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坡地传统农作物种植收益低,为选择适宜的高效经济作物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花溪区高坡乡引进了适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丽江雪桃。基于此,分析丽江雪桃在高坡乡的物候期、植物学特征、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抗病虫害能力等表现,并总结园地选择、栽植密度、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栽培技术,为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以期实现高坡乡丽江雪桃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生态黑毛猪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高坡生态黑毛猪的遗传资源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借助于乡村旅游业态的布局,实现因地制宜挖掘利用当地原真资源、人文风貌等特色元素,发挥乡村的后发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提供更多助力。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为研究对象,围绕高坡乡当前旅游发展情况及本土乡情,通过SWOT分析提出高坡乡村旅游发展建议,期望为当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透骨香叶挥发油中水杨酸甲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透骨香叶挥发油中水杨酸甲酯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的透骨香挥发油中水杨酸甲酯不同,产于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的透骨香质量最佳,而产于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的质量较差。[结论]该方法检测时间短、技术成熟、准确高、重现性好,为拟定透骨香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茨菇作为种植的作物,并以茨菇育苗数据作为基础,依据茨菇的生产实践,并参考相 关的资料和意见,试验示范总结了茨菇育苗、苗期管理、移栽、病虫防治等技术,旨在为广大生产者提 供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茨菇田套养泥鳅(类似稻田养鳅)是利用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共生互利原理,采用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绿色食品的高效生产模式。近几年来,江苏盐都市郊大力发展茨菇田套养泥鳅生产,经3-5个月的养殖,一般667平方米可收获商品鳅80—150千克、茨菇1500-2000千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制约花溪区农业机械化推广的主客观因素,结合花溪区农业生产发展实际,提出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池塘植菇养鳅,是指池塘泥鳅、茨菇综合种养高产模式,即在池塘里模拟泥鳅自然生态环境(栽植水生经济作物茨菇),提高单位面积养殖效益,亩均生产商品鳅250千克,茨菇200千克。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7,(12):165-167
花溪区茶叶资源丰富、涉茶历史悠久,经过贯彻落实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主体培育、市场营销、产业带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在系统分析了花溪区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花溪区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汪圣洪  莫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12-6814,6818
[目的]根据花溪区不同区域(乡镇)的气候特点,研究花溪生姜种植的气候条件和分区布局。[方法]以花溪区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候资料和花溪区1∶250 000地理信息数据材料,运用GIS技术,根据生姜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生姜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然后,结合当地土壤类型和专家意见,通过建立各气候要素与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关系模型,将相关的气候因子订正到乡镇点上,从花溪区乡镇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出发,采用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拟合方法,得到花溪区各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式;最后,借助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在GIS平台下制作花溪区生姜适宜种植区域分布图。[结果]生姜生育期降水、温度和光照是影响花溪生姜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关键气候因子,据此建立的花溪生姜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更客观合理;区划结果显示,最适宜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100 m左右的中部丘盆温暖湿润区;适宜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100~1 200 m的丘陵区;海拔在1 200 m以上的山丘陵地区为次适宜气候区,这与花溪生姜实际种植现状基本一致。[结论]该研究为花溪区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调整生姜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鲶鱼(草胡子鲶),营养丰富,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一般茨菇(水生经济作物)田养鲶经4个多月饲养,个体可达0.5~1kg,每667m~2可生产成鲶800~1000kg、茨菇每667m~2产量可达1000kg以上,产值3500~4000元,盈利2500~3000元。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建好田块。一般选择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水源好、土层肥沃、土壤保水性强的茨菇田。养殖面积可根据规模大小而定,一般0.2~0.33hm~2,在茨菇田四周要开挖0.5m宽、0.8m深的外环沟,在畦面上每隔2.5~5m开挖一条0.5m宽、0.6m  相似文献   

12.
大棚西瓜—露天茨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大棚西瓜要露地茨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栽培模式、品种选择、西瓜栽培技术、茨菇栽培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鲶鱼(草胡子鲶),营养丰富,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一般茨菇(水生经济作物),田养鲶经4个多月饲养,个体可达0.5~1kg,每667m2可生产成鲶800~1 000kg、茨菇每667m2产量可达1 000kg以上,产值3 500~4 000元,盈利2 500~3 000元.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程晓 《农林科学实验》2014,(11):103-104
为了提高茨菇产量品质,阐述了茨菇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认真选田、培育壮苗、大田栽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选留种球等内容,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茨菇属的两个物种。即栽培茨菇和矮茨菇进行常规的核型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基本相同的核型2n=2x=22=2m+18st+2sm,其核型还具有相同非对称性程度,均属3B型,但核型间有部分染色体(Ⅰ、Ⅱ、Ⅷ等)在大小,形态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认为这两个物种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矮茨菇应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6.
茨菇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晓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03-104
为了提高茨菇产量品质,阐述了茨菇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认真选田、培育壮苗、大田栽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选留种球等内容,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贵阳市花溪区辣椒无公害生产技术,摸索出适合本地辣椒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规范,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茨菇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早秋茨菇的需求,姜堰市淤溪等乡镇调整种植业结构,改种植稻麦产量低、效益差的低洼田为栽植早茨菇,并采用温床育苗方式,使茨菇的上市期提早到9月中旬,比常规栽培早上市50天,平均亩产量1000kg左右,高产田块超过1500kg,达到了早熟、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厚宽 《农技服务》2007,24(10):98-100
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实施花溪区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生产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花溪区辣椒产量和质量。本试验选择香辣三号、香辣四号、长丰一号、贵农长线王、香辣七号5个辣椒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宜花溪区推广种植的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