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被护坡主要是依靠坡面植被地下根系的力学效应和茎叶的水文效应来实现的。本文通过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的降雨截留、削弱溅蚀等水文作用机制的研究,构建了公路边坡植被降雨截留和所消减的降雨动能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自 1 8 68年巴乌尔研究栎类林枯枝落叶层的持水性以来 (苏宁虎 ,1 989) ,各国科研人员先后开展了森林枯枝落叶层截留降水、持水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刘向东等 ,1 989;杨吉华等 ,1 993;Laws,1 941 )。特别是黄土高原 ,植被稀少 ,人为活动剧烈 ,降雨集中 ,且雨强大 ,加之黄土的易蚀特性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1 999年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 ,为本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本项研究以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为对象 ,系统的研究了它的多项水土保持功能 (吴钦孝等 ,1 992 ;苏宁虎 ,1 988;Jak…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浅山区沙棘人工林调节水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区沙棘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的生态水文功能分析,研究了祁连山浅山区沙棘人工林在调节水分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10年生沙棘林在郁闭度为0.7~0.8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为39.3%;枯枝落叶层厚度平均在1~3cm,枯落物质量22t·hm-2,水容重为干质量的2.12~4.25倍;蓄水量达13.65~23.37t·hm-2;林地0~20cm土壤的初渗率为16.165mm·min-1,是对照区的8.7倍;稳渗率为2.4mm·min-1,是对照区的2.53倍。  相似文献   

4.
油松林枯落物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油松林枯落物对林地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即土壤颗粒在雨滴击溅和冲刷作用下,枯落物对侵蚀性降水所引起的土壤流失有抑制作用,并对枯落物防止土壤侵蚀功能作一探讨。研究表明原状枯落物层(2cm厚)油松林下无溅蚀发生,去掉枯落物层有微量溅蚀发生;其侵蚀径流量由有枯落物覆盖地表的2315m ̄3/(km ̄2·a)较无枯落物的5937.5m ̄3/(km ̄2·a)减少61.24%,其侵蚀模数由有枯落物层的1.144t/(km ̄2·a)较无枯落物层的8.92t/(km ̄2·a)减少87.71%,在该油松林集水区,因原状枯落物保护较好,所以在该流域无水土流失,起到了水土保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酚醛树脂胶制造落叶松树皮板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压温度190~200℃、压力2.5~3.5MPa、热压时间0.7min/mm的工艺条件下,当施胶量达到8%,密度大于0.8g/cm3时,表层复合木质纤维的落叶松树皮板性能可达到国家《刨花板》标准GB/T4897—2003的要求,尤其是2h沸水煮后内结合强度指标远远大于标准值,可作为室外用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6.
保护森林,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是我们森林防火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知道,森林的燃烧与其它燃烧一样,离不开燃烧的物质基础,而最易引起森林燃烧的却是林内的枯枝落叶。这些枯枝落叶质小易干,遇火易燃。在防火季节控制火源是一项有力措施,然而设法逐年减少林内能引起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最有效的根本措施。从众多调查统计资料可以看到96%以上的森林火灾的发生是由林内枯枝落叶引起的,而引起森林火灾又与林内枯枝落叶的积累数量有关。通过对饶河县历年来林火成灾的数字调查统计整理,得出林内枯枝落叶平均厚度与林火成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萧氏松茎象不同危害程度湿地松林地的枯落物及土壤物理性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及腐殖质层厚度对萧氏松茎象危害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枯枝落叶干质量和土壤含水量,枯枝落叶含水率和吸水率影响最小,即枯落物及腐殖质层越厚,枯枝落叶越多,土壤湿度越大的林区,萧氏松茎象发生越重。单因素分析表明:枯落物及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干质量和土壤质量湿度与有虫株率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萧氏松茎象有虫株率火炬松和马尾松林发生林地明显低于湿地松发生林地。与不发生林地相比,发生林地的土壤更湿润,土壤的保水能力更好,孔隙度更高,石砾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与枯枝落叶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4个密度林分的枯枝落叶量及养分含量测定表明,林分枯枝落叶的年凋落物量和林地上枯枝落叶层的总贮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在枯枝落叶层中已经分解的物质量及其养分释放量,以密度为3210株/公顷的松林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辽西半干旱区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的7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型下的枯落物持水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枯落物蓄积量大小顺序为榆树糠椴油松柠条山杨刺槐山杏,不同林型枯落物厚度基本是半分解层厚度未分解层厚度,枯落物未分解层为0.8~2.4 cm,半分解层为1.0~2.2 cm;各林分枯落物半分解层的平均持水速率皆大于未分解层,不同林型下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榆树糠椴油松柠条山杨刺槐山杏,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榆树柠条糠椴油松山杨刺槐山杏,有效拦蓄量的顺序和最大持水量的基本相同。综合分析表明,榆树林的枯枝落叶层具有较好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
