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大学花怒放,河南头雁聚一堂;群英汇聚闪星光,名师授课专业强;学员路演秀农技,大咖对面解迷茫;科学种植赋能量,科技引领兴农邦;三产融合共发展,造福桑梓产业旺;学有所成头雁归,振兴乡村美名扬。”这是河南省一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培训后的感言。9月8日,随着第3期结业典礼的举行,2023年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培训班圆满完成了“头雁”学员集中授课阶段工作,全面转向跟踪辅导培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4月7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河南农业大学举办。15位来自河南农村基层一线的产业发展带头人,与10位河南农业大学各学科顶尖的专家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答疑。学员们敞开心扉谈发展、说问题、提建议,专家们知无不言讲知识、明道理、出良策,共话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是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正阳县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中,以县农广校为依托,以“绿色证书工程”为载体,以持证学员为骨干,积极发动广大学员到农业产业化的主战场大显身手。目前,全县已有5000多名学员参与到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服务等6大主导产业中来,……  相似文献   

4.
史志军是安阳市选派到北周流村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他曾经在古贤乡蔬菜办当过蔬菜生产技术员,又在河南农业大学学了两年蔬菜种植知识。他进村时,北周流村有部分农户种植樱桃番茄和西洋南瓜,每亩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效益可观,但由于种植农户比较少,在村内没有形成规模。了解到这—情况,史志军向村“两委”提议,在村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樱桃番茄和西洋南瓜生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5.
<正>扶上马、送一程,是实施“头雁”项目的重要环节。为了做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工作,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团成员于近日分赴全省各地开展帮扶指导工作,助力“头雁”学员产业提质增效。河南省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十分多样,因此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也诞生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农产品。7月17日至18日,河南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帮扶指导导师、  相似文献   

6.
<正>盛夏的中原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7月21日上午,河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首期集中培训在河南农业大学如期开班。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教育培训处处长韩津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处长唐新伟、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晓永和来自全省的114名“头雁”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相似文献   

7.
5年前,辽宁省黑山县农民引进种植黑小麦、黑花生、黑地瓜、黑玉米、黑大豆、黑芝麻、黑小豆等黑色谷物。到2004年,全县“黑七类”谷物种植面积发展到13333hm^2.并带动全省推广66667hm^。种植黑色谷物让农民收入倍增,其中黑小麦的价格是普通小麦的5倍,黑花生是普通花生的4倍。  相似文献   

8.
<正>霍延友,河南省民权县华梦家庭农场负责人,是2023年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培训班第3期学员。从小希望成为一名中医的霍延友,高中毕业后因家贫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开始学习中药学,创业前就职于澳大利亚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1996年,霍延友夫妻筹集80元开始创业。2011年,历经挫折、迷茫后,看到“毒”大葱、“毒”大蒜的相关报道,他下定决心返乡从事有机农业,开始从事生态种植。他以桑树种植和产业开发为发展方向,以“桑树全身都是宝,此生只为桑”为志向,创办了民权县孙六乡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9.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条 农谚形象地说明了传统种植方式中多浇水对小麦高产的重要作用。如今,在北京市密云县,小麦不再“喝水”,  相似文献   

10.
王茵 《农家致富》2014,(16):13-13
如东双马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马北村。成立至今,该社先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等单位评为“江苏绿色生态种植基地”、“江苏省优质种植示范合作社”等。创办人王祥芝原是一位企业老板,经营预制涵洞加工企业,现在成了村里赫赫有名的种粮大户。从一名“门外汉”发展到“种粮大户”,他总结了以下种植经验:优选良种2008年,王祥芝与当地农技站进行了专家对接,全面推广科学种田新技术。他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小麦引进了“扬麦20”、“浩麦2号”品种,水稻引进了“武运粳24”、“常农粳8号”品种,全面实施无公害绿色水稻种植。2013年,该社水稻单产达到680公斤;2014年,夏熟小麦单产达到462.5公斤。  相似文献   

11.
<正>在河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培训班第二期学员里,河南省鄢陵县金地园艺场负责人赵磊平可算得上佼佼者。她不仅拥有上亿资产,而且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其创业史也可圈可点。最初金地园艺场只有生产队划分的几亩土地。2000年,赵磊平开始承包土地,种植绿化树。有远大理想抱负的赵磊平不止于安逸,经过多方调研和市场调查,她决定打破常规、改革创新,培育、种植、销售国外特别流行的大型地景造型树。金地园艺场在2005年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山东省武城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辣椒产业。武城县依托山东省农科院(武城)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探索复合种植模式,形成了“小麦—辣椒—玉米”套作种植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2022年全县推广“小麦—辣椒—玉米”套作种植模式共310亩,亩均产小麦、辣椒、玉米分别为502、2 250、250 kg,亩净收益4 500元,是“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3倍。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业》2013,(1):36-36
山东省高青县是有名的芹菜生产大县,芹菜种植面积1万多亩,其中.唐坊镇就有4000多亩。如何避免芹菜等“大路菜”价格陷人暴涨暴跌“怪圈”?是菜农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王智豪,河南凤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河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培训班第3期学员。2011年9月以来,王智豪一直在基层“三农”战线从事创业创新工作,先后担任“大学生村官”、河南农业大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民权和方城)综合改革试验区校地合作联络员、河南省最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产业园高管。一路摸爬滚打,王智豪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到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变化的是身份和职务,不变的是他始终为农服务的初心。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河南省洛阳市科技局邀请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21位专家,对洛阳市农科院申报的"节水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选育及应用"等3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2008,(17):33-33
5月30日下午,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在省农业厅朱孟洲厅长和河南农业大学领导的陪同下到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科教试验园区进行考察。刘满仓副省长刚一下车,就走进小麦试验田,察看即将成熟的小麦,当他看到表现优异的小麦新品种“豫农202”时,一边揪麦穗、搓麦穗、数麦粒,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6日,山东省临邑县翟家乡小麦种植协会会长、乡农技干部齐宝平打电话给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小麦专家、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教授报喜:由于水肥条件好、技术管理到位,今年全乡小麦“万能套”基地种植的“济麦17”、  相似文献   

18.
朱云集 (ZHUYun - ji) ,女 ,1 955年生 ,河南省西平县人。1 982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现任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部副主任 ,河南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研究员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兼中国北方小麦栽培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小麦高产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等。曾被河南省妇女联合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百名巾帼科技英才”荣誉称号。 2 0 0 2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参加工作以来 ,长期从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与…  相似文献   

19.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4):F0002-F0002,F0003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1996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组建的从事小麦科研和工程化开发的科研单位,2000年通过科技部验收并正式命名。下设有科研部,开发部和办公室等机构。科研部设有生理生态、生育调控与生物技术、遗传育种等研究室以及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开发部下设有“河南国家小麦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优质小麦加工实验基地”、“农业智能化研究所”等企业。  相似文献   

20.
从研究“小麦-棉花”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及改进的一年三熟制、一年四熟制种植模式入手,分析了当前小麦和棉花生产中品种、种植模式、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农田基础设施与灾害性气候、国家政策、市场价格与社会化服务等农田持续高产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大力推广和应用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和杂交棉新品种,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与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棉花最低收购价和市场统一保护价的保障机制,及走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路子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