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牧草栽培方式1.1果草间作在苹果、桃、梨、樱桃等果树下种植多花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1.2水稻田种草即水稻进入成熟期放干水,将多花黑麦草、紫云英种子撒入田内或在水稻收割后播种收草,待水稻收割后,追施肥,冬春收割青草。也可在水稻收割后,浅耕或划破表土播种多花黑麦草,利用来年5月翻耕栽水稻,此法在中原和南方各省均可广为采用。1.3小麦预留行种草小麦预留行可选种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菊苣、苦买菜、紫云英等草种,待4月上旬收获利用这些牧草后,接茬播种玉米、花生、芝麻等大春作物。1.4四边地种草在田埂、田坡、路边、房前、房…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种方法对多花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稻底寄种及水稻收获后全翻耕两种播种方法对特高多花黑麦草产量及饲草供应季节平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翻耕播种相同生长时间内饲草产量高于稻底寄种(P<0.05),但稻底寄种多花黑麦草的实际生长时间更长,故总产量反而高于全翻耕播种(P<0.05),同时饲草供应的季节平衡性更优。此外,稻底寄种成本比全翻耕低,经济效益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较为适合四川农区气候条件的牧草种植模式及技术。1 农区种草的几种模式1-1 果草间作 在柑、橘、柚、桃、梨等果树下种植鸭茅、白三叶、红三叶、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等牧草。1-2 水稻田(秧母田)种草 即在水稻进入腊熟期时放干水,将多花黑麦草、紫云英种子撒入田内或在水稻收割后播种牧草,待水稻收割后,施追肥,冬春收割。也可于水稻收割后,浅耕或划破表土播种多花黑麦草,利用到5月翻耕栽水稻,此法在我省和南方各省区广为采用。1-3 小麦预留行种草 小麦预留行可选…  相似文献   

4.
水稻收获后施用0、30、75、120t/hm^3牛粪作基肥,研究了基肥用量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cy.Teragold)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播多花黑麦草春季生长迅速,随生长发育的进程,在抽穗这前干物质生产量直线上升,但粗蛋白含量略有降低,体外干物质消化明显降低,与不施牛粪作基肥的对照相比,牛粪不同施用量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生产及饲草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农田种植多花黑麦草消化牛粪的能力大于8t/667m^2.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添加不同播量的燕麦(Avena sativa L.)进行混播以及刈割茬次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100%多花黑麦草(H0)、100%多花黑麦草+25%燕麦(HY1)、100%多花黑麦草+50%燕麦(HY2)、100%多花黑麦草+75%燕麦(HY3)与100%燕麦(Y0)5个处理,通过测定株高、分蘖、茎叶比、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体外消化率、纤维素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来研究各处理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比例对分蘖数、可消化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累计粗蛋白产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株高、茎叶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其他田间生产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刈割茬次对除株高和粗蛋白含量以外的其他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混播比例与刈割茬次对株高、分蘖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单茬干物质产量、单茬粗蛋白产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单茬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具有交互效应(P<0.05)。处理HY1(25%燕麦添加量)的资源互补利用性较好,多花黑麦草竞争优势稳定,饲草饲喂价值及生产性能均较高,累计干物质产量达19 445.30 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达2 814.04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达13 135.30 kg·hm-2,为四川农区多花黑麦草人工草地最佳燕麦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6.
冬季,越冬牧草为牲畜提供了丰富的青绿饲草,弥补了牲畜冬季饲草供应不足的缺点.目前,越冬牧草的主要品种有:禾本科的多花黑麦草、冬牧70;豆科的紫花苜蓿;红、白三叶草等.越冬牧草在田间管理和利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适时播种 秋季播种牧草的时间应选在白露至霜降这段时间.即9月15日至10月25日.播种太早易造成牧草冬前苗期旺长,降低牧草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影响牧草的抗寒能力,不利于牧草的越冬;播种太迟,会造成牧草营养物质积累减少,根系和幼苗发育缓慢,难以在冬前形成健壮的幼苗和发达的根系,尤其是根系难以到达冻土层以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禾豆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多花黑麦草100%(H)、75%多花黑麦草+25%箭筈豌豆(HJ1)、50%多花黑麦草+50%箭筈豌豆(HJ2)、25%多花黑麦草+75%箭筈豌豆(HJ3)与100%箭筈豌豆(J)5个处理,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可显著(P<0.05)影响分蘖/分枝数、粗蛋白含量、单茬/累计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对株高、茎叶比、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刈割时期只对黑麦草分蘖数和单茬干物质产量无显著性影响,对其余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混播比例与刈割时期对箭筈豌豆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累计干物质产量有交互效应(P<0.05)。混播组合HJ2累计干物质产量19 030.44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3 130.66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13 214.14 kg·hm-2,为最佳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2种冬性牧草生产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了播种时间和播种量对云南省秋冬季播种多花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生长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的适宜播种量为22.5 kg/hm2,光叶紫花苕为45 kg/hm2,低于此播种量时,饲草产量将受到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播种量时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播种量与播种时间无互作效应(P>0.05),故2种牧草在云南秋冬季播种时,播种时间改变不需调整用种量。牧草品种与播种期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性(P<0.05),推迟播种时间对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且对多花黑麦草的影响程度更严重。干季少雨及4月的高温天气是影响云南省冬播多花黑麦草产量的2个重要因素,播种时间晚于11月中旬,光叶紫花苕的播种价值大于多花黑麦草。  相似文献   

9.