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对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水崩解法研究黄土坡面同一土类背景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侧柏林、刺槐林、油松林、黑杨林、荒草地、农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并分析土壤抗蚀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侧柏林地崩解量最少,农耕地崩解量远远大于林地与荒草地,而10~20 cm土层,黑杨林地崩解量最小,其次为油松、侧柏、刺槐林地,荒草地与农耕地崩解量差别不大,这与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崩解速率均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初始速率最大;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抗蚀性极显著相关,林地土壤由于其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因而增强了抗蚀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 ,5~ 7年生沙棘林冠层可截留降水 8 5%~ 4 9 0 % ,并降低雨滴动能 ;枯枝落叶层重5 4 6t·hm- 2 ,其最大持水量可达 15 31t·hm- 2 ,有 1cm厚枯枝落叶层覆盖地表 ,即可基本控制水土流失 ;根系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性 ,与无根系土壤相比 ,可减少土壤冲刷量 55%~ 88% .据1988~ 1994年雨季径流小区测定 ,沙棘林在栽植后 4~ 5年可充分发挥水土保持作用 ,与农地相比 ,可减少地表径流量 87 1% ,减少土壤流失量 99 0 % .此外 ,它还可以每 4~ 5年提供薪材 10~ 30t·hm- 2 ,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115%和 90 % ,生产沙棘果实 50 0kg·hm- 2 .所有这些表明了沙棘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在实现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等方面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 ,黄土地区已建立起若干利用沙棘固坡、防洪、解决燃料短缺和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成功典型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关于森林公益机能的计量化方法,是以地下1m深处的粗孔隙量为水土保持机能指标,以A_0层的枯枝落叶和腐植质的总重量为洪水防止机能指标,以枯枝落叶的覆盖率为表面浸蚀防止机能指标,来作为各森林公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枯死枝、叶有在树上宿存多年的特性。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一立地指数 14 ,林龄 13a ,保留密度 2 60 0株·hm- 2 的 1代林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总量达 4 10 8 0kg·hm- 2 ,相当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 3 5 4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冠层的分解速度 ,与置于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后者比前者快得多。说明在杉木林生长急需养分的速生期和杆材期 ,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适时地打落于地表 ,使其在枯枝落叶层分解 ,与挂在冠层上的分解相比 ,对林木营养作用不同 ,前者比后者能及时、更多地提供养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林冠下部由低到高呈 4层分布。鉴于各层死亡时间不同 ,经受的分解时间和雨水淋溶的强度也相异 ,其在树冠上的分解速度是分层测定的 ,上下层差异较大。在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也分层测定 ,上下层的差异较小。在枯枝落叶层分解时 ,本实验 1年间枝的各层分解量之和是树冠上分解时的近 2 3倍 ,叶为 5 4倍。在枯枝落叶层分解时 ,1年间各层枝、叶 ,营养元素归还量之和是树冠上分解时的 3 5倍。速生、杆材期 ,适时地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打落于地表 ,对连栽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更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秦岭林区典型森林不同密度时的枯落物持水功能差异,为该区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取油松林和锐齿栎林3个密度(低、中、高)的样地,利用室内浸水法、熵权法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枯落物层持水功能。[结果](1)油松林、锐齿栎林枯落物层厚度分别变化在3.48~5.14 cm、6.54~9.48 cm,枯落物蓄积量均为中密度时最大,分别为9.09、5.61 t·hm-2,其中油松林枯落物蓄积量以半分解层为主(56.5%~60.55%),锐齿栎林以未分解层为主(63.58%~74.53%);(2)油松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在中密度最高(24.55 t·hm-2),而锐齿栎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则在高密度时最大,达到17.8t·hm-2;油松林和锐齿栎林枯落物吸持水分的主要贡献者分别为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3)枯落物的累积持水率在浸水后10 min内迅速增大,且锐齿栎林的增速大于油松林;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增加先快速降低后逐渐降低并趋于0;枯落物的持水率(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分别呈较好的对数和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连续平压机同一框架内压力相等的实际生产情况,利用单层热压机模拟纤维板连续平压机的各框架的工作状态,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4种厚度(3、5、12mm和16mm)纤维板的最佳热压工艺,探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下4种厚度板坯在成型过程中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3mm厚的纤维板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210℃,热压压力0.8×P_2,钢带速度1000mm/s,;5mm厚的纤维板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210℃,压力0.9×P_2,钢带速度800mm/s;12mm厚的的纤维板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220℃,压力1.3×P_1,钢带速度350mm/s;16mm厚的的纤维板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220℃,压力1.3×P_1,钢带速度250mm/s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封山育林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西地区进行封山育林。