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蜂过着群体生活,每群每年普遍都要分出1群乃至几群,这就是中蜂的分蜂性,也是它的天然属性即生物学特性。每年春季,中蜂经过一二个蜜粉源群势很快就会复壮,复壮了的群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分蜂情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1,62(8)
中蜂过箱后容易出现群势减弱,易飞逃等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什么解决办法是每个中蜂养殖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的经验与蜂友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群势越来越小 的现象很普遍,本刊 2004 年第 11 期发表了 《中蜂活框饲养后为什么群势越来越小》的文章,其中列举了 6 条原因,本人认为都未说中要害。 读了本刊同期龚凫羌、宁守容 2 位老师写的 《中蜂应激性疾病诊断与防治》一文,结合饲养中蜂的经验教训,本人认为中蜂与意蜂相比,中蜂是一种应激易感型的蜂种,尤其是野生的或仍饲养在老式蜂桶中等未驯化的蜂群应激易感者较多。 应激易感型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多数会发生应激性疾病。读了 2 位老师的文章,我认为更好理解中蜂改为 活框饲 养群势 越来 越小 的原 因。 文中…  相似文献   

4.
毕志武 《蜜蜂杂志》2005,25(9):14-14
蜜蜂群势的变动,会引起蜜蜂某些行为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本文仅列举4例以作证明。例一: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南方农村有些业余养蜂者,由于对外来蜂种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常常将中蜂和意蜂同场饲养。由于对意蜂的饲养管理经验不足,导致意蜂度夏之后群势过于孱弱,难以在短时期内恢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只好用中蜂的蛹脾去补强意蜂的群势,使其迅速复壮。采取该措施者大多数获得了成功:意蜂很乐意地接受了中蜂蛹脾,此后中意蜂同巢共处相安无敌视。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曾做过尝试,然而总有一些模仿者尝到了失败的苦涩,意蜂拒绝接受…  相似文献   

5.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3,33(4):23-23
为了中蜂安全转运,根据中蜂的生物学特点,在转运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工作。1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调整群势:总的要求是,群势要均衡。群势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调整之后要蜂脾相称,最好蜂多于脾;箱内要适当空间,强群不能超过7框蜂。巢内要有够用的贮蜜:中蜂怕穷,在蜜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盗蜂,因此每脾应有0.5kg贮蜜为好。但蜜也不可留得太多。  相似文献   

6.
中蜂很难维持大群(十框标准箱的满箱)。因中蜂的分蜂性强,一年内高达4~5次。一、二次分出的群势还是可观的,只要细心管理,很快可恢复中等群势(四框以上),到后来分出的群就很弱了,甚至有一碗蜂,自身难保命,那有蜜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蜂有较快的发展,不少西蜂饲养户纷纷改养中蜂,或中西蜂同场饲养。他们用摆放西蜂箱的模式来摆放中蜂箱,结果蜂错飞他群,死伤遍地,群势减弱,甚至飞迁,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张老师您好:我饲养的是中蜂,自以为养得很好,蜂群群势普遍比较强,多数都有5~6脾蜂。之前天气较暖,蜂群总是空飞,前几天我们当地气温骤降,群势越大的蜂群边脾出现了蜜蜂死亡,而那些比较小的蜂群结团较好,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蜂群越冬不是提倡强群越冬吗?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锦屏进行的中蜂越夏及秋繁试验表明,4框以上的群势越夏较为安全。越夏期间每框足蜂约需补喂白糖1.5公斤。越夏后,蜂群群势约下降1/3左右。蜂群在越夏期间飞逃的主要原因是缺蜜及巢虫危害。当地中蜂在秋季大流蜜初期发生分蜂,分蜂群势均为8框足蜂以上,7框左右不分群。为控制不同起繁群势的蜂群在秋季大流蜜初期正好繁殖到7框左右,不致因分蜂影响秋冬蜜的采集,应分期起步秋繁。根据本试验所建秋季起繁群势(x)与达7框群势所需繁殖天数(y)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推算,在起繁群势为1~5框蜂量时,最适的秋繁开始期,1框群为7月31日,2框群8月10日……蜂群的基础群势每增加一框,则秋繁开始期应相应推迟10~11天。  相似文献   

10.
养蜂生产以蜂为本 ,所谓蜂多于脾的原则只能坚持 ,不能背离 ,背离了蜂也养不好 ,群也养不壮。经验证明 ,春繁开局 ,50 0 0只蜂的群势 ,放1张脾比放 2张脾 ,繁蜂效果好速度快 ;1 0 0 0 0只蜂的群势 ,放 2张脾比放 3张脾 ,繁蜂效果好速度快。为什么 ?初春气温低 ,条件欠佳 ,只有脾少蜂多 ,才能发挥出群势集中的优势 ,才能培育出量大质优、活力充沛的生力军。笔者 2 0 0 2年 ,刺槐花期分出 1 0个新群 ,均为 5脾蜂。6月中旬将其中的 5个群 ,各抽出 2张脾 ,压缩成 3脾群 ,其余 5个群不动 ,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 :3脾蜂的 5个群 ,均比 5脾蜂的…  相似文献   

