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构建了城镇化和环境指标评价系统与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度模型,并对长三角各城市进行时空对比。结果表明,2012—2016年间长三角地区各市城镇化综合评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内部城镇化综合评分参差不齐;从空间来看,呈中间向两边递减趋势,其中泰州、扬州、绍兴等市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市城镇化综合评分差距仍较大;2012-2016年长三角地区各市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总体也呈波动上升趋势,除南京、泰州等市外,总体生态环境水平较为平均,生态环境综合评分与城镇化综合评分具有较大相关性;长三角各城市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城市协调等级以基本协调居多,各市协调度差异大。  相似文献   

2.
评价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与水土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并提出基于区域城镇化建设与水土资源系统耦合协调优化的未来发展路径。采用信息熵值法确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对其量化评估。研究结果:(1)从耦合度来看,长吉图先导区下辖各市(县)的水土资源系统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度差异不大。(2)从协调程度来看,长吉图先导区下辖各市(县)的协调程度整体偏低,均处于低度协调阶段。(3)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长吉图先导区下辖多数市(县)的城镇化与水土资源系统属于中度不协调,少数市(县)属于严重不协调。(4)从μ资源与μ城镇化对比类型来看,有5个市(县)属于资源承载受损型;有10个市(县)为城镇发展滞后型。为实现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建设的国家战略,提出分别采用"发展主导调控型"和"资源主导调控型"的区域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应用发展指数评价公式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的乡村人口、经济、社会各子系统以及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四川省乡村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基于容量耦合模型的计算出耦合度,并应用耦合协调度分析法对人口-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三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来看,四川省乡村三大系统总体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等级;从四川省整体来看,四川省乡村人口、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其综合发展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差异大。基于耦合协调提出了三条乡村优化发展策略:加强各市(州)乡村协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加强各市(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发展;加强各市(州)乡村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4个市(州)可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兰州市为1类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最高,其他市(州)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然后,研究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3点成因。最后,提出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4年至2018年甘肃省14个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虽然甘肃省各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推动或制约各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差异较大,但层次内差异较小。虽然甘肃省各市(州)对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质量效益仍是制约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链理论和韧性发展理念构建粮食产业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构建涵盖经济韧性、环境韧性、社会韧性、政策韧性、贸易韧性5个维度的粮食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1年湖南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极差熵权法、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对湖南各市(州)粮食产业链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及各市(州)的粮食产业链韧性水平均有提升,市(州)粮食产业链韧性主要呈现持续攀升型、W型、M型、倒U型等4种变化形态,全省范围内粮食产业链韧性水平整体平衡且存在差异性;长株潭正显著成为热点区域,湖南粮食产业链韧性发展长期内不存在显著收敛趋势。因此,应立足湖南粮食生产空间体系,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率牵引效应,增强区域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交流,推进粮食产业链转型升级,全力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制定粮食产业优化政策,为湖南省粮食产业链韧性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熵值法分析2019年云南省沿边8个州(市)交通网络可达性及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耦合协调度并划分协调类型。结果表明,云南省沿边各州(市)的交通网络可达性系数在0.82~1.17,交通网络系统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在0.05~0.20,城镇化水平远滞后于交通网络可达性;交通网络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化差异;依据耦合协调度将云南省沿边8个州(市)归纳为2个发展类别和5个发展特征,并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地区提出协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测度、评价甘肃省各市(州)中药材产业竞争力水平,为中药材产业区域优化布局与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产业环境、资源禀赋、产出水平和加工能力4个维度构建中药材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3个市(州)中药材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提出提升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结果]生产能力是影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子;要素禀赋是各区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限制因子;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有限、加工能力相对较低制约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发展能力因子总体得分偏低,表明甘肃省中药材产区的总体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摸清中药材产业发展“家底”,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区域规划与布局;推动产业组织创新,加快经营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实施内生式孕育与外生式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增强甘肃省整体研究机构科研实力,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科技等4个方面共30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得出了14个市(州)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名,并分成四个类型,对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1年各市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相关数据,建立了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评价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城镇化综合指数和粮食安全综合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耦合协调阶段以及相对发展类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1年黑龙江省地级市平均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541增至0.624,耦合协调类型由勉强协调发展到初级协调,协调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空间格局上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从相对发展来看,黑龙江省各地级市整体从城镇化滞后型和粮食安全滞后型为主转为粮食安全滞后型和同步发展型为主,根据不同类型,制订相应对策,使城镇化和粮食安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