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孟丽  郑国生 《林业科学》2004,40(5):110-115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可用于牡丹组内种间、品种间的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2.
人心果品种资源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7个人心果品种(类型)及4个蔓妹人心果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9对引物(Pst Ⅰ-Mse Ⅰ)共扩增得到1131条带(75~500 bp),其中多态性带1096条(96.90%).28个品种(类型)具特征性条带,特征带大小为350~500 bp.品种间多态性比例在22.19%~45.89%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0~0.87.UPGMA聚类结果将31个品种聚为蔓妹人心果类群(MAM)和2个人心果类群(SAP1和SAP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52处,4个蔓妹人心果品种首先被区分开,单独聚为一类(MAM).人心果类群中,11个美国品种和10个国内地方类型在相似性系数0.66处聚为一大组(C、D组),相互之间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大部分栽培品种聚于D-2亚组,与地方类型有一定的遗传距离,说明栽培种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人心果表型标记与分子标记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相关性不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白蜡属植物种间、品种间亲缘关系以及同品种不同区域间的基因型差异,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8对Pst I/Mse I引物组合对90个白蜡种质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 63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399条,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8%,平均有效等位Ne基因数为1.258 8,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71 7;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为0.286 9,表明白蜡属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软件的DICE法计算样本间的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蜡属植物种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绒毛白蜡及新品种(鲁蜡1号-鲁蜡4号)、美国紅梣及新品种(鲁蜡5号、鲁蜡6号)、美国白蜡及新品种(红叶白蜡、秋紫白蜡、秋火白蜡和秋欢白蜡)聚为一类;秦岭梣、庐山白蜡、花曲柳、中国白蜡、和窄叶白蜡聚为一类;不同之处在于花具花萼的象蜡树和对节白蜡与花无花萼的欧洲白蜡、水曲柳、新疆小叶白蜡和狭叶白蜡聚类为一类,象蜡树和水曲柳的亲缘关系较近,对节白蜡和象蜡树的起源与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说明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揭示白蜡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规律,为种的分类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49-53
为了对引进陇南的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品种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及评价,同时为花椒分类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引进的10个花椒品种和‘陇南大红袍’花椒的果实、叶片、皮刺表型性状进行观测,运用DTOPSIS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品种的花椒进行综合评价、分类。结果表明:按照设定的选择目标,‘南强一号’综合表现最佳,其次依次是‘仡佬无刺’‘陇南大红袍’;通过聚类分析,欧氏距离为10时,11个供试花椒品种可分为4组,‘凤椒’‘茂汶大红袍’‘郭嘉大红袍’‘陇南大红袍’‘林州大红袍王’聚为一组,‘仡佬无刺’‘豆椒’‘南强一号’‘莱芜大红袍’聚为一组,‘汉源清椒’聚为一组,‘汉源正路’聚为一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5.
松属近缘种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其亲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属(油松组)树种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种子和幼苗难以区分。通过比较种子的千粒质量、种子形状、颜色、幼苗子叶数、幼苗下胚轴颜色和苗高,结合ISSR和SSR标记技术,鉴定松属(油松组)11个近缘种,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子和幼苗的形态比较鉴定,可准确鉴定油松和加勒比松;ISSR和SSR标记则可把油松组的11个树种中的10个准确鉴定出来,仅有高山松由于遗传背景的复杂性没有发现种特异性引物(位点)。利用5对SSR引物获得的41个种间多态性位点构建的10个树种的近缘种亲缘关系与传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0处将10个树种分为3个类群:马尾松和赤松聚为第1个类群;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油松聚成一小类,和另一小类即黑松、樟子松聚成第2个类群;第3类群为火炬松和加勒比松,它与前2个类群亲缘关系较远,相似系数仅为0.42。  相似文献   

6.
薄壳山核桃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基于荧光SSR标记结合高通量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稳定、准确的薄壳山核桃基因分型体系,用以分析各品种间亲缘关系并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薄壳山核桃品种鉴定与新品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品种选育与推广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选取薄壳山核桃及其近缘种54对SSR引物进行初筛,最终确定10对标记合成荧光引物用于后续分析。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基因分型,利用软件统计位点数据并计算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利用SSR标记间的相互组合构建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的指纹图谱。通过等位片段的转化对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聚类,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 ]10对荧光SSR标记共扩增出68条等位片段,平均为6.8个;位点Cc19最多,有12个等位基因,位点BFU-Jr19最少,有3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291 0~0.843 5(平均为0.588 3)。优选的4对核心引物Cc19、PM-GA31、PM-CIN4和PM-GA41组合能完全区分2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25个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0.62~0.99之间,并聚类成2个大的类群,部分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聚类在一起,部分品种聚类不能与遗传背景完全对应。[结论 ]与传统的显性标记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相比,荧光SSR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构建薄壳山核桃品种指纹图谱切实可行,通量大且速度快,结果稳定可靠,通过标记组合可有效的对不同品种进行区分。在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中,建议增加杂交亲本数量,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选取一定数量效率更高的标记,以便最大程度地揭示薄壳山核桃品种间亲缘关系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7.
