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述杨树天牛(主要指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发生危害程度主要是以虫口密度、有虫株率作指标。在调查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天牛的危害部位通常很高,特别是光肩星天牛,其产卵的部位在树木的上部及枝权处,避荫的地方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准确地调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性,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主要有3个:1.花费较大的人力、借助于简  相似文献   

2.
1989年,渭南地区的华县、富平、潼关等县发现了毁灭性的柱干害虫——黄斑星天牛。由于气候变化异常,冬、春季节雨雪稀少,气温偏高,有利于该虫潜伏越冬、大量繁殖,致使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我区的杨树,造成大批成材树木千疮百孔,失去了利用价值。全区受害总面积达30.47万亩,被害株率达62.5%,株均虫口密度12.6条,平均每年损失木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00块标准地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有虫株率与平均虫口密度之间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从而给调查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4.
2014年4~5月份,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内蒙古准格尔旗和兴和县沙棘林虫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准格尔旗和兴和县沙棘蛀干害虫非常严重,综合死亡率达52.67%;(2)准格尔旗沙棘木蠹蛾有虫株率达92%,虫口密度达28.53头/株,单株最高达115头,红缘天牛有虫株率达81.33%,虫口密度达6.24头/株。单株最高达20头;(3)兴和县沙棘木蠹蛾有虫株率达72.67%,虫口密度达21头/株。单株最高达69头。红缘天牛有虫株率达88.67%,虫口密度达8.7头/株。单株最高达18头。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对两个项目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1 发生与危害光肩星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 ,在定襄县 1982年已有零星发生。最初危害的树种为复叶槭 (现该树种在定襄已绝迹 ) ,后逐渐转向农田林网和四旁栽植最多的钻天杨、箭杆杨、北京杨、河南白榆等树种进行危害 ,1996年已严重成灾。据在城关、神山、杨房、南王、蒋村、宏道等乡 (镇 )调查 ,全县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村庄有 113个 ,占全县村庄总数的 72 % ,受害总面积为 0 .7万 hm2 ,占平川林网面积的 37.5%。平均有虫株率为 4 7.3% ,重灾区有虫株率达到 90 %以上 ,严重地段有虫株率高达10 0 % ;平均虫口密度为每株 2 3头 ,最高虫口密度为…  相似文献   

6.
根据30块天牛为害标地的调查,采用平均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作为标准地指标,运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被害程度的聚类分析,并划分为5类,为天牛的综合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nobllsGan-glbauer)是陕、甘、宁三省(区)杨树毁灭性的害虫。70年代以来,黄斑星天牛曾多次造成西北地区防护林体系中的主体树种一杨树的毁灭,严重影响着“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的进行。仅1990年调查,甘谷县有杨树4400hm2,黄斑星天牛成灾面积2167hm2,平均有虫株率58.3%。关于黄斑星天牛的防治,曾采取过多种措施,但防效一直不够理想。主要是黄斑星天牛卵、幼虫在树体内营隐蔽生活,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差;其次是杨树栽植分散,难于采取集中防治措施;再次是防治技术实用性差,难干奏效。黄斑星天牛成虫羽…  相似文献   

8.
老灾区的变化──谷县黄斑星天牛防治纪实张友甘谷县是黄斑星天牛的老灾区,重灾区。50-80年代初朗,先后有三代杨树被毁,给全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扑灭天牛灾害,经过12年的坚持不懈努力,黄斑星天牛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杨树的有虫株率下降到4....  相似文献   

9.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本掌握黄斑星天牛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吸收、消化省内外杨树天牛综合防治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在48207HM2的天牛危害区,推广应用清除严重虫害木、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木灭虫处理、营林等综防措施,使综防区杨树有虫株率由50%下降到3%,单株平均虫口数由12.52头下降到0.16头,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8283.83万元。  相似文献   

