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民勤青土湖生态恢复的影响和近年来青土湖生态状况,利用民勤县水务局和民勤县气象局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青土湖生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量逐年增大;青土湖水域面积从无到有,且逐年增大;青土湖地下水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地表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大。综合治理以来,民勤县青土湖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得到一定改善,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和青土湖生态变化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民勤青土湖生态恢复的影响和近年来青土湖生态状况,利用民勤县水务局和民勤县气象局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青土湖生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①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量逐年增大;②青土湖水域面积从无到有,且逐年增大;③青土湖地下水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④地表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大。综治以来民勤青土湖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呈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和青土湖生态变化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甘肃省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河西走廊东北部,计划在水库输水洞处修建水电站一座。水电站是红崖山水库的配套工程,为坝后式水能利用开发电站,主要利用红崖山灌区灌溉期间水库的下泄水流发电。基于此,详细介绍该水电站的建设缘由和规划依据、建设缘由和规划依据、工程投资和效益分析等,为其他地区建设水电站提供参考。1项目概况甘肃省民勤县红崖山水库于1958年10月开始修建,1964年一期工程完成,经三期扩建加固后,设计兴利库容9 800万m3,总库容9 930万m3,  相似文献   

4.
刘治国 《甘肃农业》2007,(10):82-82
红崖山水库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的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是我国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生态难民最多的地区,主要包括民勤县的泉山坝区灌区和湖区灌区以及绿洲边缘的荒漠区。红崖山水库灌区南北长约100km,东西宽20km-30km,海拔高程自1400m-1360m,包括16个乡(镇)、两个国营农场和林场。该灌区是由石羊河水系冲积淤积而形成的内陆盆地,风大沙多、干旱缺水,以产粮食、瓜为主的。  相似文献   

5.
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重大节水供水水利工程之一,是民勤县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后又一大水利工程。由于工程建设任务重,工期紧张,势必造成工程无法避汛施工,给施工带来极大威胁,本文就施工期间度汛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石羊河流域东部武威市2010—2013年人工增雨资料和同期民勤县青土湖生态环境变化相关数据资料,分析了人工增雨雪对石羊河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出人工增雨雪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气象条件,提出人工增雨雪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民勤县跃进总干渠是石羊河流域下游红崖山灌区的输水主干道。在水利工程管理不断合理高效应用信息系统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民勤县跃进总干渠管理工作中如何科学合理运用,提升水务管理与服务能力,一直是跃进总干渠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就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助推其管理模式升级,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发展节水型农业成为目前干旱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位于西北内陆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县红崖山灌区,是武威市重要的绿洲农业区和主要的粮食、蔬菜、棉花和瓜果基地。对目前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达到节水和增效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实施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目标层次优化模型,以有限的水资源作支撑,对红崖山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发挥水资源最大的灌溉效益,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层级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石羊河流域发展水平、发展协调性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发展水平得分47.0分,说明流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尚低;流域发展的协调性得分33.5分,表明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得分为41.3分,处于不可持续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民勤县作为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筑牢绿洲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民勤特殊的生态环境,探究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民勤县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的民勤县,从2006年度开始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大田滴灌工程。就民勤县大田滴灌棉花节水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与交流,为滴灌技术的推广与实施提供详实的依据,让滴灌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下游的红崖山灌区尤为突出,水资源短缺已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民勤绿洲的生存,如何发展节水灌溉,采用什么样的节水灌溉技术已事关全局。本文分析了红崖山灌区的常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各种节水技术的适应性,供红崖山灌区及类同的内陆河灌区在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发展节水灌溉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的混凝土工程主要包括输水洞进口段、进水闸段工程以及挡土墙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浇筑等。本文从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了水库输水洞混凝土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14.
民勤绿洲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包围,常年受风沙侵蚀,荒漠化非常严重。面对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民勤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协调推进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创造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立足当下,为实现民勤绿洲永续发展研析现状、探求发展抑制因子,并寻求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羊河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河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由东向西,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外,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  相似文献   

16.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输水洞进水闸闸顶以下部分土建施工涉及围堰填筑、石方开挖、施工期排水、混凝土施工等工作内容。重点分析了因构筑物结构复杂而制作的组合模板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后续治理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综合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形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总结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更新水库现有调度模式,实施生态调度;发展集雨节灌日光温室,开辟灌溉新水源;推广节水灌溉集成技术,压缩农业灌溉用水;培育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等石羊河流域后续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后民勤盆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乃至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羊河下游典型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民勤盆地为研究区,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基于NDVI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研究了2000年(治理前)、2006年(治理开始)、2010年(治理Ⅰ期)和2016年(治理Ⅱ期)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情况。【结果】(1) 2000—2016年,整个研究区低和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分别增加了7.71%和0.71%,平均植被覆盖度年增幅为0.13%,轻度和中度改善的面积分别达到了6.39%和0.56%,尤其以治理Ⅱ期(2010—2016年)的生态恢复最为明显。(2)综合治理后,2016年绿洲区低和高植被覆盖面积较2000年分别增加了1.05%和2.88%;荒漠区无植被面积从56.98%(2000年)减少至47.27%(2016年),而低植被覆盖面积则增加了11.30%。(3)以青土湖、黄岸滩和老虎口的生态恢复最为典型。【结论】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民勤盆地植被覆盖度和面积均有明显向好的发展趋势,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域为例,主要针对当前河湖管护及生态治理存在的短板弱项、重点难点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治理办法.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在"升""治""建"上下功夫,提出建立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信息化平台,加快提高武威市河湖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全市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建立河湖生态保护屏障,创建美丽幸福河湖,以期为...  相似文献   

20.
民勤绿洲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在西北乃至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绿洲内沙漠化和盐渍化现象严重,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多年来,民勤人民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的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就民勤县生态演变及治理协同共生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