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省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成效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云南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hm2左右(其中:大春40万hm2,冬马铃薯16.67万hm2、秋马铃薯4万hm2),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四位。云南发展马铃薯产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和县马铃薯产业开发工作以调整结构为重点,通过创办示范工程、拓宽营销渠道等措施,使全县马铃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产业水平稳步提升.200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87万hm2,鲜薯总产达到18.7万t,其中商品薯11.2万t,为农民增加收入5 617.5万元;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2006年达2.24万hm2,2007年达2.67万hm2,在全县马铃薯、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都居第1位(马铃薯2.67万hm2,小麦1.21万hm2,玉米0.54万hm2).  相似文献   

3.
2014年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约1 920.5万hm2,鲜薯产量约3.85亿t;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564.5万hm2,鲜薯产量达9 613.6万t;广东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48万hm2,其中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占75%以上,产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抱团发展成为趋势,种植效益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优质脱毒种薯供应比例偏低、机械化水平仍较为落后、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等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建议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挖掘冬闲田资源,提高单产潜力;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对策措施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兴安盟马铃薯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安盟具有适宜马铃薯生长的自然条件,近几年,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播种面积已由2004年的22317hm2增加到2008年的28553hm2,淀粉加工能力由2004年的0.54万t增加到2008年0.98万t,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由此带动起来的加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2年,甘肃省马铃薯原种扩繁面积达1733.33hm2,一级种薯9933.33hm2,二级种薯达6.69万hm2;全省66.67万hm2马铃薯基本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洮县结合县情实际,紧抓省市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机遇,通过市场拉动、基地带动、科技推动,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11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3.99万hm2,占总粮播面积6.55万hm2的60.9%,平均产量25336.5kg/hm2,水川区种植马铃薯3335hm2,平均产量35008.5kg/hm2。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固阳县的主栽作物之一,播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的0.7万hm2猛增到目前的3.3万hm2以上,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固阳县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所栽种的马铃薯品质优良,产量高,是天然的无公害农产品.  相似文献   

8.
施肥方法和密度对脱毒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 0 2~ 2 0 0 3年进行了“大西洋”马铃薯不同施肥方法和种植密度 2因素裂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大西洋”脱毒马铃薯在龙岩市种植的施肥方法和密度最优组合是A3B3,即用冲施肥 3 0 0kg/hm2 +尿素 3 0 0kg/hm2 +过磷酸钙 15 0kg/hm2 +硫酸钾 3 0 0kg/hm2 为基肥一次性施入穴内 ,在现蕾期和盛花期 ,结合晚疫病防治叶面喷施 0 .5 %磷酸二氢钾各 1次 ,其他不再追肥 ;种植密度为 6.75万穴 /hm2 。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马铃薯不同播种密度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播种密度和马铃薯产量关系的函数模型,以确定兴佳2号的适宜播种密度。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为6.395万株/hm2时,马铃薯产量达到最大,为33.607 t/hm2。综合考虑各生产因素,建议马铃薯适宜播种密度为6.0万~6.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平罗县推广应用的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地膜马铃薯复种大白菜、地膜马铃薯收获后移栽甘蓝3种种植模式的地膜马铃薯产量在3.75万kg/hm2左右,玉米、大白菜、甘蓝产量分别为8 250 kg/hm2、9.00万kg/hm2、7.50万kg/hm2,两茬作物合计产值达24 675~35 250元/hm2。作者重点从选地、整地、施肥,选择适宜品种,适期规范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各种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1 达茂旗马铃薯种植现状 达茂旗马铃薯种植面积共计2.40万hm2,其中标准化专用薯0.53万hm2,无公害商品薯1.33万hm2,总产可达4.35亿kg,薯业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20元.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市山旱地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414”田间试验,建立了天水市山旱地马铃薯产量(Y)与N、 P、 K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尿素445.9 kg/hm2、重过磷酸钙108.7 kg/hm2、硫酸钾554.4 kg/hm2,此条件下马铃薯产量为24822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临洮县全膜马铃薯复种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临洮县成功探索出全地膜覆盖马铃薯收后复种大葱或大白菜种植模式,1998—2010年在洮阳镇南园、旭东、五爱等村示范推广,马铃薯平均产量达33 750 kg/hm2,产值5.40万元/hm2;大葱平均产量52 500 kg/hm2,产值8.40万元/hm2;大白菜平均产量72 000 kg/hm2,产值4.32万元/hm2,  相似文献   

14.
菜用脱毒马铃薯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菜用脱毒马铃薯宣薯3号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宣薯3号最佳施肥量为高肥力地块施N 200.6 kg/hm2、P2O5 129.3 kg/hm2、K2O 215.3 kg/hm2,马铃薯产量可达10777.1 kg/hm2;中肥力地块施N 183.8 kg/hm2、P2O5 128.3 kg/hm2、K2O 83.6 kg/hm2,马铃薯产量可达13713.0 kg/hm2;低肥力地块施N 74.1 kg/hm2、P2O5 87.0 kg/hm2、K2O 29.1 kg/hm2,马铃薯产量可达9070.8 kg/hm2.  相似文献   

15.
低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栽培密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进行了海拔300m地区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脱毒马铃薯的产量有较大影响,在品种和施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以种植7.5万穴/hm2的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最好,单产最高,达22849.5kg/hm2,收益达17482.5元/hm2,分别比4.5万、6万、9万、10.5万穴/hm2增加产值6945、4216.5、2181、8553元/hm2。  相似文献   

16.
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的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尤以锡盟南部农区,其气候、土质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自然隔离条件好,交通运输方便,传毒蚜虫又不易大规模迁飞,种薯退化慢,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优势。近年来,随着锡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脱毒种薯的推广,锡盟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由过去的1.0万hm2,发展到现在的5.2万hm2,单位面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皋兰县的一大优势支柱产业,常年播种面积在0.3万hm2以上。为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2012年皋兰县在海拔1 752 m以上的川水地,采用"大棚+地膜"方式试种脱毒马铃薯,鲜薯产量达到42 000 kg/hm2以上,产值12万元/hm2。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皋兰县马铃薯大棚早熟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山丹县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3414”完全设计试验方案,进行了山丹县马铃薯配方施肥试验,建立了马铃薯产量与N、P、K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山丹县主产区马铃薯最大施肥量为N 242.99 kg/hm2、P2O5 159.27 kg/hm2、K2O 159.03 kg/hm2,该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产量为48 934.00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24.61 kg/hm2、P2O5 149.06 kg/hm2、K2O 146.80 kg/hm2,该水平下马铃薯产量为48 816.00 kg/hm2,N、P2O5、K2O配比为1∶0.66∶0.65。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全世界种植面积1838万hm2,总产量3亿t左右,按年人均食用马铃薯及其制品量计算,欧洲国家达到86kg,美国达61kg。而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马铃薯种植面积500万hm2,年产量约7500万t,均居世界前列。但我国的马铃薯加工增值比重很小,80%左右的被用于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待马铃薯收获后将其茎叶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和水稻产量,有效穗为316万穗/hm2,比CK增加64万穗/hm2;稻谷产量达6754.7kg/hm2,比CK增加765.4kg/hm2,增幅达12.8%。处理间稻米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