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花蒿主要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2份黄花蒿种质资源的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单株叶蕾干重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蕾鲜重>叶蕾/茎(鲜重比)>单株生物量>基茎粗>分枝数>冠幅>株高>茎鲜重,因此,在以黄花蒿产量为主要目标的种源选育中,除了把单株叶蕾鲜重、叶蕾/茎(鲜重比)和单株生物量作为重点选择性状外,还应把基茎粗、分枝数和冠幅也作为田间单株选择的重点参考性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32份种源分成4大类群.第1类作为有希望推广的优良种源,第2类在降雨量少的地区推广利用,第3类应通过提高青蒿素含量改良后推广应用,第4类只能作为育种亲本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7,(12):32-33
以钩藤和重楼为试验材料,二者进行套种,通过测量相关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对套种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套种处理较CK1处理的株高、茎径、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单钩率、双钩率、冠幅等农艺指标分别增长6.8%、7.7%、0、14.55%、0%、0%、3.26%。;套种处理较CK2处理的株高、基茎、、叶片数、叶长、叶宽、老块茎长、老块茎宽、新茎直径、块茎重分别增长25.07%、21.56%、0%、21.79%、4.11%、22.22%、18.18%、17.86%。结论:钩藤套种重楼较未套种的钩藤和重楼生长好,二者可相互促进生长,在钩藤和重楼的种植中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商品薯合作88号为试材,在施肥总量相同基础上,于马铃薯现蕾后分别进行叶面喷施清水(CK)、0.5%尿素溶液(T1)、0.3%磷酸二氢钾溶液(T2)及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溶液(T3),研究叶面追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动态、干物质积累、植株形态及产量形成产生了影响.其中T1处理的出苗率、干物重、株高、茎粗及叶面积指数不同程度大于其他处理;T2处理的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及商品薯比率最多;T3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宽叶缬草生长的影响,本文以同一等级(大小重量基本一致)的宽叶缬草种苗为试验材料,将宽叶缬草苗移栽至花盆,待苗齐进行控水,控水时间90 d,设置3个水分梯度,分别为:T1低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为10%~15%,平均含水量12.5%;T2中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为25%~30%,平均含水量27.5%;T3高含水量,土壤含水量50%~55%,平均含水量52.5%。动态检测宽叶缬草生长期农艺性状和采收药材时的生物量、挥发油含量。结果表明:株高、叶长、叶宽变化基本一致,均为T3T2T1;叶数、茎数、叶绿素等变化一致,均为T2≥T3T1,但T2和T3间差异不大,甚至相等,说明土壤含水量低于25%时,对宽叶缬草的生长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宽叶缬草生物量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与生长的影响相一致,均为T3T2T1,说明宽叶缬草是喜水植物,含水量较高但未积水的情况有利于生物量和挥发油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和灌溉次数对红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灌溉量对红花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对红花生育期、株高(cm)、分枝数、花球直径、单株花球数、千粒重(g)、花绒产量(kg/亩)和子粒产量(kg/亩)等指标的研究,确定在红花生育期适宜的栽培密度为7000株/亩,灌水次数为2次较为适宜,每次灌水量60m^3/亩,灌溉时期为分枝期和现蕾开花期,红花籽和花绒产量达到最高。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灌溉次数对红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顶端调控后亚麻茎秆抗倒伏能力变化,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研究“打顶+抑芽”、打顶、抑芽处理对亚麻农艺性状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打顶+抑芽”处理后株高大幅下降(25.17%),茎秆明显增粗(12.24%),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均明显减少,平均分别较对照减少67.50%、52.80%、95.58%、88.94%和93.09%;抑芽处理后茎粗无明显变化,但株高、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及蒴果鲜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处理后较对照分别减少6.41%、20.0%、13.08%、22.73%、19.05%和5.94%;而打顶处理后分枝长度明显增长(34.11%),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分别减少29.76%和50.93%,其余形态特征均变化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与倒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茎粗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亚麻生育后期以“打顶+抑芽”处理较为理想,能有效提高麻株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盆栽菊花糖果粉为植物材料,用腐叶和椰糠为基质原料,按不同体积比替代泥炭配制成复合基质,共设置T1[V(泥炭)∶V(珍珠岩)∶V(腐叶)∶V(椰糠)=6∶2∶1∶1]、T2[V(泥炭)∶V(珍珠岩)∶V(腐叶)∶V(椰糠)=2∶1∶1∶1]、T3[V(泥炭)∶V(珍珠岩)∶V(腐叶)∶V(椰糠)=2∶2∶3∶3]、T4[V(珍珠岩)∶V(腐叶)∶V(椰糠)=1∶2∶2]、T5[V(腐叶)∶V(珍珠岩)=4∶1]、T6[V(椰糠)∶V(珍珠岩)=4∶1]、对照[CK,V(泥炭)∶V(珍珠岩)=4∶1]7个处理,通过分析各基质理化性质及菊花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筛选出适宜菊花生长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添加农林废弃物可以使基质容重与碱解氮含量降低,使总孔隙度、pH值、EC值、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提高;除T6处理外,盆栽菊花在各配方基质上成活率超过83.33%;定植120 d前,盆栽菊花在T5处理中的株高和冠幅高于CK,但定植120 d后,盆栽菊花在T1—T6处理组的株高、茎粗、冠幅等形态指标均低于CK,其中T5处理的株高最接近CK,T1处理的茎粗和冠幅最接近CK,盆栽菊花在T1、T2、T5处理中分...  相似文献   

8.
