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头雁先飞,群雁齐追。4月8日,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办的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结业。110名来自全省各地经营能力强、示范带动效应广、自我提升意愿足的产业带头人“取经”而归。作为“头雁”,学成归来后,他们将如何带领更多的“群雁”展翅高飞?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经营农机显身手打铁要趁热。“头雁”项目培训一结束,  相似文献   

2.
<正>盛夏的中原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7月21日上午,河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首期集中培训在河南农业大学如期开班。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教育培训处处长韩津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处长唐新伟、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晓永和来自全省的114名“头雁”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3,(19):76-78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着力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辽宁省从2022年开始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沈阳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列入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培育单位。为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总结辽宁“头雁”优秀经验,《新农业》开设专栏,对辽宁“头雁”优秀学员进行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4.
<正>扶上马、送一程,是实施“头雁”项目的重要环节。为了做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工作,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团成员于近日分赴全省各地开展帮扶指导工作,助力“头雁”学员产业提质增效。河南省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十分多样,因此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也诞生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农产品。7月17日至18日,河南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帮扶指导导师、  相似文献   

5.
<正>9月下旬开始,河南即将迎来秋收及小麦备播整地。参加2023年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河南农业大学第二期培训班的学员们,大多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及涉农公司主要负责人,以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种植规模从几百亩到上千亩不等,小麦生产格外让人关心。8月19日,河南农业大学想学员所想,急学员所需,特邀知名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天财教授等到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开办的《三农会客厅》,讲述了小麦生产的整体发展形势和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并面对面对学员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从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融合集成运用方面给学员们以指导。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3,(19):79-80
<正>荆心,辽宁省第一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2016年创建丹东首家合作共享的乡村旅游农民专业示范社-丹东市窑沟花果山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由于对家乡的深厚情怀,荆心在返乡创业伊始,就利用从事乡村旅游多年的人脉资源和实践经验,提出建立以三产融合的思维、合作共享的理念、企业运作的模式,开发观光农业、文化创意、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业态的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目前,合作社成员发展到现在已达208户。  相似文献   

7.
<正>王智豪,河南凤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河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培训班第3期学员。2011年9月以来,王智豪一直在基层“三农”战线从事创业创新工作,先后担任“大学生村官”、河南农业大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民权和方城)综合改革试验区校地合作联络员、河南省最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产业园高管。一路摸爬滚打,王智豪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到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变化的是身份和职务,不变的是他始终为农服务的初心。  相似文献   

8.
<正>在河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培训班第二期学员里,河南省鄢陵县金地园艺场负责人赵磊平可算得上佼佼者。她不仅拥有上亿资产,而且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其创业史也可圈可点。最初金地园艺场只有生产队划分的几亩土地。2000年,赵磊平开始承包土地,种植绿化树。有远大理想抱负的赵磊平不止于安逸,经过多方调研和市场调查,她决定打破常规、改革创新,培育、种植、销售国外特别流行的大型地景造型树。金地园艺场在2005年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4月7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河南农业大学举办。15位来自河南农村基层一线的产业发展带头人,与10位河南农业大学各学科顶尖的专家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答疑。学员们敞开心扉谈发展、说问题、提建议,专家们知无不言讲知识、明道理、出良策,共话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是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培养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作风优良、群众认可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对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近来,山东省东明县抓实“头雁工程”,着力发挥“头雁效应”,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正>马银彩,卢氏县瑞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始人,卢氏县瑞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河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培训班第3期学员。马银彩主要从事名贵中药材九大仙草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和其他石斛的人工授粉、驯化、仿野生栽培种植、技术管理、销售和业务扩展。她在网络销售平台创办的“名优山货”直播间,除线上交流技术、售卖合作社的产品外,线下每年还为当地村民无偿提供致富信息,义务推销香菇、鸡蛋、挂面、红薯粉条等当地土特产1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2.
王晓青 《农业知识》2023,(12):7-8+10
<正>近年来,沂水县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通过创新头雁组织联建、归雁人才联育、鸿雁活动联办、雁阵发展联动的“四雁四联”模式,打造“党建链”,做强“产业链”,延伸“服务链”,探索出一条“党建强、人才聚、产业兴、发展好”的乡村振兴之路,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十强县。今年5月,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到沂水县现场观摩。一、“头雁”组织联建,培优乡村振兴“主心骨”沂水县探索党建引领片区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吴骏泽  郭静如 《农学学报》2023,13(3):113-116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发展现状和主要举措,通过采用案例实证研究,详细阐述了“神农英才”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职称评审等主要举措与实现路径,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突出亮点、明确抓手、敢于创新、一抓到底,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助力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施星仁,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州市蔬菜产业联盟本地专家,先后获全国首届“新农人”奖、浙江大学——湖州市市校合作突出贡献奖、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优秀工作者、湖州“南太湖精英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浙江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牛奖”(提名)等荣誉。  相似文献   

15.
<正>初秋的朝歌大地,干净整洁的村庄生态宜居,绿色的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生产车间承载着致富的梦想,如诗如画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在绘就。这几年,河南省淇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11156”“三农”工作总体布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统筹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乡村产业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6.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20,36(2):149-154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这是值得研究的紧迫而现实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突出标志;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其次,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将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传统产业缓慢发展;第二阶段:1978~2000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三阶段:2001~2011年,新型产业不断涌现;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乡村产业绿色“转型”。 第三,指出了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即:产业门类少、生产规模小、产业层次浅、产业链条短、生产效率低、特色产业弱、品牌产业缺、产业环境差、产品质量低和缺乏竞争力。最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遵循以下6大原则:“三农”并重原则、“三效”并举原则、“三产”融合原则、城乡共进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并采取10项具体措施:(1)制定战略规划;(2)改造传统产业;(3)发展新兴产业;(4)延长产业链条;(5)拓展农业功能;(6)打造产业品牌;(7)优化生态环境;(8)鼓励返乡创业;(9)培养乡村人才;(10)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在河南省调研指导时提出了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的工作思路,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思想源泉和道路遵循。唐河县桐寨铺镇新庄村在“三起来”“三结合”的工作思路指导下,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目标,通过深化土地改革、建设美丽乡村、壮大乡村产业、夯实基层基础等路径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正>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振兴、主体先行。乡村振兴的“兴”是通过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两个主体”,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两多”,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改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209-211+26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成绩斐然,高效种养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绿色食品业产品供应充足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三产融合发展不足、资金保障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主体短缺、产业集群实力薄弱。推动河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在资金保障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人才供给上下功夫,培育产业发展主体;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增强产业集群实力。  相似文献   

20.
李柯凝 《河南农业》2023,(30):43-44
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翟二井村通过“村晚”这一农民自导自演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激活了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茶店镇翟二井村“村晚”这个典型案例说明文化活动与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之间存在共荣关系,搞好文化活动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治”既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体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