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验证海瑞达保水剂替代地膜在马铃薯上的使用效果,进行了保水剂在马铃薯种植中替代地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增加作物产量,且效果优于地膜覆盖。因此,在临洮县海拔1 900~2 100 m马铃薯种植区域,保水剂可以替代地膜,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地膜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为寻找地膜的替代品,在甘肃多次开展了马铃薯地膜替代试验,研究海瑞达保水剂在旱作雨养马铃薯种植中替代地膜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瑞达保水剂完全符合替代地膜技术标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有着广阔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保水剂对马铃薯关键生育期水分利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试材,在通渭县选取保水剂(海瑞达)、地膜覆盖以及秸秆覆盖的试验方式,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了保水剂对马铃薯物候期、土壤含水量、土壤地温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主要生育期,保水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地温,对植株生育环境起到改良作用,从而促进马铃薯的生长,白色地膜覆盖栽培与保水剂沟施栽培产量相当,产量分别为29 440.5 kg/hm~2和27645 kg/hm~2,增幅分别为29.81%和21.89%。因此,应继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为保水剂在旱作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海瑞达保水剂替代地膜的使用效果,进行了马铃薯施用保水剂代替地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保水剂处理能延长马铃薯生育期,降低土壤容重,但保温保墒效果、产量不及地膜覆盖处理,需在今后继续加强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保水剂替代地膜的使用效果,确定保水剂能否替代地膜,进行了该试验,为保护耕地与全域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减施化肥施用保水剂对马铃薯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和性状方面影响不明显,但能降低土壤容重,对产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疆地膜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蔬菜、瓜果、棉花、油料等作物结合膜下滴灌技术其产量不断创新纪录。地膜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地膜污染也在逐年加剧,连续多年地膜栽培农作物产量缓慢下降、土壤养分降低,到处漂移地膜碎片,造成食草动物意外采食后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死亡。地膜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关注。为了更好地利用保护土壤,增加作物产量,减少地膜污染,光解地膜、  相似文献   

7.
残膜污染土壤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膜污染土壤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张保民,王兰芝,潘同霞,李菊梅(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地膜栽培的应用与迅速发展,无疑对农业生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能分解腐烂,日积月累,势必对农田造成污染,直接影响作物的生...  相似文献   