10.
伐桩萌芽更新技术是巴盟在天牛前期治理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简便、易行、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防治天牛危害严重的成过熟林理想的措施之一。通过试验观察发现,只要砍伐时间适宜,后续管理措施得力,萌芽率高达 95%以上,并且可迅速恢复林分。 1998年光肩星天牛实施工程治理以来,为迅速降低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并且有效控制天牛的扩散蔓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砍伐了成过熟林和虫口密度高、濒死的林木。虫害木伐桩应用萌芽更新和嫁接技术 (少部分伐桩嫁接毛白杨,大部分伐桩自然萌芽更新 )既达到了防治天牛的目的,又保护了…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杨树品种对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3处发生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杨树评比试验林内共计32个杨树品种的2种天牛的有虫株率、虫口密度的调查,选择出相对抗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银中杨等杨树品种以及易受2种天牛危害的小黑杨等杨树品种。抗性杨树品种可作为目的树种,易受天牛危害树种可作为诱树进行栽植。  相似文献   

12.
抬田造林杨-农(油)-渔复合经营模式对杨树蛀干天牛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都有明显下降作用。其生态控制的综合效益有以下几方面:(1)促进了杨树的快速生长,提高了杨树迅速生长的经济效益;(2)增加了抬田垛面林下套种农作物和沟内养殖水产品的收入;(3)增加了杨树林内有益生物的多样性;(4)对天牛类蛀干害虫起到了有效地控制作用;(5)天牛严重危害区可合理间种柳树(诱集天牛),并在天牛虫口密度达到饱和时,及时集中防治或?肖灭高虫口密度虫源诱集树(柳树)上的蛀干害虫天牛,可达到控点保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牛是阔叶树种的蛀干害虫,该虫曾使个别省区的林业遭到毁灭性的灾害。巴盟90年代初发现光肩星天牛危害,1992年到1994年全盟因光肩星天牛危害而砍伐虫害木58万株。砍伐大大降低了危害程度,减缓了天牛传播蔓延的速度,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控制天牛的危害。据1998年全盟普查,发生面积由原来的10万亩增加到25万亩,而且部分疫区虫株率增加,虫口密度上升。总结过去几年的治理经验,就今后巴盟光肩星天牛治理提出以下对策。一、光肩星天牛在巴盟的发生危害现状及治理对策据1998年普查结果,巴盟光肩星天牛发生面积25万…  相似文献   

14.
光肩星天牛虫害伐倒木熏蒸灭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近年来在我区长子、高平、屯留、阳城、晋城等地猖獗发生,有虫株率80%,平均虫口密度32.7头/株,最高达172头/株。为了防止扩大为害,我们对伐倒木进行了熏蒸灭虫试验。熏蒸分别在空闲房屋和塑料薄膜帐幕中  相似文献   

15.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ach)是杨、柳、榆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区长子、高平、屯留、阳城、晋城等地猖獗发生,蔓延成灾。据受害严重的长子县调查:全县达椽材以上的杨树受害的约300万株,有虫株率80%;平均虫口密度32.7头/株,最高达172头/株。由于该虫的为害,受害木树干内虫道交错,树干外千孔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哲里木盟奈曼旗等地的光肩星天牛危害比较严重,如新镇林场8.18万亩林地,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率达1 00%,虫口密度在17~30头/株.光肩星天牛是林木蛀  相似文献   

17.
毁灭性林木害虫——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已传入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首次发现黄斑星天牛危害是在西宁市火车站货场周围,经调查,被害面积约2667公顷,被害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等,被害株率  相似文献   

18.
松墨天牛对南岳华山松的危害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风景区的华山松受到松墨天牛的严重危害,有虫株率达39.9%,致死株率达26.7%,平均虫口密度为21.2头/株,最高达60头/株,该虫在感虫木上主要分布在树干中上部及枝条内,枝条内虫中点总口数的15.7%-68.2%;在枯立木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但枝条内虫口仍占总虫数的3.6-32.4%,该天牛化蛹初期蛹的自然死亡率为43.7%,木质部内幼虫的自然死亡率为5.7%,及时清除活立木及感虫木上的枯枝弱枝是防治该虫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萧氏松茎象幼虫有虫株率与虫口密度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萧氏松茎象幼虫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相关性和数学模型优化,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之间关系可用双曲线回归函数Y=1/(-0.006 8 0.983 9/X)描述,经检验,能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0.
柳树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对柘荣城区柳树光肩星天牛在不同虫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环保防治,其中绿色威雷成虫防治率高达97.8%,氯胺磷、14%的吡虫啉等药物幼虫防治率也达82.1%~93.5%,幼虫防治在时间点上看,8月比9月防治率较高,冬季修虫枝保主干复壮、检疫、销毁等也是降低虫口密度的人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