以钩藤和板蓝根为试验材料,二者进行套种,通过测量相关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对套种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套种处理较CK1处理的株高、茎径、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单钩率、双钩率及冠幅等农艺指标分别增长6.2%、7.7%、0、12.5%、20%、-20%、7.8%;套种处理较CK2处理的根长、根茎、须根数、根重、每平方产量及折合亩产指标分别增长38.55%、40%、45.45%、7.65%、7.65%、7.65%。结论:钩藤套种板蓝根较未套种的钩藤和板蓝根生长好,二者可相互促进生长,在钩藤和板蓝根的种植中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期对清香型风格烤烟生产的影响,进一步为特色烤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有效留叶数和打顶时期的分区试验,采用主次两个因素进行处理,主处理为留叶数,分别为18片、20片和22片3个水平,次级处理为打顶时期,以现蕾期为起点,分别为现蕾期、现蕾后7 d、现蕾后14 d和现蕾后21 d 4个水平,共设12个处理组合,每个处理组合重复3次。结果显示:处理Ⅰ~Ⅷ烟株长势相对一致,经济性状较高,处理Ⅵ最高;处理Ⅸ~Ⅻ植株矮小,其中处理Ⅻ的总产量最大,为2 343.6 kg/hm2,但上中等烟叶所占比例不大,所以产值比较低。本研究表明:在烤烟生产中应尽早摘除不适用的鲜烟叶,使得有效留叶数保留18~20片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寒绯樱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寒绯樱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较优的施肥方法。【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种由鸡粪、三元复合肥和液态肥组成的施肥处理,比较寒绯樱苗木生长指标。【结果】施肥处理寒绯樱的株高、地径、冠幅、分枝数、分枝伸长量、叶片数等增长速率均明显高于不施肥对照。在秋季施加鸡粪20 g/株(F1处理)对寒绯樱的促生长效果明显,各项生长指标增量均显著优于对照,其中株高、冠幅和分枝长度平均增量分别为120.88、81.18、79.94 cm,为对照的1.99、3.13、1.97倍;地径、分枝数和叶片数增量分别集中在10.34 mm、9条、111片。F1处理仅在分枝数和分枝伸长量上显著优于秋季施加鸡粪15 g/株和三元复合肥5 g/株(F2处理)。增加春夏季三元复合肥和液态肥(F3、F4处理)与对照仅在地径和株高上有显著差异,且除地径增量外其他生长指标均显著小于F1处理。【结论】施肥能有效促进寒绯樱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寒绯樱1年生容器苗的最佳施肥方案为秋季施加20 g/株鸡粪。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对黄檗一年生播种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施肥总量相等条件下,黄檗播种苗氮肥进行四次追肥后(幼苗期一次、速生期两次,生长后期一次),根、茎、叶以及整株苗木生物量的积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季稻叶龄相同(6叶)的5个不同茎基宽的秧苗进行不施肥、旆肥栽培试验一,随着茎基宽度的增大,秧苗茎基横切面大维管束数增多,主茎带蘖数及根系量增多,移栽后成穗数、一次枝梗数增多,相应穗总粒数、实粒数也增多而获得高产,所谓壮秧的直观实用标准是“秧苗茎基宽(mm)数值大于秧苗叶龄数数值”,可比瘦秧增产30.6%-41.7%。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色素万寿菊的幼苗质量,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生物菌肥对色素万寿菊幼苗生长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可促进色素万寿菊幼苗生长,其中生物菌肥Ⅰ和生物菌肥Ⅱ2种生物菌肥的效果均优于0.04%尿素,尤以喷施稀释150倍的生物菌肥Ⅰ(C150处理)的效果较好,能显著增加幼苗茎粗、一级分枝数、叶长、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冠幅和全株鲜重等指标值,分别为3.28 mm、2.33个、9.80 cm、53.60、17.50 cm和5.01 g;同时,各叶面肥处理的移栽成活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CK1)。因此色素万寿菊苗期叶面喷施稀释150倍的生物菌肥Ⅰ有壮苗效果,并能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晾盘及剪叶水平对烤烟漂浮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不同晾盘、剪叶水平对烤烟漂浮育苗的影响试验表明,随晾盘次数增加,烟苗的株高、茎围、绿叶数、地上部重量和地下部重量、根体积增加,根冠比下降,以晾盘3次各项指标表现最好;随剪叶水平提高,烟苗的株高、茎围、地上部重量和地下部重量、根体积增加,含水率下降,而地上绿叶数受剪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的种植种茎长度和节点数对木薯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华南9号木薯为材料,对木薯种茎的长度(L)和节点数(S)分别设置3个处理(L1、L2、L3和S1、S2、S3)共计9个组合,按照相同管理方式种植。