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茶大树嫁接采穗圃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采穗圃是为大面积栽培油茶提供优良种源的物质基础。文章以油茶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为基础,简述了油茶林嫁接前的抚育管理、大树嫁接操作技术、嫁接后管理以及油茶采穗圃生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油茶采穗圃是为大面积栽培油茶提供优良种源的物质基础。文章以油茶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为基础,简述了油茶林嫁接前的抚育管理、大树嫁接操作技术、嫁接后管理以及油茶采穗圃生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地林农关心的油茶发展相关政策和种植等问题,为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造油茶林热情和提高他们的栽培管理技术,3月2日,江西省永修县举办油茶造林现场会暨栽培管理培训班,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培训班特别邀请了江西省造林经营处、江西省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分别讲授油茶发展政策和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油茶成林抚育和更新改造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寨县油茶栽培历史攸久,早在70-80年代,就将油茶与蚕桑、板栗、茶叶和油桐一起作为主要经济林进行开发,建立了油茶基地10万余亩,有比较丰富的油茶栽培和管理经验。通过对安徽省金寨县76户经营油茶林大户的调查,总结了通俗易懂的油茶高产、稳产抚育和更新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林农收入服务。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油茶在我国南方15个省市地区具有7000万亩以上的栽培面积,它也是目前国内人工林中单一树种栽培面积最大的。油茶在我国"三北"地区也有发展,主要栽培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探讨了当前国内的油茶种植技术内容,主要围绕造林技术、苗木栽培技术、抚育管理技术、整形修剪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5方面展开了细致分析,最后从经济效益层面对油茶作物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由于云南油茶产业前期基础薄弱等因素所致,全省现有油茶林总体产量不高,生产中品种混杂、管理粗放、种植密度不合理等丰产、稳产性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本文针对目前云南油茶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矮化密植、园艺化栽培、林粮间作等丰产栽培模式;总结出持续选育和应用高产优质良种,5个以上优良无性系(品系)混合栽培,合理整形修剪,加强水肥管理及综合分类改造油茶低产林等关键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油茶高产栽培和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为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且茶油色清味美,是食用油中的珍品,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茶全身是宝,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为了发展油茶产业,振兴地方经济,近年来我国各油茶产区审时度势,纷纷抢占先机,将油茶产业作为地方重要的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和开发。而油茶在高产栽培和管理过程中对技术要求较高。结合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对油茶树的高产栽培管理和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对油茶的高产稳产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遂昌县种植面积2 hm^2以上油茶良种基地的林分生长状况、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指出油茶良种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其丰产栽培模式和技术。调查发现,现有油茶林种植密度偏大、良种配置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等造成良种不能丰产稳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油茶良种高产稳产,除了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和油茶良种以外,优化种植模式、合理修剪、疏伐、间作套种等栽培管理技术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建宁县油茶繁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油茶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油茶丰产的栽培方法,从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力度、积极提升现有品种质量、强化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加强油茶良种生产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促进油茶丰产。  相似文献   

10.
林圣安 《绿色科技》2013,(1):198-200
在分析建宁县油茶繁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油茶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油茶丰产的栽培方法,从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力度、积极提升现有品种质量、强化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加强油茶良种生产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促进油茶丰产。  相似文献   

11.
油茶扦插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标 《热带林业》2007,35(1):45-46
油茶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木本油料树种,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很大,市场前景看好。现结合海南省林科所通什分所与五指山市林业局“油茶种苗 油茶高产示范基地”项目的经验,介绍油茶扦插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高温干旱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干旱、高温等自然因素对不同林分、不同栽培模式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抗旱性差异显著,在调查的3个物种中,小果油茶的抗旱性最强,普通油茶次之,腾冲油茶的抗旱性最差;不同林龄林分的抗旱性不同,1~2年生新造林分的抗旱能力明显低于3年生或以上林龄的林分,且3~4年生林分抵御夏季高温干旱的能力要强于5~7年生林分;山坡中下部造林、大苗造林、减少新造林套作经营(花生)、科学覆膜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新造林的抗旱能力,加强修剪和抚育管理是改善油茶成林和老林抗旱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今后的油茶生产过程中,应从油茶育种、育苗、造林和栽培管理一系列环节出发,研究形成一整套油茶抗旱栽培的技术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油茶抗旱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光泽县油茶生产与发展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栽培历史、气候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光泽县油茶的适生性 ,并针对油茶的现有栽培状况 ,提出光泽县低产油茶林改造的具体技术措施 ,总结油茶丰产林栽培的配套技术措施 ,为光泽县山地林业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油茶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油料植物之一,对油茶栽培关键技术、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油茶栽培人员提高栽培技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具有较强的耐旱性。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油茶生长发育、生产、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的抗旱应对措施,包括抗旱育种、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茉莉酸甲酯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应用,以期为油茶育种、育苗和生产栽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祁门油茶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分析指出了造成全县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混杂、栽培管理粗放等,提出了林地清理、良苗补植、垦复施肥、密度调整、修剪整形、高接换冠、蜜蜂放养、病虫害防治的油茶林低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产生油茶大小年的原因及其幅度,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促进速生丰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几年来,我们在本所试验地和苏南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油茶林,就油茶的生育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油茶作为一种特色经济林树种,具有很好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从林地选择、整地施肥和造林准备三个方面介绍了油茶的栽培技术,阐述了油茶的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措施,旨在为油茶栽培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升级打造湖南千亿元油茶产业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国家政策支持、湖南省油茶栽培规模、栽培品种潜力、产品开发前景、市场需求、技术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湖南打造千亿元油茶产业的可能性;全面解析了当前湖南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品种良莠不齐、老残油茶林面积大、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不到位、茶油及副产物深度利用不够、地方茶油品牌缺乏、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不到位、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系统提出了切实制定湖南千亿元产业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全面优化品种、规范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全面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充分发挥深加工产品的增值效益、提升机械作业水平、着力打造湖南油茶产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培养人才力度等加快实施转型升级、规划打造湖南千亿元油茶产业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展开了分析,分别从油茶种植造林地选择、油茶丰产栽培整地方法、造林工作、油茶园抚育管理4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于更好地发挥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的作用,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