8.
新修梯田施用土壤保水剂节水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陇东半干旱山区新修梯田地膜玉米和坑种马铃薯上施用土壤保水剂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采用24g/kg浓度保水剂GR-18型的溶液拦种后的增产率为9.6%,土施保水剂150kg/hm^2的增产率为10.5%,施用保水剂可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5.6%;马铃薯坑种以GR-18F型保水剂用量4.5-12.0kg/hm^2增产效果较好,增产率达17.6%-20.0%。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施用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中部半干旱偏旱区,干旱少雨、土壤水分蒸发强烈、马铃薯低产等突出问题,采用2种土壤保水剂(沃特保水剂和微生物保水剂),以不施用保水剂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旱作土壤水分、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关键生育期,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随保水剂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沃特保水剂60kg/hm2和90kg/hm2使土壤贮水量分别较对照(不施保水剂)显著提高55.1%和62.1%;施用微生物保水剂可保蓄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含量,而施用沃特保水剂可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土壤水分含量;施用微生物保水剂不同量可明显促进马铃薯初花期植株的生长,进入块茎膨大期施用沃特保水剂不同量对马铃薯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施用沃特保水剂90kg/hm2的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分别较对照提高41.4%和86.5%;而施用沃特保水剂60kg/hm2的商品薯率最高(87.5%)。穴施保水剂可有效改善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施用沃特保水剂60~90kg/hm2的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利用美国产Zeba强力保水剂(FARM型)对旱作地膜马铃薯土壤保水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发现,Zeba强力FARM型保水剂在同等环境条件下对减少水分蒸发和有效提高旱作地膜马铃薯土壤含水量效果明显。测产分析表明:1g/m2使用量的产量最高为2254.20kg/666.7m2,较对照增产5.46%,商品率也最高,为推荐使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海瑞达保水剂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施用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马铃薯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在1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a2)较露地(a1)相比,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和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土壤水分含量,其使用效果较地膜(a3)相比,差异不大;a2处理下较a3相比,马铃薯产量最大增产率为29.2%,玉米产量最大增产率为27.1%。研究为进一步推广保水剂替代地膜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问题,加快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上的推广应用,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冬种马铃薯上覆盖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间降解特性及对后茬作物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60 d时开始降解,马铃薯收获时(覆膜125 d)的降解失重率达36.26%。马铃薯收获后不回收残膜,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里继续降解,在种植1茬早稻和1茬晚稻后的降解失重率分别为88.49%和96.41%,在晚稻收获后生物降解地膜已基本全部降解。生物降解地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会影响下茬作物早稻的生长及产量,与普通地膜残膜处理区比较,早稻产量增加,且差异极显著。因此,生物降解地膜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物产生,从而彻底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或荒漠地区造林,降雨稀少,风多且风大,加之人力、物力的贫乏等原因,导致造林成活率低。采用保水剂、保水剂 地膜、保水剂 地膜 生根粉等几种抗旱技术,对臭椿的土壤含水量、生长情况、叶含水量及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地区造林中应用这些抗旱技术,与对照相比,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叶含水量以及促进臭椿的生长,其中保水剂 地膜 生根粉综合技术处理的效果最好,保水剂 地膜处理的次之,最后是保水剂处理。干旱或荒漠地区采取有效的抗旱栽植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造林绿化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研究了海瑞达保水剂在马铃薯种植中替代地膜对马铃薯生理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瑞达保水剂完全符合替代地膜技术标准,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比转光膜与普通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中的性能表现,加快转光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作物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栽培中覆盖转光膜,不仅能促进马铃薯出苗和成熟,使马铃薯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商机,而且马铃薯的商品性、产量、产值均优于覆盖普通地膜;转光膜韧性好、不易破、易回收,降低了回收难度和对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鉴别保水剂对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产值的影响,以便于保水剂的应用与推广,在干旱半干旱区选择了西瓜、马铃薯和玉米3种作物,在干旱区选择了春小麦、向日葵、玉米和番茄4种作物,以不同作物不施保水剂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区西瓜的增产值最大,但马铃薯的增值率最高且节水效果最好。干旱区向日葵的增产值最大,但玉米的增值率略高于向日葵且有很好的节水效果。根据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值情况,建议干旱半干旱区推广、应用保水剂应优先选择马铃薯、西瓜,干旱区应优先选择向日葵、玉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探究保水剂替代地膜在环县旱塬地玉米种植生产上的效果,为减少地膜“白色污染”、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在应用海瑞达和应物所2种保水剂的玉米种植模式下,耕地保墒、蓄墒效果明显,且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玉米株高、穗粒数、百粒重,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使用海瑞达保水剂种植模式较露地(CK)种植模式增产14.25%,增产效果明显;使用应物所保水剂种植模式较露地(CK)增产10.75%,增产效果与海瑞达保水剂种植模式相比略差。虽然使用2种保水剂种植模式在玉米农艺性状、增产效果上不如全膜覆盖种植模式,但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保水剂种植模式下地膜污染明显降低、耕地墒情良好、玉米生产性能较好,因此建议在环县旱塬地推广应用保水剂产品,尽量减少地膜使用量。  相似文献   

18.
地膜植棉实现棉花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同时,也给土壤造成污染。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残膜数量越来越多,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均匀分布。降解膜在棉田中的使用可从根本上解决棉田残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保水剂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定西市安定区开展了马铃薯施用保水剂减肥增效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施用保水剂后,保水保温效果不及地膜覆盖处理,产量效果也不及地膜覆盖处理,但能降低土壤容重,使土壤疏松多孔。同时,减施化肥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但对产量影响明显,特别在减施化肥30%的情况下,对马铃薯产量的降低表现明显,减产23.95%。因此,在生产中,应继续开展试验研究,验证保水剂在保水保肥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