结果表明:木薯种茎的节点数与株高、茎粗、第一分支高度、茎秆叶鲜重、鲜薯重和鲜薯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种茎的长度与茎秆叶鲜重和第一分支高度显著相关,增大木薯种茎长度可以提高鲜薯重、茎秆叶鲜重及第一分支高度,试验中处理L3S3鲜薯重比对照(CK)高9.8%,茎秆叶鲜重比对照高19.1%,第一分支高度比对照高10.5%。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A13+浓度处理对海南省本地农家种花生的根系生长、性状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0μmol/LAl^3+处理下的本地种花生的根长显著短于0μmol/LAl^3+处理下的根长,100μmol/LAl^3+处理下本地种花生根系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2)100μmol/LAl^3+处理下.本地种花生株高和基茎直径显著小于0μmol/LAl^3+处理下的株高和基茎直径,150μmol/LAl^3+处理下本地种花生的分枝数显著低于0μmol/LAl^3+处理下的分枝数。(3)200μmol/LAl^3+处理下本地种花生的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和叶干重显著低于0μmol/LAl^3+处理下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和叶干重。综合可知海南省本地种花生对铝较敏感,其根系生长发育相对于耐铝品种更容易受到铝毒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粗茎鳞毛蕨种群形态性状及其生态可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东部山区的3个粗茎鳞毛蕨种群进行了形态特征及其生态可塑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和光照条件显著影响粗茎鳞毛蕨种群的株高、冠幅、叶片数量、叶片宽度、孢子叶数等形态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形态指标在种群间的差异程度依次为株高>冠幅>孢子叶数>叶数>叶宽。可见,不同光环境对粗茎鳞毛蕨种群的株高影响最大,对其繁殖能力也有较大影响,而对叶片数量和叶片宽度影响最小。尽管粗茎鳞毛蕨常生长在林下,有一定的耐阴性,但是过阴环境不利于粗茎鳞毛蕨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更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雹后重播受旱棉花生长特性及产量影响。【方法】主区为正常蕾期灌水处理(CK),蕾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副区为4种施氮比例不施氮(N0)、以盛铃期为界限分为(蕾期肥+花期肥)∶铃期肥3∶7 (N37)、(蕾期肥+花期肥)∶铃期肥5∶5 (N55)、(蕾期肥+花期肥)∶铃期肥7∶3 (N73),研究雹后重播受旱棉花的最佳氮肥运筹。【结果】在同一氮肥处理下,蕾期中度水分胁迫较CK处理生育进程提前,茎粗、有效果枝、倒四叶宽、双铃率以及LAI、Pn均有所降低,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及出现时间、拐点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量、干物质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有所下降,单铃重、衣分无显著差异;在同一水分处理下,铃期肥比例增加,生育进程延后,倒四叶宽增加;不同追肥比例在茎粗、有效果枝数、倒四叶宽、双铃率、 LAI、Pn均优于N0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量、最大积累速率、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均高于N0处理;在正常蕾期灌水处理(CK)下N55  相似文献   

19.
氮肥对掌叶覆盆子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施用不同量氮肥对掌叶覆盆子植株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处理显著调节了掌叶覆盆子的株高、一次分枝、二次分枝、萌枝数和单叶叶面积发育,提高了单株花数、果实数,但对单株成果率影响不大。氮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掌叶覆盆子的单个果重、果长和果径,实现了单株产量的增加;提高了掌叶覆盆子果实含糖量,调节了采收期。氮肥尿素调节掌叶覆盆子生长发育的最佳用量为65 g/株,最佳追肥期为初花期。  相似文献   

20.
以三年生凤丹(Paeonia ostii ‘Fengdan’)油用牡丹为材料进行基肥施用比较试验,每株分别施用油枯(0.1、0.5、1.0 kg)、牛粪(0.1、0.5、1.0 kg)、牛粪(0.1、0.5、1.0 kg)+复合肥(0.1 kg);以凤丹油用牡丹幼苗为追肥施用比较试验材料,每株分别施用高氮复合肥10、30、50 g,研究了施用不同基肥及追肥对油用牡丹凤丹植株生长指标、叶片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基肥对油用牡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为牛粪+复合肥牛粪油枯,其中以牛粪(0.5 kg)+复合肥(0.1 kg)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在追肥试验中,施用10 g复合肥对幼苗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等生长指标的促进效果最佳。基肥施用牛粪0.5 kg+复合肥(0.1 kg),追肥施用复合肥(N:P:K=25:5:10)10 g/株对油用牡丹凤丹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