权衡关系是植物生活史过程中的重要生存策略,植物生长过程的权衡关系对于理解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土保持先锋草本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对类芦进行不同干旱程度的胁迫处理,分析不同胁迫处理下的生长差异和物质分配特征,探讨干旱胁迫下类芦的生长权衡。结果表明:1)不同干旱胁迫下株高间差异不显著(P> 0.05);叶片数仅干旱胁迫中期,中度、重度与供水充足间差异显著(P <0.05);分蘖数仅干旱后期,重度与轻度和供水充足间差异显著(P <0.05)。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株丛高生长与分蘖、高生长与叶片数之间存在生长权衡,在中、轻度干旱胁迫初期(30 d)趋向高生长,胁迫时间延长则趋向分蘖生长;重度干旱胁迫初期趋向分蘖,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株高减小,分蘖数和叶片数增加。2)类芦体内的水分、干物质的分配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类芦叶、茎、根和全株的干物质比率均逐渐增加,含水率逐渐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水分、干物质和总生物量在叶上的分配逐渐减少,在茎上的分配逐渐增加,根系干物质的分配比例逐...  相似文献   

10.
①选好牧草种植田块。黑麦草的播种期以 9月上旬至 10月中旬为宜 ,在杂优、中耕、单晚稻田内都可以套播 ;由于黑麦草喜湿又怕水浸 ,水浸后容易造成烂根死亡 ,因此稻田要选择下雨后不积水的田块为宜。②适时播种。稻田套播应在水稻收割前 15d左右 ,可将黑麦草种子用冷水浸泡 5~ 8h ,捞起沥干水后掺上细沙撒播 ,播种量每亩 (1hm2 =15亩 )净种 1 5kg。③选择牧草品种。根据我地对盐城黑麦草、赣选一号、美国特高等品种对比种植试验表明 ,以美国四倍体黑麦草“特高”最佳。它叶面宽、叶色较深、营养生长旺、产量高、品质好 ,鲜草利用期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冬种黑麦草期间施肥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1)种草施肥处理区,尤其是复合肥施肥处理区的早稻生物量高于休闲区和种草无肥区,但分蘖数有所减少;(2)施肥处理增加早稻和晚稻的稻谷千粒重,施用尿素增加了早稻的有效分蘖,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晚稻的有效分蘖。千粒重和有效分蘖的增加是施肥导致后作水稻增产的主要因素;(3)种草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较休闲区增产7.9%-14.6%,比种草无肥区增产9.7%-16.5%,而 草无肥区与休闲区相比,水稻减产1.6%,可见,冬种黑麦草期间施肥是后作水稻增产的不可缺少的条件。(4)考虑到从黑麦草收获物中必然带走大量的磷和钾,本研究也证实了单施尿素影响晚稻的有效分蘖,而且单施尿素容易引起肥害,因此,种草期间应施用复合肥,施肥量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只要施肥量足以维持黑麦草的正常生长(750kg/hm^2),即可对后作水稻生产产生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lorumcv. ‘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量,达14125.05~17730.52kg·hm-2,比单播多花黑麦草提高14.08%~43.19%,比单播光叶紫花苕提高54.67%~94.15%。在整个生长利用期,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在各次刈割中均占主导地位,在混播群落中竞争力一直超过光叶紫花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产草量、生长竞争态势以及群落结构的综合分析证明,二者以5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混播饲草产量最高,组分构成适宜,为最佳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冬种黑麦草最终割草时间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对冬种黑麦草最终刈割时间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4种时间间隔中,间隔15d的处理最为理想,对早稻的分蘖,生长高度,有效分蘖,穗长,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在该处理条件下表现最佳,因此,建议IRR系统中黑麦草和早稻前后作采用15d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黄土高原高糖黑麦草(Lolium perenne)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指标及产草量与其生长时间、株高、分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结合预测模型的方法,利用生长时间、株高、分蘖对高糖黑麦草在模拟轮牧和收获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牧草产量及品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收获干草的Aberavon、Aberstar、Premium和Abermagic黑麦草生长时间、株高和分蘖均与各营养指标显著相关(P0.05);模拟轮牧的Aberavon、Aberstar、Premium和Abermagic黑麦草株高与各营养指标均不相关(P0.05),生长时间、分蘖与粗蛋白、粗灰分之外的其它品质指标均显著相关(P0.05)。