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 Busck)主要为害梨、苹果、桃、樱桃、李、山楂等。近年来,其发生为害程度越来越重。在不套袋的梨、苹果园,一般虫果率为30%~40%,严重的果园,即使10~15 d打1次药,虫果率仍在85%以上。目前,生产上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主要措施是化学防治。由于该虫是钻蛀性为害,卵孵化盛期很难预测,防治适期不易掌握。频繁用药或高浓度施  相似文献   

2.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 ,小卷叶蛾科 ,简称梨小 ,又名东方果蛀蛾 ,桃折心虫俗称蛀虫、黑膏药。1 为害状 梨小食心虫是梨、桃、苹果等果树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食桃树新梢和梨、桃、苹果的果实进行危害。晚熟梨为害较重。枝梢被害后萎蔫枯干 ,影响桃树生长 ;被害果有小蛀入孔 ,孔周围微凹陷 ,最初幼虫在果实浅处危害 ,孔外排出较细虫粪 ,果内蛀道间果核被害处留有虫粪 ,果面有较大脱果孔 ,虫果易腐烂脱落。2 生活史 梨小食心虫在华北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 4代。以老熟幼虫在翘皮裂缝中结茧越冬 ,在树干基部接近地面处也有幼虫越冬。越冬幼…  相似文献   

3.
陇东枣园桃小食心虫发生危害现状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陇东枣产区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及特点、发生规律及习性和危害程度等。3年调查研究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陇东枣产区均有桃小食心虫发生,主要以第1代幼虫为害,危害程度因枣园地形、管理水平、树龄不同而差异较大,川水地枣园危害重,虫果率为41.30%~45.00%,旱原地枣园危害轻,虫果率为5.80%~12.00%;管理粗放的枣园危害重,虫果率为33.00%~45.00%,管理较好的枣园危害轻,虫果率为8.00%~11.00%;老枣园危害严重,虫果率为45.00%~59.00%,新枣园危害轻,虫果率为7.00%~11.00%。针对桃小食心虫的危害情况,总结提出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9月19日,山东省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李吉生家梨园,爱宕梨果实采摘后2~3 d烂果率超过30%。现场查看他采摘的梨果自然堆放在室内地面上,经鉴定为梨小食心虫为害,每个烂掉的果实上都有小孔洞,蛀果率30%~40%,有的梨果蛀孔多达2~3个。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 Busck.),是梨园头号害虫,俗称东方果蛀果蛾、桃折心虫、黑膏药,属鳞翅目小卷叶蛾,末龄幼虫全体  相似文献   

5.
2010 ~2013年,利用梨小食心虫性息素迷向发散器(迷向管)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迷向管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业避作用明显,能有效地阻止其与雌虫交尾、繁殖后代,降低桃虫果率和虫梢率,提高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梨小食心虫为试材,利用含性信息素的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雄蛾发生进行监测,同时对田间折梢率、蛀果率进行调查并记录当地有关气象数据,调查分析梨小食心虫雄蛾在大连地区的放生规律、幼虫的危害特点以及与梨小发生与气温和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连地区梨小食心虫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共发生5代;梨小食心虫各世代中,越冬代重点为害桃梢,第1代为害桃梢和果实,第2代主要为害早中熟品种及桃梢,第3代主要为害晚熟品种,少数为害桃梢;温度、降水量对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又叫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桃折心虫,简称“梨小”,是近几年危害较重的一种害虫。幼虫为害果多从萼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果多无虫粪。幼虫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即腐烂,且渐扩大,俗称“黑膏药”。  相似文献   

8.
引进梨小食心虫迷向丝、信息素诱芯,在桃园进行梨小食心虫迷向试验,结果表明:"Ⅱ梨小食心虫迷向丝"、"PVC梨小食心虫迷向丝"、"PE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处理的迷向率分别为100%、98.84%和98.27%,防效分别达89.61%、88.90%、86.77%,3种迷向丝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桃园虫果率,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桃小食心虫是苹果、梨、桃、枣、山楂等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我省苹果、梨等产量的提高,此虫发生为害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1979—1981年有关单位在重点果区调查,苹果被害率达40—50%,严重果园虫果率达70—80%;红枣被害率占30—40%;对桃树为害亦逐年严重。因此,每年由于此虫的发生为害对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梨小食心虫俗称"折梢虫",春夏季幼虫蛀害桃树新梢,造成新梢下垂、叶片枯萎,受害处纵裂流胶,影响枝条的生长发育;夏秋季幼虫蛀食桃果实,受害桃果常常从蛀孔处流胶,感染病菌,引起桃褐腐病的发生.2003年在我地区果园梨小食心虫严重发生,个别防治不好的晚熟桃园虫果率达到70%~80%,损失严重.为此,我们对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梨小食心虫在肥桃上的发生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在我场主要是为害肥桃,为害严重的年份虫果率达80%以上。两年来,我们通过预测预报,抓住关键时期打药,并结合人工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使虫果率降低到10%以下。 一、梨小食心虫在肥桃 上的发生情况 我们对梨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主要是用糖醋液诱蛾法来了解成虫发生盛期及卵期,并结合经常的田间观察了解幼虫、蛹的活动情况。据1972—1973两年的观测结果,梨小食心虫在我场一年发生五代。以第五代幼虫越冬,也有一部分以第四代幼虫越冬。 1.越冬代幼虫子三月中旬开始化蛹。四月初,在肥桃始花期,开始羽化;到四月中、四月底(或四月…  相似文献   

