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1天然阔叶林资源现状景德镇市阔叶林资源的现状可以形象地概括成一句话:“远看青山在,近看无用材”。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及少量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以次生状态广泛分布于我市浮北、浮东北和浮中北部及乐平东北部边缘山区。据1994年森林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2.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两种阔叶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广泛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他们生长繁茂,都是经过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天然次生林。本文选择了钩栲林、水青冈、枫香、多脉青冈林为代表,研究了它们的种群结构状况,并探讨了其演替发展的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类型林分的种群结构都很复杂,组成林分的乔木树种分别为28种和29种,但前者常绿成分占88. 57%,后者常绿与落叶成分几乎各占一半。并且在海拔1000M 以下,以钩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是稳定的,而在1000~1500M 的范围里,只能形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封山育林形成了安徽省的天然次生林,主要有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5种主要类型。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目标以"分类经营"、"近自然林业"和"多种效益"为理论,实现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原则是分类经营、合理地进行人为干扰、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野外调查,对经营目标、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统筹决策,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方案再根据次生林的类型和经营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常绿阔叶林比较其他林种生态功能优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常绿阔叶林是建德市地带性植物群落,与其他林种相比,具有多种森林生态功能优势,就常绿阔叶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抗御森林病虫害,调节气候,增加林地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优势,比较其他林种,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信丰县金鸡林场次生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和天然马尾松林3森林类型进行了研究。表明,3种森林类型下木层组成结构次生常绿阔叶林最复杂、杉木人工林次之、天然马尾松林最简单、下木层植物种类分别为78种、46种和28种;Shannon-Wiener物种多亲性指数分别为4.1-4.9,1.4-4.1和0.7-1.9;林分蓄积量杉木人工林最高、次生常绿阔叶林次之、天然马尾松林最一次生绿阔叶要高于杉木人林;枯落  相似文献   

6.
午潮山常绿阔叶林气候生态效应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午潮山常绿阔叶林气候生态效应,经过8年(1988 ̄1995)定位观测研究,取得了若干规律性数据,加深了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气候生态学特征的认识,为持续经营、保护、利用和发展常绿阔叶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文中较系统地论述了午潮山常绿阔叶林的日照、温度、湿度,林内降水量再分配,酸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草果栽培方式与萎蔫病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天然常绿阔叶林、旱冬瓜人工纯林的林下草果种植地,开展了不同林分郁闭度、种植株行距和施肥措施等栽培方式与草果萎蔫病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草果萎蔫病的发生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旱冬瓜纯林两种林地类型的相关性不强.草果人工栽培、半人工栽培采取施肥壮苗措施,可提高草果植株对该病的抗病能力,有效降低其病害发生.在天然常绿阔叶林下栽培草果,林木郁闭度以0.5左右为宜,草果萎蔫病可得到有效控制.而在郁闭度为0.8的旱冬瓜人工纯林下种植草果,植株萎蔫病的发生与其种植密度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胡喻华  陈德昌  杨加志 《热带林业》2005,33(2):47-50,46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七星坑天然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天然植被有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灌丛和草坡等植被类型。对每种植被类型进行了群落类型的划分,并简述了各群落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退化天然常绿阔叶林近自然林经营技术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自然林理论方法与实践作了系统的讨论,根据四川盆周山地退化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编制了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天然林近自然林经营方案,并开展了退化天然林恢复与重建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这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真菌数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放线菌数量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发育;脲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磷酸酶活性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能够供给土壤微生物较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山南段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设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5块样地和季风常绿阔叶林3块样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种森林类型主要有黄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4种土壤。样地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丰富,而土壤盐基饱和度较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明显高于季风常绿阔叶林。2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样地的土壤总孔隙度大于50%,通透性尚好,其余样地土壤通透性稍差,样地土壤的交换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缙云山两种典型林分(灌木林和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储量调查分析和枯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得到不同林分类型下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最大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灌木林枯落物储量大于常绿阔叶林(32.42 · hm-2>25.48 ·hm-2),灌木林最大持水量大于常绿阔叶林(2.30 mm>1.36 mm,5.76 mm>2.96 mm),灌木林平均吸水速率大于常绿阔叶林(1.60 mm ·h-1>0.86 mm ·h-1,4.02 mm· h-1>1.61 mm· h-1),灌木林日均蒸发量小于常绿阔叶林(0.22 · hm-2<0.47 · hm-2).灌木林和常绿阔叶林枯落物的保水性能均比较好,但灌木林要高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3.
以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测定了土壤pH 值及主要养分含量,并应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了不同养分间的相关性。结 果表明:(1)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pH 值显著低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2)森林土壤有机质、 全氮(N)、全磷(P)、速效N、有效P 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差异显著: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 全 N、全P 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速效 N 含量最高,但有效 P 含量最 低;( 3)3 种森林土壤全N 与全P 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其它养分间的相关性随森林类型而异, 表明森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杭州午潮山常绿阔叶林中进行了3a的定位研究,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分输入、输出过程,以及水分输入后的再分配进行定量的分析,为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的养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业研究》2021,32(5)
In this study,nitrogen fluxes or flows in litterfall,nitrogen stocks and available nitrogen in soils of two plots representing evergreen broadleaf and Bulgarian fir forests were assessed.Both plots are in good quality sites and for this reason,the litterfall quantities and nitrogen fluxes were relatively high.The woody litterfall flux of nitrog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fir forest than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f one.The total nitrogen stock was higher in the soil under the fir forest.However,the percentage of the available nitrogen(ammonium+nitrat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upper 20 cm soil layer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in spite of the higher average C/N ratios in the foliar litterfall of the broadleaf forest and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C/N ratios in all soil layers of the two ecosystems.The microclimatic conditions(higher soil temperatures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is probable possible cause for this difference.The available nitrogen in the soils and its retranslocation from senescing leaves cover the nitrogen requirements of trees.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rees may also take up nitrogen from deeper soil layers.  相似文献   

16.
在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保护区内选择4种不同的林分类型,进行每木检尺和冠层影像拍摄,处理得到林下光照因子和辐射消减因子,分析不同林型对林下光照和辐射消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对林冠结构和林下光照影响显著,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光照接近,林冠较差,沟谷季雨林与常绿阔叶林接近,林冠较好;辐射消减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辐射消减较差,常绿阔叶林和沟谷季雨林辐射消减较好;林下光照与辐射消减相关性强,特别是两个林冠结构因子与辐射消减关系密切。在进行林分改造时,建议选择叶片较大较厚,冠幅大而优美的常绿阔叶树种进行更新,天然起源的林分与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较好,有效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泉州清源山区内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丛草坡、沼泽草甸及人工植被等7个植被类型。本文对代表性的17个群落特征进行论述,并探讨植被的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18.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该区植被属于华中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在森林分区上为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属三峡武陵山雪峰山林区。主要类型有:低山针叶林、中山针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草句。在分类系统上采用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一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一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一植物群系(plant formation)一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为分类等级,共分为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包括50个主要群系。  相似文献   

19.
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的保护区。介绍了保护区植物区系及特点、植被分布规律、7个植被类型及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20.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