利用生长时间、株高、分蘖对4个黑麦草品种的产草量和饲用成分建立一元回归预测和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经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预测结果准确度均较高,可为高糖黑麦草在黄土高原栽培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近年来形成的冬闲田生产利用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复种指数,生产大量的优质青饲料,缓解南方农区冬季青饲料紧缺问题,而且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群落,增加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抑制农田杂草数量及其种子库,从而促进后作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其产量。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南方地区意大利黑麦草的栽培管理技术也日臻成熟。本文从黑麦草品种的选择、播种方法、水肥管理、刈割利用,以及对土壤和后作水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意大利黑麦草在南方冬闲田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及黑麦草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为系统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地区,选择夏季豆科绿肥作物竹豆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播期(间隔5d)与3个翻压期(间隔15d),测定了不同生育期竹豆的地上/地下干物质和养分含量;采取尼龙袋法测定不同翻压期竹豆干物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腐解速率;同时测定了竹豆翻埋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播期与翻压期显著影响单作竹豆生物量及养分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地上部干重显著下降,根冠比早期下降,后期有增加趋势。推迟播种时,植株全氮含量在生育后期整体高于对照。植株全磷含量不同时期变化趋势不同,全钾含量推迟播种后整体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翻埋后,不同播期植株干物质及养分降解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翻压期推迟15d时的干物质、全氮、全磷及全钾残留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翻埋时间的延长,土壤碱解氮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而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认为,在重庆地区单作竹豆应在前茬油菜收获后推迟10d播种,翻压时间宜在8月初。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黑麦草饲喂奶牛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对采用冬闲水田生产的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饲养奶牛效果进行研究。通过23 d(5 d预试期+18 d正试期)的奶牛饲喂试验,发现采用部分或者全部黑麦草代替野生杂草作为奶牛的青饲料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奶牛的日产奶量,延长奶牛的泌乳高峰期,并提高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试验还证明了黑麦草提高牛奶乳蛋白率的作用在奶牛泌乳高峰期与下降阶段同样成立。通过经济效益估算,全部以黑麦草代替野生杂草作为奶牛青饲料,增收达到每天6.0元/头,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贵阳地区特定的地貌及气候条件下,秋播特高、杰威、蓝天堂3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生育期均达250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3个品种的分蘖均呈“S”型增加,特高、蓝天堂的分蘖能力明显强于杰威;3个品种均以1.5g/m^2和2.0g/m^2密度下的分蘖能力最强;品种×密度互作效应对分蘖具有明显的影响;适度茬次刈割对多花黑麦草的分蘖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东农区紫花苜蓿短期栽培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紫花苜蓿在华东农区冬闲田短期栽培利用的可行性,选用秋眠性较弱的紫花苜蓿品种游客与金花菜、多花黑麦草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秋播紫花苜蓿第二年4~5月生长迅速,在种植夏季作物玉米或水稻前可刈割2~3茬。刈割2茬的鲜、干草产量分别达到59902.71kg/hm2和12372.18kg/hm2,低于多花黑麦草而显著高于金花菜。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多花黑麦草,与金花菜相差不大,粗蛋白质产量与多花黑麦草相近。由此认为,紫花苜蓿在华东农区具有短期栽培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研究“黑麦草一水稻”草田轮作(简称IRR)系统的适用种质及其在稻底撒播条件下的生产力,应用8个从日本引进的意大利黑麦草(简称IRG)品种以及1个从江西省引进的当地农家品种,在稻底撤播和板田条播条件下进行了栽培试验(总施氮300kg/hm2)。8个引进品种是樱早生(极早熟、浅根系)、早生丰、早生育叶、立早生、妙奇青叶(均为早熟)、普通种(中熟)、双春(晚熟)和艾思(晚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