12.
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防治桃梨小食心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40mg/条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进行蜜桃上的梨小食心虫防治试验,以常规化学农药防治为对照。结果表明,常规喷施化学农药防治梨小食心虫需喷7次农药;应用迷向素从4月至8月只需喷布3~4次防治其他病虫害的化学农药;与对照桃园相比,新梢蛀梢防效达100%,果实蛀果率仅0.4%,蛀果防效接近100%,有效地干扰了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对雌成虫位置的识别和正常交尾,抑制了梨小食心虫种群的繁殖速度,达到治虫、环保、经济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桃小食心虫(Carpasinaniponensis)简称桃小,俗称枣蛆,属鳞翅目,蛀果蝇科。除为害枣树外,还为害苹果、梨、山楂、桃、李、杏等。在枣产区普遍发生,尤其大枣产区为害严重,一般虫果率在50-70%,严重影响枣的品质和产量。一、为害状桃小为害枣果症状和为害苹果、梨等大不相同。第一代蛀果期在7月(为青果期),多从果实顶部蛀人。蛀孔处留一褐色小点,并稍凹陷,幼虫蛀入果心,在枣核周围蛀食果肉,边吃边排泄,核周围都是虫粪,虫果外形无明显变化。后期虫枣出现片红,并稍凹陷皱缩。老幼虫多从此处蛀一侧孔脱出,有的虫枣皱缩脱落。第二代为害枣果多在8-9…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变化,本文系统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为害不同成熟期梨品种的蛀果率。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在3月底出现高峰;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底,第二代6月中下旬,第三代7月底8月初,第四代9月初。早熟品种翠冠梨果实被害率最低,蛀果率在1.20%以下;中熟品种圆黄被害率居中,蛀果率1.67%~4.50%;晚熟品种金水1号被害率最高,蛀果率4.33%~8.00%。  相似文献   

15.
陈冬亚 《果农之友》2001,1(5):43-43
桃小食心虫为害枣果,也为害苹果、梨、桃、李、杏等多种果实。幼虫蛀入果子后,吃果肉、排虫粪,使果实畸形,果内充满虫粪,果味变苦,失去食用价值,果实提前变红脱落。该虫在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1~2代,6月上中旬开始成虫产卵于枣叶背基部,卵期大约1周,天快亮时,幼虫孵化蛀入果皮下为害果实,8月中旬开始幼虫老熟脱果,直到晒枣结束,高峰是8月下旬~9月中旬,其中脱果早的幼虫可化蛹再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脱果晚的则入土结茧过冬,明年再为害枣果。对桃小食心虫一定要采用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简称梨小。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李、杏、山楂、樱桃等,以梨、桃混栽的果园为害重,梨果受害率可达60%~80%。  相似文献   

17.
正梨小食心虫在我区广泛分布且危害严重,近几年发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库尔勒垦区部分梨园受害严重,‘贡梨’蛀果率达10%~30%,‘香梨’蛀果率达3%以上。目前,全疆‘香梨’种植面积达4.3万hm2,梨小食心虫已严重威胁新疆‘香梨’产业的发展。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是一种新型防治食心虫的方法,它利用高浓度的性信息素干扰梨小雌雄虫间的交配通信联系,最大限度降低成虫交配率,减少繁殖数量,以达到防治目的。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在沙地果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进行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在沙地果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冀东沙地梨园、桃园,梨小食心虫5月为初发生期,6月和8月虫量较多,5~9月经常持续存在;桃园与梨园距离越近,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越多;迷向法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化学防治法,但虫果率仍为9%,单纯迷向法达不到防治要求;用性诱剂预测梨小发生期指导药剂防治是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绥中县梨果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此虫主要为害近成熟之果实,受害果易腐烂变黑,不能贮藏运输,并易在采收前脱落,造成损失。据调查,1963年以来该虫的危害率为7.6~38.4%,近几年为14%左右。关于梨小食心虫在梨园内的生活史及习性  相似文献   

20.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isWalsingham)为鳞翅目、果蛀蛾科昆虫。国内原来在北纬31O以北地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苹果、梨、枣、山楂、桃、李、杏等果树,福建省未曾记载。自一九八七年以来,该虫在永泰县嵩口镇李树上为害严重。为此,笔者观察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药剂防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为害状况永泰县是李果之乡,而嵩口镇更是李果主产区。1987年在东坡村的龙门里李园首次发现桃小食心虫零星蛀害李果,随后逐年蔓延;1990年以后为害进一步加重,一般蛀果率达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