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杀虫剂防治扶桑绵粉蚧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扶桑绵粉蚧,选用7种新型低毒杀虫剂进行了扶桑绵粉蚧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和啶虫脒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其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可用于田间防治和除害处理;螺虫乙酯、吡丙醚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次之;噻嗪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复配剂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杀虫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48%噻虫啉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和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种药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4 mg/L和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40 mg/L对桃蚜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显著,在施药后3~14 d防治效果均在96.4%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60 mg/L防治桃蚜速效性较差,持效性显著,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在55.5%以下,药后14、21 d的防治效果均在99.5%以上。[结论]在桃树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适时防治桃树蚜虫。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用于小麦蚜虫无公害防治的杀虫剂。[方法]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为评价指标,对5.0%啶虫脒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50.0%甲基对硫磷乳油无公害防治小麦蚜虫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药后1 d,溴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88.93%,防效91.23%;啶虫脒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差。药后7 d,啶虫脒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85.99%,防效96.75%,与其他药剂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甲基对硫磷乳油外,其他3种药剂均未对小麦产生药害,但对天敌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甲基对硫磷乳油对天敌的杀伤力较强。[结论]5.0%啶虫脒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是防治小麦蚜虫的理想药剂,可完全取代高毒农药。  相似文献   

4.
翟浩  王涛  李晓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30+11793-11730
[目的]筛选枣瘿蚊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9种杀虫剂对枣瘿蚊的防治效果.[结果]9种药剂对枣瘿蚊防治效果均有较长的持效期,其中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6 000倍稀释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 000倍稀释液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7、11d防效均在84%以上;1%甲维盐水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 g/L乙虫腈悬浮剂、5%噻螨酮乳油、240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防治枣瘿蚊速效性较差,3d后药效均低于70%.[结论]防治枣瘿蚊为害嫩叶,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6 000倍稀释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 000倍稀释液、48%毒死蜱乳油1 500倍稀释液均对枣瘿蚊具有较稳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联苯·噻虫嗪悬浮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0 g/L联苯菊酯乳油等5种杀虫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表明,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悬浮剂和10%联苯·噻虫嗪悬浮剂药后15 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效均在95%以上,具有速效性、高效性和持效性,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首选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0 g/L联苯菊酯乳油药后15 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效在87%以上,可作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的轮换用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药后15 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效为82.17%,生产中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8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苹果黄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0 g/L噻虫啉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能有效控制苹果黄蚜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14 d,药后1~14 d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对苹果黄蚜速效性较差,药后1和3 d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8%,但持效性较显著,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为93.9%~97.2%;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5 000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但其持效性较显著,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333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62%,但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之后防效逐渐递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 500倍液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药后10~14 d的防治效果低于72%。[结论]在苹果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7.
5种杀虫剂对粘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胃毒法、卵和蛹采用浸渍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粘虫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室内毒杀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虫剂对卵的触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对幼虫的毒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对蛹的触杀作用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辛硫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粘虫卵和幼虫的毒杀效果最好,对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276、1.555、0.109和1.483 mg/L;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粘虫蛹的触杀效果最好,LC50为5.539mg/L。建议根据粘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在生产中将甲维盐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作为防治粘虫的首选药剂。与其他供试的4种杀虫剂相比,氯虫苯甲酰胺对粘虫卵和蛹的毒杀作用最弱,对1龄、3龄、5龄幼虫的毒杀作用略高于辛硫磷或与其相当,显著低于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建议在粘虫大发生时慎用。  相似文献   

8.
7种化学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7种化学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杀虫剂中,48 h后高效氯氟氰菊酯原粉、溴氰菊酯原粉、联苯菊酯原粉毒杀效果最好,毒死蜱原粉、醚菊酯原粉、吡虫啉原粉、啶虫脒原粉毒杀效果次之。24 h后的毒力结果与48 h后的毒力结果基本相同。建议在生产上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防治枸杞蚜虫。  相似文献   

9.
用22%噻虫.高氯氟CS-SC、25%噻虫嗪WG、10%联苯?噻虫嗪SC 、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100g/L联苯菊酯EC等5种杀虫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发现:22%噻虫.高氯氟CS-SC和10%联苯?噻虫嗪SC药后 15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具有速效性、高效性和持效性,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首选药剂;25%噻虫嗪WG和100g/L联苯菊酯EC药后15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在87%以上,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的轮换用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药后15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82.17%左右,生产中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10.
为给防治梨二叉蚜提供技术参考,进行了7种杀虫剂对梨二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防效以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最高,为94.35%;药后6d防效以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较高,分别为97.86%和94.19%。因此,在梨二叉蚜虫口数量较大时,可选用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在虫口数量较低时,可选择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1%噻虫嗪悬浮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