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属于系统侵染病害,病菌多在5叶前侵入玉米而引起发病。采用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止该病的侵染,控制其危害。为了及时控制该病危害,涿鹿县农业局于2008-2009年进行了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效试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丝黑穗病属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是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由于该病的病菌是在玉米出芽时开始侵入,玉米播种后气温低,出苗慢,很容易造成该病的大面积发生危害。对发生玉米丝黑穗病的田块,要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在我镇玉米生产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该病是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组织,使雌穗变成一个黑粉包,致使发病株无收。本文根据及多年观察及防治试验结果分析总结,介绍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和产量,给农户造成了很大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症状,并针对其防治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它是一种叫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病害,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丝黑穗病病菌还可危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杂草,防治和解决玉米丝黑穗病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火焰苞、灰苞、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达30%。因玉米丝黑穗病危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火焰苞、灰苞、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达30%.因玉米丝黑穗病危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君 《现代农业》2011,(10):24-25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霉米、乌米",是由孢子菌侵染所引起的玉米系统性病害,一年侵染一次。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由于今年气候条件适合,该病在全省发生比较严重,使玉米产量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呈上升趋势,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春季持续低温,且土壤湿度较大,如种子在土中出苗时间拉长,势必增加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机率,加之品种抗病性弱,导致丝黑穗病发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又叫乌米、哑玉茭。病菌通过病土自苗期侵入,形成系统侵染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穗部,发病率等于损失率。该病近年在我县千米以上春玉米区的发病面积和发病株率有扩大上升趋势,给部分地方的玉米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为了筛选出防治方法简单,防治效果显著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和药剂,我们进行了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而且个别年份,个别地块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地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推广的一些玉米品种对该病的抗性较差,加之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等原因,使得该病害呈上升趋势,发病较重,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达到70~80%,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系统侵染性病害,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相似文献   

13.
正常见的玉米病害有丝黑穗病、黑粉病、大小斑病、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等,本文重点介绍这五种玉米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和发病规律,并提出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1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1.1症状识别: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主要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雌花,一旦发病,通常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病果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叶张开,内部  相似文献   

14.
玉米苗期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玉米苗期病害发生进行了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病害可初步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病原菌侵入引起,符合KOCH法则的病原菌主要有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圆斑离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串珠镰孢菌胶孢变种(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和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Ku Hn)Landon et Full]及玉米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zeae Hsia et Fang)。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环境胁迫和药害等因素引起的病害。使用克百威、福美双、三唑醇和戊唑醇复配的二元或三元种衣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重要病害.近几年在我县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呈上升趋势,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今年春季持续低温,且土壤湿度较大,如种子在土中出苗时间拉长,势必增加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机率,加之品种抗病性弱,将导致今年丝黑穗病发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阐述高台县玉米制种田常见病害玉米黑粉病、细菌性茎腐病、普通锈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的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建议。生产中应选择抗(耐)病品种,控制侵染来源,加强田间管理,并注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五台县的主产作物,但玉米的生产常常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玉米病害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五台县发生的玉米病害主要是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丝黑穗病老百姓称之“黑霉”,不但穗部长菌瘿,对当年产量造成极大影响,而且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达2年之久,继续危害后茬玉米。本文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菌来源、发病条件等,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表现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病,以三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受侵染的玉米植株矮化,节间缩短,茎秆稍有弯曲,叶片密集,色浓绿叶片向上发直或叶片上有黄…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呈上升趋势,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春季持续低温,且土壤湿度较大,如种子在土中出苗时间拉长,势必增加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机率,加之品种抗病性弱,导致丝黑穗病发病更加严重。一、基本情况玉米丝黑穗病病菌称黍轴黑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厚垣孢子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至赤褐色,表面有细刺,萌发时产生先菌丝和担孢子。玉米丝黑穗病与高粱丝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的一种重要病害,又称作乌米、哑玉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呈上升趋势,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春季持续低温,且土壤湿度较大,如种子在土中出苗时间拉长,势必增加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机率,加之品种抗病性弱,导致丝黑穗病发病更加严重。一、发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病菌称黍轴黑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厚垣孢子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至赤褐色,表面有细刺,萌发时产生先菌丝和担孢子。玉米丝黑穗病与高粱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20.
钟华 《吉林农业》2003,(5):23-2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灰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玉米的雌、雄穗,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所以,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