11.
刘世文 《蜜蜂杂志》2008,28(12):40-40
蜂箱的大小与形状决定着巢脾的数量、形状和面积.蜂箱过小限制了群势的发展,过大则浪费材料,也给管理带来不便,于保温、越冬不利.中蜂箱要以容得下中蜂最强群势还要加上适当空间为宜,很多蜂书都这样介绍.只有终年饲养强群才能获得高产,2个5框群不及1个10框群,强群的许多优势在此不必说了.  相似文献   

12.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20,40(3):38-40
中蜂喜分蜂,难养成大群。若饲养在郎氏10框活动巢箱中,则空间过大、利用率不高。在流蜜期,弱小中蜂群难形成无子蜜脾,取蜜只能提出子脾摇蜜,损伤蜂、削弱群势,影响后期产蜜。若用框式隔王板,中蜂又难以养成10框蜂的群势。因此,有的地方把郎氏巢箱10框改成8框,用来饲养中蜂。现在赣、浙各地的中蜂场,用8框巢箱饲养中蜂的人较多。赣、浙两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蜜源情况有差别,分布在两地的中蜂,在油菜花期繁殖到4脾蜂以上后,大都会发生自然分蜂,有的群还会有2次之多。蜂群一分再分,群势将由强变弱。  相似文献   

13.
<正>这十几年来,饲养中蜂的蜂友都反映同一个严重的问题,中蜂的群势一年不如一年强,难成强群,且抗病抗敌害能力越来越弱,当然产蜜量每况愈下。众所周知,什么气候骤变,环境污染,森林滥伐之类,诚然是公认的原因,这并非蜂农能改变的。今天我要讲的是,蜂农自己举手之劳便可挽回的事例:面对雄蜂,手下留情。我市地处浙中半山区与丘陵相间地带,十几年前,野生中蜂资源相当丰富,农户每当收捕到野生蜂群都认一个理:雄蜂耗蜜,游手好闲,见之掐死,一个不留。每年可取一、二次蜜,一般每  相似文献   

14.
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蜂种之一。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研发了1种中蜂多层小蜂箱,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中蜂多层小蜂箱蜂蜜夏季采集量略高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不显著。多层小蜂箱蜂蜜波美度和含糖量高于意蜂标准箱组,含水量低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也不显著。多层小蜂箱中蜂群势显著高于意蜂标准箱饲养组,表明多层小蜂箱比传统蜂箱更利于蜜蜂生产与繁殖。  相似文献   

15.
黄晋华 《蜜蜂杂志》2007,27(4):12-12
2004~2005年韶关地区中蜂幼虫病流行严重,大蜂场所剩无几,用药物治疗无效.有的养蜂者看情况不妙赶快转养意蜂,有的全场覆灭.我有11群中蜂,7群覆灭,4群无幼虫病.2006年秋季每群群势都在8框以上,无雄蜂,无分蜂热.这4群蜂的蜂王是通过意蜂营养杂交,经中蜂群特殊处理培育的.  相似文献   

16.
中蜂失王是常见的事,但若处理不当,则会使群势削弱、工蜂产卵,给蜂群饲养管理带来许多麻烦。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中蜂失王的原因如下:a. 与群势有关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强群分蜂,加速蜂群壮大,但中蜂则有所不同,有时新分群越强,蜂数越多,介入的王台越好或新王越大,则会适得其反。按广东蜂友的经验,分蜂群2~3框最为恰当,新王也容易交尾,交尾成功率高,产卵快;最好的做法是在新王产卵时不断抽调老熟蛹脾补入新群。b. 与子脾有关给中蜂分蜂,必须带子脾,因为无子必逃。分蜂时巢内只有蛹,没有幼虫和卵,显示着蜂群分蜂意念很强,雄蜂多,这种情况是新王易…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震声 《中国蜂业》2006,57(3):30-30
问: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2004年开始养中蜂.但群势小,分蜂性强。效益差。2005年试养意蜂,因本地只有荔枝、龙眼大宗蜜源。秋冬蜜源少.春季又缺粉源,试养效果也不理想。最近看到《蜜蜂育种技术》一书介绍。非洲的撒哈拉蜂.有惊人的适应性,且非常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还较少螫人。请问我国有哪个种蜂场引进过撒哈拉蜂?如果用此蜂和意蜂或中蜂杂交(基因杂交)能否杂交出适合我国东西南北都可养的新西蜂品系吗?  相似文献   

18.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8):29-29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蜂群感染后,群势下降快,严重时,中蜂常常飞逃,给蜂场造成损失。对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平时的蜂  相似文献   

19.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09,29(6):22-22
中蜂适应力强,采集力并不亚于意蜂.缺点是一旦群势强大了,就会闹分蜂,使采集力下降.另外,中蜂只在周边储蜜,巢脾大部分被子圈占住,无空脾储蜜,致使蜂蜜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葫芦岛地区蜜粉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零星的蜜粉源;在大山深处还有土生土长的中蜂,而且品种还比较多,主要分布在建昌、绥中两县的西部深山区。2003年辽宁省种蜂场有关领导及专家对建昌、绥中两县的西部深山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这些地方的中蜂做了极好的保护工作。两县中蜂的分布区域:建昌县中蜂主要分布在大黑山深处,以黑山林场为中心的各个森林茂密的山沟里面;绥中县的中蜂主要分布在永安乡西部山区的深山里面。两县中蜂的体色均为:工蜂黑花色,雄蜂黑势壮,最大群势维持15~16框;分蜂性弱,性情温顺,冬季特别节省饲料,且十分耐寒;采蜜量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