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品牌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建设贯穿产业全过程,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重要抓手。如何进一步打造我县“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区域共用品牌,提高“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促进“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产业提档升级,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调研国内周边地区“射阳大米”、“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发展情况及国际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提升我县现有2个区域共用品牌分析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为新时期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基本遵循。"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主要路径和方向,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国际上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通行做法,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意。我们以"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为先导,树品牌、订标准、建联盟、搭平台、拓渠道,培育壮大稻米  相似文献   

3.
正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宁夏枸杞……近年来,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蓬勃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示: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累计保护地理标志产品2359个,累计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8091家,是名副其实的特产大国。地理标志令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名声大振"、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4.
胡勇  胡敏  曹刚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7):139-140
芜湖大米是芜湖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将推进芜湖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发展列入"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重点工程.该文分析了芜湖大米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展优势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芜湖大米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展路径,为进一步促进芜湖市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农业大市,松原市着力推进"五大特色工程",让绿色食品工业成为松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大豆深加工工程。近年来,松原大豆加工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一支稳定"队伍"。为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松原市不断扩大大豆生产规模,延伸大豆产品开发产业链条,增加大豆产品出口份额,努力打造大豆深加工"航母"。水稻深加工工程。为提高水稻品牌竞争力,松原通过中粮集团等央企引入成熟的管理体系和市场营销理念,整合178家大小稻米企业,成立查干湖稻米股份有限公司,主打"查干湖"大米品牌,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  相似文献   

6.
兴化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通过不断创新培育兴化大米品牌,不仅增加了兴化大米附加值,打响了兴化大米地理集体商标和国家地域表率品牌,还提升了兴化大米的品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兴化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建立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区域品牌效应—企业品牌竞争力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对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对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推动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直接路径是区域品牌通过其品牌声望、品牌地位等直接推进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高;间接路径则是区域品牌美誉度提升后形成了辐射效应和协作效应,并通过辐射效应和协作效应增强企业的显性品牌竞争力和隐性品牌竞争力;间接路径中,"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辐射效应—企业显性品牌竞争力"的路径效应明显高于"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协作效应—企业隐性品牌竞争力"的路径效应。最后,提出通过政府制度创新促进"政、产、学、研"联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导中小企业紧密协作、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融合发展来提升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协作效应,继而增强集群中小企业隐性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祁东县黄土铺镇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黄花菜种植。近年来,该镇按照"一村一品"发展产业要求,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发展黄花菜特色农业,打造地方特色"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形成了以黄花菜为主导产业,以企业促进产业规模化扩张、以产业规模化扩张促进企业发展的"双赢"格局。目前,全镇有2000公顷黄花菜,黄花菜产量占祁东县的70%,  相似文献   

9.
茶产业作为传统型特色优势产业,是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型产业,对推进区域优势茶叶品牌的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的舒城小兰花为例,分析茶叶市场中出现"柠檬效应"的原因以及在茶叶品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创新生产方式、加强市场监督以及提高宣传效率等策略,打造区域农业特色品牌,提升舒城小兰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农业品牌建设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其中,区域公用品牌在缔造价值、整合资源和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推进农业品牌化的一个重要模式。结合多年农业品牌实践,笔者认为,区域公用品牌要落地、扎根,要依据我国国情、农情,坚持"三三原则"。第一,做好"三长工程"。政府"瞭望"行业与市场,通过项目政策资金,引导产业  相似文献   

11.
从消费者层面、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研究了黑龙江市场大米区域品牌竞争力,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以北大荒、金龙鱼、福临门和响水村4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大米区域品牌竞争力的生成,并将测算出的大米品牌竞争力进行排名,作为动态跟踪、改进、调整和评判大米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依据,为大米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现品牌竞争目标,提高品牌大米附加值,适应黑龙江大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2.
行业     
《新农业》2016,(24)
正(农业供给侧)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评选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12月4日,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围绕"粮食也要打出品牌"主题,发布了"2016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现场评选出了"中国十大好吃米饭。本届大会授予五常大米、盘锦大米等品牌大米"2016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农业供给侧)品牌化是粮食行业供给侧改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以来,张掖按照甘肃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央提出的发展乡村产业的要求和产业振兴目标,立足"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互联网+"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新动能,努力做好具有张掖特色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新品牌。  相似文献   

14.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农产品区域品牌相关论文进行知识图谱结构的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核心关键词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可以分为2005—2009年萌芽阶段、2010—2015年缓慢增长阶段和2016—2019高速增长阶段;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群体呈现分散的状态,各研究机构之间尚没有建立起广泛合作的关系;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为"品牌建设""产业集群""对策""地理标志""竞争力""品牌价值""品牌营销"等,代表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研究热点;现有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品牌建立轻品牌推广、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等问题,未来应重点围绕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理论框架体系、品牌管理的顶层设计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背景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一村一品"提升工程试点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各试点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品牌类型、种植和销售分布、市场认可度,剖析了"一村一品"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陕西省农业品牌提升的基本路径:做大做强主导产品和产业;注重品牌的文化建设;提高品牌质量;开拓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有效推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使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集群,从而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6.
依靠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并建立、维护区域品牌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利用波特的竞争论理论对安康富硒特色农业分析得出:发展富硒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经营管理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2月2日至4日,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大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粮食也要打出品牌"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是切实强化大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行动,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大会举办了"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现场评比活动。参评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的核心企业自带原包装大米到会,由组委会统一用具、统一操作流程,企业自行派员现场制作,经27位专家和各省代表现场蒸煮品评、盲测与投票,媒体全程监督,塞  相似文献   

18.
农业品牌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形成一批小米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动了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作为谷子主要生产省份,品牌建设较先进省份具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对比分析河北省与山西省谷子产业现状、产业优势与产业短板,总结出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经验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经验,提出了“河北小米”三级品牌体系建设路径。河北省谷子产业具有资源禀赋优越、轻简化水平高、加工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但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体系、加工深度、文化挖掘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河北小米”省域公用品牌、县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三级品牌体系形成逻辑、建设原则、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并从坚持“四动”模式、深入挖掘粟文化、组建河北小米运行中心、延伸产业链、健全标准化生产与质量体系、做强种子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河北省谷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84-185
和龙市水稻产业发展存在优势,但传统的水稻产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龙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要进一步创新水稻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制定和龙市无公害大米产业发展规划,采取现代科技管理措施,推进标准化生产,实现亲环境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提升和龙市无公害大米即"平岗大米"的内在品质、安全性,取得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品牌,提高农户收入,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能有效提升此类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在原有基础上保障农产品生产及加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舒兰大米区域品牌创建进行讨论。在对舒兰大米区域品牌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定位模糊、品牌意识不强等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从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等几方面入手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