4种不同石榴品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不连续凝胶电泳技术,对安徽省怀远4个石榴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酶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供试4个品种间,均含有1条共同的谱带,但又含有丰富多态性,其中芽变新品种的白玉和其母本谱带极为相似,但稍有差异,说明两者亲缘关系极近,变异后遗传物质确实改变。玉石籽与大笨子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5个枣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江苏省目前主栽的5个枣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酶谱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月测定枣树叶片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其谱型稳定,重复性好;(2)5个供试枣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共显现3种谱型,5条酶带,酯酶共显现4种谱型,14条酶带;(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冬枣是较其他4个枣品种亲缘关系最远的品种,泗洪沙枣与蜂蜜罐的亲缘关系最近,蚂蚁枣与泗洪大枣介于冬枣与蜂蜜罐之间, 泗洪大枣与泗洪沙枣的亲缘关系较远,是2个不同的枣品种.  相似文献   

9.
刘莉  高本旺 《经济林研究》2012,30(1):129-132
为给品种(系)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温室栽培17个核桃品种(系),人工接种核桃黑斑病、核桃褐斑病等病原物,调查统计叶片感病指数,比较不同核桃品种(系)抗病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病性间差异显著。17个品种(无性系)叶片抗病性从低到高依次是鲁果1号、鲁果3号、重庆、泰勒、岱香、云新7926、云新7914号、元丰、京746、香玲、中林5号、鲁光、辽宁1号、清香、自选45号、云新8064号、泡核桃。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鲁果1号与中林5号、鲁光、辽宁1号、清香、自选45号、云新8064号、泡核桃的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鲁果3号与云新8064号、泡核桃的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泡核桃分别与鲁果1号、鲁果3号、重庆、泰勒、岱香、云新7926号、云新7914号、元丰的抗病性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从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收集的38份青钱柳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从100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6对,能扩增出10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67.5%,表明青钱柳种质资源的种内变异较为丰富;(2)38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118~0.667,浙江淳安姥山林场2号与江西修水1号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667,亲缘关系最近;浙江安吉天荒坪4号和浙江遂昌白马山3号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118,亲缘关系最远;(3)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330时可将38份青钱柳种质分为2组,第1组包括37个样品,第2组仅包括浙江遂昌白马山1号1个样品;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368时可将第1组再细分为2个小组,第1小组包括23个样品,以浙江种质居多,第2小组包括14个样品,以浙江遂昌和湖南种质为主。本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了青钱柳不同地理种源间的变异程度和亲缘关系,可以为合理引种、保护和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选择适宜鄂西山区栽培的早实核桃品种,分2次共引进15个品种(系)在宜昌海拔1 200 m、145 m建立比较试验园,2005~2007年调查15个核桃品种(系)及乡土品种鄂西薄壳核桃的坚果质量、三径值、壳厚、出仁率、取仁指数、坚果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系)出仁率在40.9%~59.9%,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乡土核桃品种的91%、101%~103%;坚果品质比原产地有所下降;云新7914号坚果品质在2个海拔间无明显差异;辽宁1号、中林5号在海拔145 m试验点栽培,坚果品质达到国家优级标准;清香、鲁光、辽宁1号在海拔1 200 m试验点栽培,坚果品质达到国家1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11个肉桂(Cinnamomum cassia)家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用12条ISSR引物对11份肉桂供试材料检测出条带15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0条,比例为51.95%;11份肉桂家系供试材料的等位基因平均数Na为1.519 5,有效等位基因Ne为1.360 4,基因多样性指数即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04 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99 9。聚类分析显示,11份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30 7~0.354 8之间,说明其遗传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在遗传距离为0.249 5处可较明显将11份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在遗传距离0.292 0处分为2个类群,种间各自聚类显著,可区分清化桂和西江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I/Mse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43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5.6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35.88条带和130.38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平均基因多样性(H)、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3210、0.2003和0.3204,且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26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楸树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和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22~0.7919间,平均为0.6527。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65为界44份楸树种质可划分为5组,其中第1组包括15个山东种质和2个河南种质;第2组包括18个山东种质和3个河南种质;第3组包括3河南种质;第4组包括1个河南种质;第5组包括2个河南种质。