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钮向中  吴平  贾伟娟  龚佩珍 《蔬菜》2022,(12):77-79
摘要:为实现芦笋周年生产以达到生产效益 最大化,在应用大棚避雨栽培、蘑菇菌渣废料资 源化利用、微滴灌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的 基础上,通过芦笋分批分段、绿色循环高效田间 生产管理和采收,开展芦笋周年绿色循环高效生 产,可以实现667 m2 产量1 500 kg左右、产值2万 元以上,较芦笋传统种植方式增收42.86%。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以来,嘉兴地区平湖市、嘉善县积极创新农作物耕种制度,开展了水稻—蘑菇—芦笋循环种植模式实践,该模式利用水稻秸秆种植蘑菇,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菌渣还田改良土壤后种植芦笋,不仅实现了农业废料资源的再利用,而且带动了新兴产业——芦笋  相似文献   

3.
<正>绿芦笋在南方栽培采取留母茎的方式生产对产量有很大的提高。本试验通过采用不同时间留用母茎的研究,为绿芦笋合理留母茎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防沙治沙的日常工作中发现,种植芦笋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理沙漠,而且还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沙漠地带种植芦笋,第一年通过采用定植超大芦笋苗和套种西瓜徒长苗,可快速收回种植成本且不影响芦笋正常生长;第二年以后通过灭茬、覆膜、培养母茎、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可以很好地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稻草—蘑菇菌渣—芦笋循环生产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的芦笋产业通过设施种植、2次养母茎、3次采笋来实现优质高产,每667 m~2年产值近1.3万元,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超过15 a(年),效益显著。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长达200 d(天)以上,适合芦笋等多种作物生长。平湖2003年开始试种芦笋,在利用蘑菇菌渣废料改良增肥土壤成功种植  相似文献   

6.
芦笋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芦笋茎枯病及夜蛾类害虫的发生为害,笋农盲目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导致上市芦笋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危及芦笋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对芦笋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有效探索,总结如下。1清园茎枯病、褐斑病等是芦笋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随病残组织遗留田间,通过雨水传播,侵害茎部和植株,导致发病。芦笋田在管理中通过清园可减少田间菌原基数,降低病害发生。栽培中要重点抓好每年冬季地上茎枯萎后,秋季春留母茎枯黄留养秋母茎前,春笋采收结束留养春母茎前的三次…  相似文献   

7.
大棚绿芦笋两棚三膜覆盖促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地区芦笋多采用设施栽培,但也会遭遇冬季和早春低温寒潮影响,导致品质变差。通过多次多点试验,发现采用地膜+中棚覆盖可以促进芦笋嫩茎提早萌发和抽升,始收期提前,且早春产量增加明显。但该技术适用于大棚芦笋留母茎栽培方式,且需要选择2年生以上的绿芦笋生产田块。  相似文献   

8.
吴秀芳  邰中庆 《蔬菜》1999,(5):21-21
随着芦笋栽培面积的扩大,以及各地相互引种,芦笋病害也逐年严重起来,对此应该引起重视。芦笋的主要病害是茎枯病,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以农业防治为中心在关键时期及时喷药保护,具体防治措施如下:一、全面彻底清除地上枯死母茎和残叶杂草在夏笋采收结束...  相似文献   

9.
潘裕添 《食用菌》1993,15(2):24-24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细腻白嫩,清香可口,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是一种保健食品和名贵蔬菜,全国种植总面积在70万亩以上。芦笋植株高可达2m,生产上要求秋春两季要割除母茎。据田间调查,每亩芦笋田年产干茎叶400~450kg,至今仍未见芦笋茎叶被利用的研究报道。作者对芦笋茎叶进行分  相似文献   

10.
温室芦笋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南方(特别是广东省)多雨、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芦笋茎枯病及夜蛾等害虫的发生为害,在露地种植芦笋无法解决其病虫危害,在过去十多年中,广东多个地方露地种植芦笋都以茎枯病严重为害而以失败告终。利用温室种植芦笋,既可有效地防止以上病虫害的发生,又可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品种选择目前较适合南方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品种主要有:玛丽·华盛顿500、玛丽·华盛顿500W、加州800(UC800)、加州72(UC72)等。2育苗采取先育苗后移栽定植到大田的栽培方法,可采用大棚起畦育苗、营养袋育苗、穴盘育苗等方…  相似文献   