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国情等特点。据调查分析表明,封育7年的封育林林价为0.49元/ha,是人工油松林的7.9%;封育5年的阴坡椴树柞木林每亩枯枝落叶120~130kg,可贮水324~351kg;不同封育类型的土壤干容重减少7~30%,渗吸速度提高1.2~5.1倍,A_0层增加3~6cm、速效氮含量达17.62~23.99%。在朝阳县封育较早的山村已发挥其森林效应,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林副产品收获量,每年增值5元/亩;提高粮食产量达10%以上,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牧业发展培植了饲料资源,是解决山区能源不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2003年夏季测得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地区3个不同群落的降水、土壤水、浅层地下水(泉水)氢稳定同位素含量(δD),分析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层)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并且与降水δD有相同的变化趋势;2)A、B、C群落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水δD空间分布形式反映了降水δD的时间变化特征.0~20 cm上层土壤水δD值很低,20~40 cm时迅速升高,50~60 cm时基本稳定,50~60 cm深层土壤水δD受浅层地下水δD的影响增强;3)土壤水δD介于降水δD与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源于降水与浅层地下水.在一次性降水14.8 mm后5天内,降水对枯枝落叶层的贡献率最高为75.49%~99.91%,对0~5 cm土壤水的贡献率次之为66.68%~83.01%,对30~40 cm土壤水的贡献率为24.50%~80.57%,对50~60 cm土壤水贡献率最低为21.22%~29.17%;4)浅层地下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不明显,变化幅度很小,浅层地下水δD的稳定性说明地下水代表了多年降水的平均状态.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加勒比松人工林枯落物层水土保持功能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河谷区的加勒比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具有截留降雨的作用,其降水截留率可达73.48%,且滞缓林地地表径流的效果显著;厚度为3 cm的枯落物层能抑制林地土壤水分的蒸发率达54.5%;加勒比松人工林的枯落物层能防止林地土壤的击溅侵蚀,当枯落物层厚2.0 cm时,林地土壤的滴溅侵蚀业已停止。  相似文献   

19.
福建樟湖35年生楠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福建樟湖35年生的楠木人工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楠木人工林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2 103.24 t.hm-2,楠木人工林具有较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5%以上。楠木人工林10℃时的初渗值和稳渗值分别为6.95 mm.min-1和3.43 mm.min-1,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浙江省绍兴市汤浦水库库区3种淡水湿地森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量级降水后其土壤水氘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定量阐明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为揭示降水在该淡水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分配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3类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氘同位素值在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的动态变化,分析比较土壤水与其潜在水源(大气降水、浅层地下水等)的氘同位素值(δD),判断林中土壤水来源;运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不同量级降水对这3种湿地森林中枯枝落叶层及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结果】绍兴汤浦水库库区淡水湿地森林中的土壤水δD在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均介于大气降水δD和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该库区土壤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浅层地下水;小雨(7.5 mm)后,3个林地0~60 cm土层土壤水δD值较雨前对照略有升高,而60~100 cm深层土壤水δD值变化很小,表明7.5 mm降水可入渗补给到0~60 cm土层;中雨(14.5 mm)后第1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0~100 cm土层土壤水δD均值分别降低了9.5‰±4.0‰,9.3‰±4.1‰和7.0‰±2.6‰,中雨后9天内,3个林地各层土壤水δD值随采样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并接近雨前对照,表明降水δD对土壤δD的影响逐渐减小;大雨(35.0 mm)后第1天,3个林地枯枝落叶水和表层(0~20 cm)土壤水δD值接近降水δD值;不同量级降水对3个林地枯枝落叶水的贡献率最大,0~20 cm表层土壤水次之,随着采样天数增加,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皆呈现减小的趋势;降水事件(不同量级降水)是影响雨后土壤水δD以及该次降水对土壤水贡献率的主要因子。【结论】浙江绍兴汤浦水库库区不同类型淡水湿地森林中枯枝落叶层水δD对降水δD的响应最显著,0~20 cm表层土壤水δD的响应次之;单次降水量越大,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影响越明显,贡献率也越大,大雨(降水量20 mm)影响各层土壤水的时间超过9天;该地区淡水湿地森林对小雨(降水量≤10 mm)和中雨(10 mm降水量≤20 mm)在土壤剖面的入渗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且降水在针阔混交林土壤中存留时间最长,针叶林最短,可见,浙江绍兴汤浦水库混交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小雨及中雨的调控作用略优于纯林(针叶林)。建议今后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人工淡水湿地森林植被恢复和构建时应考虑多树种混交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