这表明不同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各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综上,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的揭示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物候期对从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中国等地收集的适合浙江省种植的15个无花果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物候期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萌动期均为3月中下旬;展叶期在4月中下旬;座果期基本为5月初;果实成熟期6月底、7月中旬、7月底,8月中旬、9月均有;筛选出SRAP引物34个,扩增出20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62.25%,表明无花果种质资源的种内变异较为丰富;15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91~0.922,其中‘波姬红’与‘玛斯义陶芬’,‘美丽亚’与‘金傲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922,亲缘关系最近;‘红矮生’和‘日本紫果’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691。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735处,不同品种分为两个大类群,其中‘红矮生’单独聚为一类,其余品种聚为一类。物候期观察表明,同一生长环境下,物候期与品种亲缘关系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常见的天牛为对象,测量其10种形态学指标,利用SPSS软件得到聚类树形图,从而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号为花天牛亚科;4~9号为沟胫天牛亚科;10、11号为天牛亚科;12号为锯天牛亚科,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引进葡萄柚品种基因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引进的9个葡萄柚品种基因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引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遗传结构和品种间亲缘关系,为引进葡萄柚品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共扩增出263条带,多态带比率为7.22%。多态性标记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在物种水平分别为7.22%、0.023 4、0.008 0、0.6592和0.258 5,而在品种水平它们分别为2.41%、1.024 1、1.013 2、0.008 0和0.012 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59,表明葡萄柚的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于品种之间。9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幅在0.000 5~0.037 1之间,平均为0.025 8。基于UPGMA的聚类结果将9个品种分为2组,火焰、矮化、亨路比、哈路比、帕利斯和瑞路比聚为一组,里德马叙、里约红和星路比构成另一组。  相似文献   

17.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东魁、荸荠种、晚稻杨梅、丁岙梅等9个杨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杨梅品种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差异,遗传相似系数为0.523 2-0.860 9;不加权组平均法(UPGMA)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7时,可将9个杨梅品种分为4类,其中黄岩水梅、黑晶、早荠蜜梅、晚荠蜜梅、早大梅、东魁聚为一类,其余样品均单独聚为一类,4大良种归于不同的类;亲缘关系分析显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早荠蜜梅和晚荠蜜梅以及黑晶和黄岩水梅,最远的是晚稻杨梅和黄岩水梅.分子标记数据反映的这9个杨梅品种之间的相互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ISSR分子标记,以华东木犀和云南木犀为对照种,研究昆明市区56个桂花品种(含10个待定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从102条引物中筛选出24条,共扩增出25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243个,多态性比率达96.81%。根据聚类分析树状图,以遗传相似系数0.726为截值,可将材料分为4类,此时将桂花56个品种与木犀属两个对照种区分开。再以0.760和0.790为截值,可将剩下的品种划分为由1至7个品种组成的聚类小组,此时同一品种群内的品种、各品种群之间花色相近的品种大多聚类,但没有严格按照品种群聚类。10个待定品种根据其形态特征和聚类结果,可推测均为银桂品种群的品种。银桂品种群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0.188 5)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0.300 9)在4个品种群中最高。4个品种群群间遗传多样性比率为54.49%,桂花品种群之间的变异大于品种群之内的变异。遗传距离最远的在四季桂品种群与丹桂品种群之间(0.093 9);遗传距离最近的在银桂品种群与金桂品种群之间(0.014 0)。  相似文献   

19.
枫香秋季叶色与其遗传间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和ISSR技术对不同生长地的25株枫香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分析秋季叶色与其遗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RAPD分析中,1号与2号样本间的遗传相似度最大,为0.88,表明两者亲缘关系最近,但其秋季叶色分别为红、黄色;9号与14号样本间的遗传相似度最小,为0.56,其叶色也是分别为红、黄色.在ISSR分析中,同样是1号与2号样本间遗传相似度最大,为0.922;最小遗传相似度存在于13号与8号、13号与5号之间,表明其亲缘关系最远,但三者叶色皆是黄色.利用RAPD和ISSR技术的研究表明,不同种源枫香单株间的变异较大,但秋季叶色与遗传变异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可能与环境等因素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采集19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叶片,测定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及蛋白质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油茶的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7号品种油茶叶片POD活性最高,达2.3493U·g-1FW,15号最低,仅有0.0215U·g-1FW,品种间POD活性差异极显著;2号品种油茶叶片SOD活性最高,达341.0256U·g-1FW,7号品种最低,仅有159.8928U·g-1FW,品种间POD活性差异显著;18号品种COX活性最高,达0.5406μmol cytc·min-1·g-1FW,11号最低,仅有0.0121μmol cytc·min-1·g-1FW,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16号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有39.9854mg·g-1,4号品种最低,仅有5.4296mg·g-1,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2)在各品种油茶叶片中,POD、SOD、蛋白质这三项指标均不是影响各品种间差异的明显主成分;(3)对各品种叶片的POD活性、SOD活性、蛋白质三项指标进行ward最小平均法聚类分析,可区分为五类,同类群中大部分品种均来自同一种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