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北京地区黑白花奶牛产奶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牛场在饲养管理中,对我国现行的奶牛饲养标准应用不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在不同饲养标准的日粮营养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糖—蛋白质比例的日料喂高产奶牛对钙、磷的利用情况,苏联某国营农场用28头黑白花奶牛在舍饲期(85天)和放牧期(95天)进行了试验。在试验前的准备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奶牛按照全苏畜牧研究所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养。为了使日料中糖—蛋白质比例平衡,  相似文献   

3.
奶牛日粮配合应以饲养标准为根据。奶牛饲养标准详细列出了奶牛不同性别、不同生理阶段、不同体重以及不同产奶量、不同日增重水平等的维持及生产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同时提出了气候温度变化以及放牧运动等特殊时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调整水平。一般以《中国奶牛饲养标准》为基础,也  相似文献   

4.
饲料(干物质)的进食量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凡是高产奶牛,都具有较高的采食量。因为,决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直接因素不是饲料的有效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等)浓度,而是有效营养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绝对进食量。这就要求在制定饲养标准和按饲养标准配合日粮时,要以饲料干物质的进食量为根据。国内外对奶牛采食量的估算有如下几  相似文献   

5.
饲料费占奶牛生产总费用的65—70%,在经营管理上举足轻重。为提高经济效益,除加强草料管理外,研究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恰如其份地配制日粮,是实行科学饲养、合理发挥高产奶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也是确保高产奶牛持续高产、稳产、健康长寿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我们对《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的营养需要,进行了验证试验,检验它在辽北(铁岭地区)高产牛群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与我场高产牛群现行的饲养标准进行了对照,分析比较其经济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奶牛的大群饲养可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产奶量。但这种方法必须在确定饲养标准、日粮结构、饲料定额等情况下才可采用。实验表明,在按产奶多少进行区别饲养的条件下,高产母牛也可采用大群饲养。但采用这种方法必须保障每群乃至每头高产牛营养物质的供应。曾在乌克兰卡实验农场进行实验,将全部黑白花奶牛按统一方案进行分群饲养(根据母牛生理状况、分娩时间、泌乳和于乳期等情况分6个基础群)。第1群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工农联盟农牧场奶牛二场在近几年单产逐年提高的基础上,1990年达到7122.3公斤,创建场以来最好成绩,首次进入7000公斤的高产行列。几年来我场主要抓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全面推行了国家颁布的奶牛饲养标准和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为了维护奶牛的健康,延长利用年限,充分发挥其产奶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我场能够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牛场的条件,制定出符合奶牛各个阶段营养需要的饲料配方。我们不但有泌乳牛、干奶牛、青年牛、育成牛、犊牛的饲料配方和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配方,  相似文献   

8.
饲养标准是科学饲养奶牛的重要依据.在奶牛饲料的选择上必须考虑经济核算原则,尽量因地制宜,选取适用且价格低廉,还必须符合奶牛的消化生理特点.日粮配合时,应遵循以饲养标准为基础、种类应多样化、适口性和给量由其产奶量来估计的原则.奶牛日粮必须满足一定的精粗比.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把各种饲料原料按日粮配方确定出的比例,通过混合机充分混合而成的全混合日粮有很大的优点.高产奶牛饲养要求配套的饲养管理技术,可采用阶段饲养法与引导饲养法.  相似文献   