11.
芦笋生产及贸易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单子叶植物百合科天门冬属,学名Asparagusofficinalis L. Var. altilis L.,是一种雌雄异株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世界上同属植物近300种,多数为野生药用植物,少数可作野菜,仅芦笋一种作食用栽培。芦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9世纪传入我国,早期只在几个大城市近郊有少量栽培,供外国侨民食用;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省为发展外销蔬菜,引进美国品种试种成功并研究出适合亚热带、热带地区种植的芦笋留母茎采收栽培法,在全岛得到迅速推广,至60年代盛行栽培;1967年台湾白芦笋罐头占当时西德总输入量的80%,…  相似文献   

12.
<正>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是天门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嫩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被誉为“蔬菜之王”[1]。据统计,2018年平湖市大棚芦笋种植面积最大,达到603.6 hm2,是浙江省绿芦笋的重要产地之一[2]。种植品种以格兰德、绿龙、加州早生等为主,采用避雨栽培,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芦笋一般8~9月播种,第2年春季定植,秋季采收嫩茎,以后春、秋2季各留1次母茎,3~11月为采收期。  相似文献   

13.
避雨栽培在芦笋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笋避雨栽培是在芦笋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防控芦笋茎枯病等病害的重要技术手段。浙江省一般以采收春、夏两季笋的常规栽培为主,芦笋供应期分别为3月下旬~5月上旬和6月中旬~9月中旬,无法满足芦笋周年供应的需求。利用避雨  相似文献   

14.
石刁柏不同时期留母茎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芦笋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改变芦笋留母茎时期,以植株生长速度的加快来避开芦笋茎枯病的发病峰期,以期养好母茎,为优质丰产打下基础。常规留母茎,前期产量低。推迟留母茎,提前20~25天采收,提高了前期产量,弥补了工厂生产淡季;同时也延长了采笋时期,提高总产量达17%~30%。1992年度在金华产区推广33.3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agi Sacc)。是芦笋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害,在防治上有一定难度,往往成为老产区毁园绝产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我们针对该病在金华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发生特点以及芦笋在田间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综合防治研究,简介如下。一、适期留母茎试验本地区春季留母茎的时期是3月下旬到4月初。田间试验的留母茎时期分别为4月  相似文献   

16.
芦笋的适生土壤为砂壤土。在红壤土成功种植芦笋,国内未见报道。针对红壤地酸性较强,质地粘重,通透性差的特点和芦笋生长过程中极易造成芦笋茎枯病为害的问题,我们自1988年以来开展了红壤地芦笋栽培的多点试验研究。1992年在中心试验点(1992年5月初定植),每  相似文献   

17.
芦笋味道清香鲜美,肉质脆嫩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药食兼用高档保健蔬菜。广西全州县生产的芦笋色泽浓绿、脆嫩香甜、营养成分含量高,远销南宁、柳州及湖南、广东等省市,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前景较好。本文从优良品种选择、营养钵培育壮苗、深层均匀施肥、无公害除草、科学合理留母茎、茎枯病综合防治六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全州县芦笋标准化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以期指导广西及周边地区芦笋种植业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山东省烟台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主要分布在莱阳、龙口、海阳3个县市。主要品种有UC500w、UC157、UC800、UC873、鲁芦笋1号、芦笋王等。种植面积l900hm^2,年产量500万kg。90%产品经速冻或做罐头出口到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芦笋茎分生速度快,一般一株一年可分生15~20条新茎。为避免植株生育过旺.株丛密度过大,母茎倒伏,导致同化养分无谓损耗,以及茎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等病害严重发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植株调整。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当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冒牌Grande和美国进口F1代全雄杂交种Jersey Knight两个芦笋品种,在露地和保护地(普通塑料大棚)两种栽培方式下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栽培方式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积极推广F1代杂交种和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是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3种秸秆覆盖物对大棚绿芦笋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有保健功能的高档蔬菜,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市场消费量不断上升。崇明地区种植芦笋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目前栽培面积已占上海郊区的80%以上。近年来,随着塑料大棚绿芦笋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绿芦笋产量,使其提早上市,而且减轻了芦笋茎枯病的危害。但是,大棚种植绿芦笋存在着棚内温度高、湿度小,有机质含量少,容易产生大棚土壤盐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