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备猪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荐语:猪蓝耳病控制的关键点在于切断猪蓝耳病毒在生产猪群中的循环传播链条。为了预防猪蓝耳病毒在母猪群的循环感染,笔者总结出10条防控措施,其中后备猪的驯化是控制猪蓝耳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地方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因子,也是最重要的猪呼吸道病原体之一。长期以来,本病一直被认为是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最常发生、流行最广且难净化的疾疾之一,很难将该病原体从感染猪群中根除掉并保持猪场无感染。因此,大量工作都集中在对该病进行的控制。1传播途径在同一猪群内,敏感猪通过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或与感染猪饲养在同一房舍内,就可感染猪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3.
猪群疫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而猪舍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空地、舍内、空气等,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即不给其提供繁殖场所、传播途径,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降低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猪支原体是地方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地方性肺炎是一种主要影响育肥猪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尽管人们为了控制猪支原体感染和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做了很多努力,地方性肺炎依然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猪支原体被引入猪场主要是通过购买亚临床感染的动物,或者少数情况下通过近距离的空气传播。一旦侵入猪群,支原体可能通过与感染的母猪直接接触而传播给仔猪或在同圈猪只之间传播。细菌培养是诊断猪支原体感染的金标准,但因其方法费力,通常很少使用。ELISA和PCR方法以及以屠宰场监测或者田间解剖形式的死后检查,是调查支原体是否参与猪呼吸道疾病的最常用方法。这些技术已被用来监测受支原体影响的临床或亚临床感染猪群,免疫或非免疫猪群以及在不同生产和管理条件下的猪群支原体感染发病情况。在猪场水平上的地方性肺炎临床发病过程不同和支原体疫苗接种效果不同,提示不同支原体田间分离株的传播和毒力特征存在差异。总结了目前猪支原体流行病学的最新观点,包括传播、感染和血清转阳规律,同时比较了几种监测地方性肺炎的流行病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猪呼吸道病是由细菌、病毒、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同一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向不同猪群传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传播,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6.
猪场生物安全风险因子构成及其评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安全(Biosecurity)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它的广义概念是指生物体呈现没有疾病困扰的状态,或者描绘成"生物体避免了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害虫的侵扰.而对猪场来说,生物安全是指保护猪群免受传染性媒介(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的侵入,涉及可能造成猪疫病传入和在猪场内传播的所有相关因素,包括猪群及其移动、非猪动物、野鸟、啮齿动物、节肢动物、气溶胶、车辆、人员、器具、生物制品、饲料、饮水、设施设备、废弃物等等."生物安全"控制是保证猪群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病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养猪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对营养、饲养、管理等各种环境条件要求更高,相对的也更加敏感,与此相关的疫情也变得愈加复杂,稍有疏忽,疫情就很可能在猪群中迅速传播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目前,疫病控制的方法正向着通过健康监测来提高猪群健康水平方向发展。因此,我们提倡采取各种主动措施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减少或避免疾病、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有关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方法和流行病学的最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地方性肺炎(Enzootic Pneumonia,EP)的主要病原体,本病是一种主要影响肥育猪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尽管人们在控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猪地方性肺炎仍继续给全球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猪肺炎支原体通常是通过引进亚临床型感染的动物而侵入猪群的,或通过短距离的空气传播发生感染,但后一种情况较少.一旦侵入猪群,猪肺炎支原体可通过与受感染的母猪直接接触而将病原体传给后代或在同圈猪只之间进行传播.用于诊断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黄金标准"技术--细菌学培养非常费劲,通常很少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以及以屠宰场监测或田间剖解为形式的死后检查,是用于调查猪肺炎支原体是否参与了猪呼吸道疾病的最常用技术.这些技术已被用来监测受猪地方性肺炎影响的猪群猪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感染猪群、免疫猪群或非免疫猪群以及处于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条件下的猪群的发生情况.猪场水平上的猪地方性肺炎临床过程差异以及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接种效果的差异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不同田间分离株的传播和毒力特性存在差异.本文综述了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最新知识,包括其传播、感染和血清转化动力学,并且还比较了用来监测猪地方性肺炎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地方性肺炎(Enzoodc Pneumonia,EP)的主要病原体,本病是一种主要影响肥育猪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尽管人们在控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猪地方性肺炎仍继续给全球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猪肺炎支原体通常是通过引进亚临床型感染的动物而侵入猪群的,或通过短距离的空气传播发生感染,但后一种情况较少。一旦侵入猪群,猪肺炎支原体可通过与受感染的母猪直接接触而将病原体传给后代或在同圈猪只之间进行传播。用于诊断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黄金标准”技术——细菌学培养非常费劲,通常很少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以及以屠宰场监测或田间剖解为形式的死后检查,是用于调查猪肺炎支原体是否参与了猪呼吸道疾病的最常用技术。这些技术已被用来监测受猪地方性肺炎影响的猪群猪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感染猪群、免疫猪群或非免疫猪群以及处于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管理奈件下的猪群的发生情况。猪场水平上的猪地方性肺炎临床过程差异以及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接种效果的差异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不同田间分离株的传播和毒力特性存在差异。本文综述了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最新知识,包括其传播、感染和血清转化动力学,并且还比较了用来监测猪地方性肺炎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文志 《养猪》2019,(4):100-101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当前困扰、危害猪场的主要疾病之一,不仅可以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胎盘、精液进行垂直传播,也是引起呼吸道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之一[1]。猪只一旦感染可以长期带毒,且有排毒散毒的风险[2],防控难度大。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猪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是评价疫苗免疫效果及优化免疫程序的重要手段和掌握猪场是否有野毒存在情况,保证猪场猪群安全。  相似文献   

