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声的危机--荒漠化与草原退化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张自和 《草业科学》2000,17(2):10-12
阐述了荒漠化与草原退化的概念,成因及相互关系,强调指出绿洲周围的“两化”,除过牧,过垦,过伐等因素外,主要是水资源减少所致;提出了以荒漠型,盐渍型,黑土滩型,毒杂草型等为代表的草原退化的主要类型,并认为荒漠化与草原退化是无声的危机,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而荒漠化危害首当其冲的是草原,要防治荒漠化首先要防止草原退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盐池县先后实施了“牧区开发示范”、“以工代赈”和“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和建设”等草原建设项目.尤其是“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快了草原生态建设步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草原应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有10多处论述,对草原工作者来说,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草原资源丰富,总面积584.22万公顷,可利用面积437.9万公顷,林间、林下草地及田间隙地288.36万公顷。这些丰富的草原资源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加快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颁布和“退耕还草”、“天然草原保护与建设”、“草原禁牧和牲畜舍饲”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我省的草原畜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现就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化草地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近年来,随着生态省建设步伐的加快,我省的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草原是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草原建设与保护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减少草原的荒漠化程度.维持生态平衡,而且可以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圈中,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大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草原生态系统又是人类的畜牧业基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畜产品。但是,由于人类对草原不舍理的开发利用,许多草场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都在下降,不少优良的草场已经或正在沦为沙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生物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势在必行,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同时,整合各渠道的资源,重点支持草原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了草原生态建设“不反弹、能致富、绿起来、富起来”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汪诗平 《草地学报》2006,14(2):188-192
针对我国目前草原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如草原退化的面积和程度,造成退化原因的作用和权重等不确定性问题;载畜量及其估测的理论基础问题;“围封转移”和“春季休牧”措施的理论基础以及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等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将严重困扰着我国草业能否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研究我国草业发展战略时,必须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8.
赵胜玉 《草业科学》2005,22(4):87-87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称,中国国土绿化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中国仍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荒漠化和草原退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建设的形势还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条件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紧密相关。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荒漠化草原有其固有的自然条件和地区特点,采取以“保护为主”的综合措施是使荒漠化草原生态治理取得总体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1草原开垦 草原开垦会导致草原荒漠化的加剧,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事实。而一些地区草原退化、沙化等荒漠化过程是在草原开垦和植被遭破坏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草原开垦与草原荒漠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用以下事实来解释。由于草原上开垦的地方,大多地处河流水系上游或发源地,开垦使此地植被遭破坏,  相似文献   

11.
草原生态建设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所必须要做的工作,同时,对草原进行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体现,因此草原生态建设工作必须重视起来。但是草原生态建设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我们要通过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从而做到合理的解决,做到建设~个良好的草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草业科学》2004,21(4):1-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草原保护和建设的根本保障,是我国草原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一个有益补充.是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草原生态建设的法律基础。在新修订的《草原法》颁布一周年之际.农业部于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草原法》实施一周年”座谈会。本刊将农业部于2月13日颁发的“关于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通知”与座谈会上部分领导和专家的发言一并刊出,为进一步提高对贯彻实施《草原法》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学习掌握《草原法》的各项规定,依法加强草原和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草原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综合自己多年来所管理的草原技术档案内容,通过许多有效的数据,论述了草原档案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阐述了搞好草原技术档案的方法,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加强草原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总体部署,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下,锡林浩特市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加速推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构建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近年来,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生态建设项目,锡林浩特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如何破解发展与保护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美丽与发展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就锡林浩特市草原生态建设中的一些实践探索、具体措施和取得的实际成效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重新认识草原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世界草原面积的l3%,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在我国农田、森林和草原等绿色植被生态系统中占到63%,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因此草原生态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是第一位的。草原作为绿色屏障,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草原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天然草原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而且具有较强的固沙防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草原大都位于黄河、长江、淮河、珠江等几大水系的源头和上中游地区,面积大,分布广,是全国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态屏障,对减少地表水土冲刷、减少大江大河泥沙淤积,降低水灾隐患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草原又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植物基因库和重要的动物基因库,这些野生基因的抗寒、抗旱、抗病等性能很强,是我国宝贵的生物遗传资源,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草原退化严重,已沙化和表土覆沙的草原达8000万公顷,相当于整个内蒙古的草原面积,这些沙化草原位于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上风头,冬春季节,植被稀疏,风起沙扬,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和尘源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沙尘暴、荒漠化的不断加剧,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滥用草原与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大面积的草原,长期以来由于超载过牧和盲目开垦等原因,草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普遍而严重,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发生沙尘暴的一个最生重要的原因,本文论述了滥用草地的后果及教训,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球荒漠化面积有3 618·4万km2,中国有262·2万km2。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对荒漠化的定义中包括植被的荒漠化、草场退化,由此可见,草原沙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部分。沙地和草原沙化的治理不仅是环境生态建设和草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具有全球性的生态保护意义。1杜蒙沙地和草原沙化灾害的情况杜蒙县有耕地9·8万hm2,其中风蚀沙化面积约7·9万hm2,大小风蚀坑300多个,遍布全县,有60个村受风沙严重威胁。沙地和草原沙化多由大风造成灾害,大风搬运尘沙,吞噬农田、草场,刮走土壤耕作层,降低土壤肥力。杜蒙县因风蚀每年每公顷刮走表土99 m3,耕…  相似文献   

18.
王海坤 《草业科学》2006,23(6):14-14
国家林业局、吉林省政府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5月初在北京启动“台商参与祖国荒漠化土地治理大行动”,倡议并广泛发动台商参与祖国大陆防沙治沙、恢复草原生态,探索台商、当地政府与农民群众都受益的荒漠化土地认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针对当地草原退化突出、水土流失严重、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提出了草原恢复和建设的技术措施。通过两年的实施,产生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探索出一条“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的新路子。现本文将其主要做法予以介绍,供业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乌拉特草原天然草场以荒漠草原为主体,低矮稀疏的植被特点决定必须通过放牧的方式加以利用。目前正在采用的禁牧、休牧是荒漠草原地区植被退化到一定程度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抢救性措施,草地资源的利用最终还得通过放牧来实现。、通过对乌拉特天然草场多年的观测,对其营养、品种、生长、产量分布、质量以及家畜对牧草的利用等特点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荒漠草原植被恢复途径,为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