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对乡村内生发展研究的成果和不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内生发展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主流观点认为农民是乡村内生发展的主体,需要对农民的主体性进行重塑;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是一个能力体系,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多维度路径和多元性途径;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对乡村内生发展研究进行展望,认为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研究:乡村内生发展的时空尺度、乡村内生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村内生发展能力建设、乡村内生发展的边界问题、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治理主体结构优化是为了解决农村外生发展动力与内生发展动力的融合问题,尤其是内生发展动力问题。多年来农村治理主体结构一直处于内生动力不足和外生动力过剩的失衡状态:行政化主体治理作用日益强化和扩大、农民自治主体治理作用趋于弱化和萎缩、社会化主体治理短缺和缺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通过农村治理主体结构优化,构建分工协作、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治理体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吴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39-8741
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有的发展机理,指出它是分散弱小的广大农户为应对市场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地位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内生型组织;从具有所有者与使用者同一、劳动联合、民主管理和共有产权等方面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剖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动力机制,指出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构成其外部发展动力,组织形成方式以及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等是其发展的内部动力,组织发展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决策成本、监督成本和教育成本等非物质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城市农业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从休闲市场需求、城市生态调节、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归纳分析其发展的内生和外生动力因子。结论:居民休闲消费需求是其建设发展的拉动力,休闲特色是其建设发展的原动力,收益的高效性是其建设发展的驱动力。城市农业公园的建设发展能够显著发挥城市生态调节功能,并推进和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也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对管理便利的需求,农村萌生了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农民合作组织。根据农民合作组织成立的动力来源划分,可以把近年来出现的农民组织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外生型和内生型。前者需要靠外部力量来推动,或要发挥多种因素来培育农民的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我国民主建设的一个跨世纪伟大工程,其之所以能够在后发外生的民主国家——中国得到蓬勃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是因为其有强大的动力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民主活动的伟大创举、各级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等等构成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动力机制。对其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省典型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依据外生发展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总结,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因素,认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并非普适性动力条件,人力资本、技术、激励性制度安排和农业产业集群等内生性增长因素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般路径,为加快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不足是导致贫困地区无法摆脱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我国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之所以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贫困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在我国整体的社会空间结构中贫困地区往往位于空间结构的发展边缘,在减贫发展的过程中又会受到空间错位的影响,导致政府部门的相关减贫扶贫政策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从空间理论视角出发,探讨空间理论视角下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其内生动力,进而达到减贫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组织形式,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它可以解决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内生型与外生型两种发展模式各具优缺点,而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更加符合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要求,因此,政府应当在外生型发展模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在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必然选择。但一直以来,相较于外部力量扶持,民族地区乡村内生动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长远发展,迫切需要转变。以青海省泽库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乡村振兴实施情况了解发现,泽库县非常重视培育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强化组织制度、挖掘特色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村民主体意识等措施,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培育提供了本土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民族地区内生动力培育“需要-动机-行动”的运行逻辑,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打好南宁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激发培育贫困地区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通过对南宁市贫困地区扶贫发展现状分析,结果发现南宁市贫困地区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依赖物质帮扶、扶贫产业同质化严重、基层组织号召能力偏弱3个主要问题。据此从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培育地域特色产业、改善基层组织治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激发培育南宁市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阐述基于产学协同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指出创业教育理念失范、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产学协同的内生性障碍与外生性障碍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产学协同实施的制约。从明确基于校企利益交集的动力机制,实施产学协同的高职大学生创业知识素养培育及创业实践能力培育等方面建构基于产学协同的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激发贫困村脱贫内生动力,实现脱贫可持续性发展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在培育脱贫内生动力方面,各村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从而实现整村脱贫。通过对脱贫典型村庄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合理的、可借鉴的脱贫内生动力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内外动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要想实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质量、效益三者统一的科学持续发展,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动力是根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动力有内外之分,内部动力的源泉在于农民自身——主要由农民自身的各种需求驱动,外部动力来自于善政的乡镇基层政府、完善财政体制等非农民自身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00-102
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是由内生动力与外源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生动力使得产业转移系统具备转移的内在条件,外源动力使得整个系统顺利实现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如何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如何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农村社会的聚焦点。越来越高的教育文化水平和教育文化交往要求是新型农村交往的精神动力,农村社会交往与农村文化教育水平、农民自身素质呈正相关性。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促使农村的社会交往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从依附性向自主性转变,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贫困农户产生的原因与产业化扶贫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分析认为,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是导致我国扶贫投资效率下降,减贫速度趋缓的重要原因,并从自然、市场、技术、经营方面,分析了贫困农户使用技术、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的风险。从提高扶贫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筹建产业化风险基金、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提出了增强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建立产业化扶贫风险防范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敬轩 《河南农业》2023,(12):50-51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培育高素质农民。针对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要加强思想道德主阵地建设,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内生动力;科学设置适应农民现实需求的培训内容,灵活谋划培育的有效方式;政府引领,多策并举,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合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探索山西省农业产业融合内生动力理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农业产业振兴。选取山西省陵川县8(乡)镇16村225户实地调研农户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技术、产品和业务、政府和市场三个层次对影响山西省农业产业融合内生动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内生于产业融合主体;产品和业务、政府和市场均对农业产业融合内生动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和市场对产品和业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农户劳动力素质、涉农企业技术转移程度、信息媒体发展程度、对政府工作满意度、交易环节便利程度是影响山西省农业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是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内生发展视角切入,探究Z村乡村内生发展的关键因素。Z村的实践表明:资源贫乏村内生发展需要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增强农民自我发展意识和潜力;地方政府应积极精准回应农民诉求,吸纳农民参与村庄发展,在支持协作中提升农民的行动力;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化解资源匮乏困境,而且有利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资源贫乏村应转变发展思路,整合利用村庄场域内外部资源推进产业发展。Z村的实践展现出人、制度、资源在乡村内生发展中的要素交互驱动作用,为当下资源贫乏村发展提供现实样本和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