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对不同原油的吸油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吸附材料,考察其对不同原油的吸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对原油的饱和吸油量大,对高密度高粘度的原油饱和吸油率可达20%以上,尤其是对于低粘度的原油吸油速率快.随着油品粘度的升高,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油速率相应下降.油品的密度和粘度越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油率越大.同时,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具有吸水量小和吸油选择性强等特点,适合低凝点、高粘度、高密度原油溢油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将公司自主研发的特效吸油材料OK-50应用于不同的油品吸附中,研究其适用油品种类、吸油量和保油率,得出该材料吸油倍率高,保油率也较高,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国内外吸油材料的种类、研究概况及高吸油性树脂的吸油机理、吸油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领域等,并对吸油材料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发泡聚丙烯材料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复合材料,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质量轻、耐化学腐蚀、可回收利用、亲油疏水等优良特性。该文以发泡聚丙烯泡沫为吸油材料,研究了时间、温度、振荡频率等因素对其吸附柴油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发泡聚丙烯具有优异的饱和吸油能力,其饱和吸附倍率为9.5g/g,饱和吸附时间为25min;(2)吸油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在30℃下发泡聚丙烯泡沫的吸附速率达到最高;(3)振荡频率的增加,可以促进发泡聚丙烯泡沫对柴油的吸附作用;(4)改性后的发泡聚丙烯泡沫与普通发泡聚丙烯泡沫相比,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中以添加陶粉改性的发泡聚丙烯泡沫材料的处理效果最佳,对柴油的饱和吸附倍率为10.5g/g。  相似文献   

5.
成品油顺序输送时的混油粘度计算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GB265-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对不同油品混油粘度进行了试验测定,取得了第一手的混油粘度实测数据。对苏联学者提出的混油粘度计算公式、克恩达尔-莫恩罗埃公式和兹达诺夫斯基公式进行了误差分析,提出了新的混油粘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新公式的混油粘度计算误差很小,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宫敬  穆虹 《油气储运》2004,23(6):38-41
通过三种高粘度油品的油水水平管流试验,对各种流型的压降规律进行了研究,以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为基础,建立了有效粘度的经验相关式,并通过含有有效粘度与混合流速的压降公式估算各流型的管路压降.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稠油和水的两相流研究.提出应建立有效粘度的理论预测模型,使高粘油与水的两相流的研究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微波前处理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维杰  杨光  刘灿召  耿玮蔚  袁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21-16223
[目的]提高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缩短其生产时间。[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材料,对其施加40 W/g的超声波处理10 min,然后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pH缓冲液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各因素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当反应温度为30 ℃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低,反应温度在50-55 ℃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在5.0-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高于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急剧下降;当缓冲液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12 h,α-淀粉酶用量为75 U/g,葡萄糖苷酶用量为46 U/g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高,达132.8%。[结论]微波预处理可提高微孔淀粉的吸油率。  相似文献   

8.
对临盘油田盘二联“三高”(密度高、粘度高、含腊高)原油进行了破乳脱水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国产破乳剂适应常规稠油破乳的较少,且适应性差;②盘二联油水系统中采油化学助剂(降粘剂、清防蜡剂及缓蚀剂)对目前使用的破乳剂PR-4031的破乳效果有一定影响,而实验用破乳剂TA1031与化学助剂具有较好的配伍性;③破乳温度是影响油水体系破乳效果的重要因素,在45℃条件下破乳剂的分段脱水率相差很小,而降到35℃时破乳剂的脱水率大幅度下降;④原油粘度对破乳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原油粘度降低,油水体系破乳难度减小,破乳效果变好,反之破乳难度增加;⑤油水体系的乳化程度对破乳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乳化强度越高,乳状液越稳定,破乳难度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在役输油管道里程的不断增加,受客观自然现象和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溢油事故发生的概率逐渐升高,有必要研发快速高吸油树脂产品,以减少漏油损失和危害。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多种丙烯酸长链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共聚得到快速高吸油树脂,研究了单体种类、配比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饱和吸油倍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丙烯酸癸酯为较合适的长链酯单体,丙烯酸癸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最佳摩尔比为2:5:0.9,交联剂二乙烯苯的最佳用量为1%,所得树脂呈海绵状,对原油有良好的吸附性,对俄油饱和吸油倍率可达9.0,10~20 min内达饱和吸附,而且产品的保油率在90%左右,水面浮油回收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低吸油率面包糠,以有效利用挂面面头,并为改进油炸食品质量提供新源料。[方法]以挂面面头为主要原料,以吸油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低吸油率面包糠的制备工艺,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原料制备的面包糠的感官、吸油率、微观特性。[结果]低吸油率面包糠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2.5 h,烘烤时间30 min,烘烤温度190℃,此条件下面包糠的吸油率为20.41%。面包糠的显微结构致密度与其吸油率高低密切相关。[结论]以挂面面头和面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低吸油率面包糠不仅拓展了挂面面头的应用市场,而且为油炸食品提供了新型的涂膜材料。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20,(6)
正最近,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应用氢调法新技术在聚丙烯装置上直接产出熔喷专用料,并在其新建的熔喷布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顺利产出熔喷无纺布。该项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使燕山石化熔喷料产能成倍放大。经相关检测机构性能测试,使用这种熔喷专用料生产出的熔喷无纺布具有洁净度高、强度大、无异味等特点,制成的  相似文献   