9.
新版日本奶牛饲养标准(94年版)的修改点和内容(下)日本农林水产省畜牧试验场柴田正贵2.泌乳牛的干物质摄入量准确掌握奶牛干物质摄入量(DMI),对维持、生长、乳生产和繁殖等的饲料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高产奶牛。一般说来,除了分娩后约1个月的泌乳初期...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在高产奶牛的饲养中,往往是分娩前的营养供给高于饲养标准,而在分娩后却又低于标准,这种饲养方法不能充分提高产奶量。美国从六十年代以来对高产奶牛采用“领先饲养法”。1971年以后,日本也开始注意研讨这个问题。一、领先饲养法所谓“领先饲养法”(Lead feeding),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牧草生长时期对草原放牧奶牛牧草采食量和营养摄取情况的影响,为优化补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饱和链烷烃技术测定了不同牧草生长时期(牧草生长幼嫩期、旺盛期和枯黄期)放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干物质消化率(DMD),同时测定了牧草营养成分。参照中国奶牛饲养标准,分析了不同牧草生长时期奶牛营养盈亏情况。结果表明:与枯黄期相比,放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差异显著(P0.05);奶牛采食到的营养水平在牧草旺盛期和幼嫩期与枯黄期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参照奶牛饲养标准,在现行载畜量和放牧强度下,放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都不能满足,营养需要不同程度缺乏,尤其是牧草枯黄期全部营养都不能满足需要。说明草原放牧奶牛采食量和摄取营养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掌握奶牛采食量情况对奶牛进行优化补饲和科学放牧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饲养成分及营养价值表,是家畜饲养标准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1979年,在制订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试行草案)”中,第一次根据我国各地提供的饲料成分资料编制了“牛的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1981年,经奶牛饲养标准研究协作组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配合饲料对泌乳牛的饲养效果,以1983年版的奶牛饲养标准为依据,结合验证了1987年版的奶牛饲养标准,于1988年春季在北京市北郊农场畜牧五队牛场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顺应近期我国奶牛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全面推广我国修订第二版《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介绍国内外奶牛饲养新技术,上海光明乳业技术中心与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于11月1日联合举办报告会,邀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杂志》主编、动物营养学分会荣誉理事长、养牛学分会理事长、著名反刍动物营养专家、“奶牛饲养标准”第一撰写人、中国农业大学冯仰廉教授来沪作学术报告。冯教授总结他十几年的科研成果,着重讲授“奶牛小肠蛋白营养新体系与日粮配方中瘤胃降解蛋白及过瘤胃蛋白的需要量以及能氮平衡”等问题,并与世界上奶牛业先进的国家进行对比研究。下午冯教授与到会者就高产奶牛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科学养牛,增加产奶量,提高饲料利用率,我国制定了自己的奶牛饲养标准(草案)。为了把饲养标准和现场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群众最易接受的按奶付料方法,设计一个特定的饲料配方,规定每产一公斤奶喂0.45公斤配合饲料。这样做,不同产量的奶牛每天摄取的营养,都基本符合我国奶牛饲养标准,用起来很方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行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饲养标准,按不同泌乳期推荐的奶牛日粮中磷的摄入量为干物质总量的0.31%~0.38%。如果磷占干物质总量的0.34%时,对于一头产奶量为8000kg/年的奶牛来说,其磷的排泄量为26kg/年。然而Bachand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进行的试验表明,奶牛实际排泄的磷远高于上述水平,也就是说奶牛摄入的磷显著高于NRC饲养标准中的推荐量。  相似文献   

17.
日本奶牛饲养标准1994年版的主要修订点和内容上海市饲料科学研究所(200060)朱钦龙译饲养标准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根据各种家畜不同的生长期和畜产品要求而制订的营养需要量,做到科学合理饲养家畜。因此,随着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家畜品种的改良和饲...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70年代后各国相继出台了各自奶牛蛋白质营养新体系,我国于2000年也出版了新奶牛饲养标准。新体系认为日粮蛋白有降蛋白和非降解蛋白两部分,后者又称过瘤胃蛋白,它是指在瘤胃中未降解、在小肠中直接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饲喂高产奶牛的关键就是最大限度满足奶牛小肠可消化蛋白需要量,因此过瘤胃蛋白补充料(RUPF)在奶牛饲养中倍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新版日本奶牛饲养标准(94年版)的修改点和内容(上)日本农林水产省畜牧试验场柴田正贵饲养标准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根据各种家畜的不同生长期和畜产品要求而制订的营养需要量,做到科学合理饲养家畜。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家畜品种的改良和饲养模式的变化等,每...  相似文献   

20.
一、目的本试验目的在于验证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试行)中产奶牛的营养需要,为完善我国奶牛标准提供必要的依据。二、材料与方法 (一)试畜:按随机分组方法,在本场选择不同泌乳期,不同胎次的健康黑白花奶牛52头,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