11.
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造成的,而猪舍又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地,可以说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场地、水中、空气中、舍内等。因此,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传播是猪群保健措施的关键。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传播.从而能显著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20,(5)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秋蚊虫繁衍活动旺季,临床上以高热、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病变为主要特征,常会导致季节性或地方性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强化预防依然是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措施。平时要提高猪场管理水平,强化消毒灭源,搞好环境卫生,采取防蚊灭蚊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适时接种乙脑疫苗,这样不但可以给猪群提供强大的保护,降低其带毒率,还能增强猪群的特异性抵抗力,控制该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安全体系是一个综合性控制疾病发生的体系,即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排除在外的所有的有效安全措施的总称,也是目前比较经济的有效控制疫病的手段。外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水平,避免新的病原侵入猪群。内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控制猪场已有疾病的扩散,尽可能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进而从根本上减少依赖用疫苗和药物来实现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猪肉的品质,在养猪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管理工作,猪场的消毒管理是环节。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而病原微生物的栖息场所是猪舍,也就是说控制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空地、猪舍等场所,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传播途径。严格的消毒措施可以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猪口蹄疫的特点和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粘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但控制猪口蹄疫的重点应是预防,即采用综合性措施,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建立高免猪群入手,进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疾病之一,由套式单股正链RNA病毒PRRSV引起,并由于传统方法无法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控制其流行关键在于阻止其在猪群内和猪群间传播。本文回顾了近年来PRRS的研究发展,着重综述病原检测和PRRSV传播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新的研究表明,免疫预防可控制育成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加强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包括空气过滤,可以控制蓝耳病病毒(PRRSV)在繁殖猪群传播,保持猪群纯净。这一措施正在欧美国家逐渐采用。  相似文献   

18.
新的研究表明,免疫预防可控制育成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加强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包括空气过滤,可以控制蓝耳病病毒(PRRSV)在繁殖猪群传播,保持猪群纯净。这一措施正在欧美国家逐渐采用。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安全是避免疾病进入猪群,有效的控制其在猪群中的传染,并避免传播到其它猪群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牢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石,因而被视为猪场的首要工作。现就  相似文献   

20.
1造成猪免疫失败的原因工厂化、集约化养猪场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其中尤以保护易感猪群特别重要,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尚未发病但受到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