12.
施磷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四密25比较,高油玉米通油1号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较小,且其最大速率出现的日期较晚,吸磷总量较低。通油1号和四密25施磷(P2O5)分别以45和75 kg ha-1的处理获得较高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和较早的最大速率出现日期。但两品种吸磷总量均以施磷(P2O5)105 kg ha-1的处理最高。玉米籽粒磷素主要来源于根系的吸收,而通油1号籽粒中的磷素比四密25更多地来源于后期的根系吸收,而较少来源于营养体的磷素转移。高油玉米通油1号具有较高的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但淀粉含量和籽粒产量却低于普通玉米四密25。适宜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两品种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脂肪酸及其组分含量,但施磷对两品种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考虑了输送温度对油品粘度的影响以及油品粘度和输送量对泵效、流态和经济管径的影响,以管道建设投资的年分摊费用、保温投资的年分摊费用、管道年维护费用、年动力消耗费用和年热力消耗费用之和为目标函数,给出了埋地热油管道经济管径的完整计算模型。该模型能自动满足管道的沿程温降约束条件,适用于不同粘温特性的原油、不同保温材料和不同埋地深度的管道。采用斐波那契搜索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种因素对经济管径的影响,可为埋地热油管道的优化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混油浓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Fluent多相流(VOF)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了顺序输送混油数学模型,针对冷热原油顺序途经90弯头、10m落差的管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大庆原油和俄罗斯原油为例,分析了不同输送顺序、流速、油温对混油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中,提高输送速率可以缩短混油段长度,且在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前行密度小、粘度低的俄油,后行大庆油的温度相对越低,掺混量越少;当后行密度小、粘度低的俄油,前行大庆油的温度相对越高,掺混量越少。该数值模拟结果与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高吸油性淀粉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吸油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双酶法分步处理淀粉,提高吸油率的最佳工艺方案.结果表明:α-淀粉酶处理后淀粉的吸油率可以达到86.17%,糖化酶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吸油率.酶解的pH、温度、时间和酶使用量均能影响糖化酶的处理效果,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当糖化酶添加量为1%、pH5.5、温度50℃、酶解时间12h时,测得微孔淀粉的吸油率为107.51%,与预测值108.16%的相对误差为0.60%,差异不显著,说明该模型拟合度好,优化后得到的微孔淀粉制备工艺准确可靠,较α-淀粉酶处理后淀粉的吸油率提高了21.34%.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油田某区块形成泡沫油与邻近未形成泡沫油的区块开展了原油族组成、原油碳族成、地层水矿化度和油气界面张力测定对比研究。通过泡沫油岩心流动试验研究了不同溶解气油比、含水率、岩心渗透率、驱替压差对泡沫油体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形成泡沫油与邻近未形成泡沫油的区块相比饱和烃含量高、轻质碳同位素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低、油气界面张力低。通过岩心后泡沫油体积随着原油中溶解气油比增大、含水率减小而增大。该研究条件(1.23~15.98mD)下岩心渗透率越小泡沫油稳定存在的时间越长。驱替压差越大,泡沫油稳定存在时间越长,但影响程度较弱。该研究思路及成果对生产过程中出现泡沫油区块的原因分析及高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和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污染的日益严重,吸油材料越来越重要,寻找一种能降解再生的廉价吸油材料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作用.对吸油材料的种类、吸油机理及纤维素基吸油材料的改性方法包括酯化、醚化、接枝共聚、纤维素酶解和制备气凝胶等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吸油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南方速生材毛竹为原料,经蒸煮、纤维帚化疏解、热解处理制备出植物纤维吸油材料。研究了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及其与热处理温度、抽出物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350℃热处理试样的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吸油量与吸水量之比值最大,高达74,显示出卓越的吸油性能。蒸煮纤维在250-500℃热处理时,试样的热水抽出物与1%NaOH抽出物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少,苯醇抽出物含量则在250℃时较少,300℃时增大,400℃后急剧减少。研究表明,纤维表面的亲油性物质对吸油能力有重要影响。制备过程中的热水、苯醇抽出物等的生成、分解、挥发对其选择性吸油能力影响较大,亲油性物质在热解过程中生成并附着于纤维表面使吸油材料的亲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油指纹鉴别中特征比值的t检验比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油品特征比值进行油指纹鉴别的t检验比较法,包括方法原理、特征比值的筛选及鉴别原则,并分别以某原油及其风化样品的油指纹鉴别和2种不同原油的油指纹鉴别为例,说明了t检验法在两个油品鉴别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传统油指纹鉴别中繁杂的谱图比较或抽象的数值比较转化直观简洁图形判别,减小了目视谱图比较的主观随意性和人为差别,并提出了量化指标,使得鉴别结果更加可靠,利于油指纹鉴别方法的标准化和推广.同时综合文献也给出应用t检验法进行油指纹鉴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胜利原油粘温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输管道内的油流具有复杂的热历史和剪切历史,从相似性上说,只有管路试验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模拟,利用管流试验装置对胜利原油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包括管流条件下的粘温关系,降温速率的影响,重复热处理的影响以及管径影响等,研究表明,降温速率对反常点以后的粘温特性有较大影响,密闭条件下进行重复热处理对油品特性几乎没有影响,管径不同,导致历史不同,因而影响低温油品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