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山西部林业局所辖新疆伊犁八县一市九个山区林场。包括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拉提国家级森林公园,七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天西林业局森林旅游业的主体,该局在发展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业方面,基本上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断壮大规模经营,提高竞争能力,促进了森林旅游业全面、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绿色生态特色的森林旅游是天西林业局的优势项目,该局的森林旅游业已基本形成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基本上还是初级阶段,还没有充分发挥森林旅游的特色。因此,要使该局的森林…  相似文献   

2.
森林旅游可分为:赏景审美、疗养保健、科学考察、消遣娱乐、探险猎奇等类型。四川目前可供森林旅游的资源有自然保护区1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地(市)级自建森林公园10多个;植物园1个,风景名胜区(片)119个景点546处。为发展四川森林旅游业,应加强森林旅游资源的调查、开发规划、保护培育,以及森林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森林旅游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旅游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延伸。全省现有森林公园108个,分布在16个地(州、市)的74个县(市、区)。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但森林公园的景区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经营管理跟不上,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针对森林公园区位优势,结合当地风土人情,突出重点,对森林公园的景区进行科学规划,明确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目标,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注重森林公园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聘用,是促进云南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甘肃森林公园发展现状甘肃省森林公园从1984年在永登县连城林区的吐鲁沟开辟了全省第1个森林公园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壮大,森林公园作为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主体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林业产业的生力军。截至2003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64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4处。森林旅游线路与全省六大旅游线路相联系,构成大旅游网络。其中以环城(客源发生地)森林旅游短线在休闲旅游市场中颇具竞争力,其余为长线观光产品的配套辅助产品。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多万元,约占全省国内旅游收入的1/3。…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问题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公园是发展森林旅游的重要依托,森林旅游是四川旅游业中的支柱和生力军。实现四川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业跨跃式发展,是四川林业部门当前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密切,国际间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将进一步扩大,给我省森林旅游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森林公园队伍的壮大。我省现有森林公园53个,其中国家级22个,省级24个,市县级7个。这些森林公园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树立社会文明形象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随着入世后游客的增加、游客欣赏品味的提高和对不同森林景观的需求,仅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1.5%的森林公园就显得极其有限。而且我省有大量风光秀丽的森林风景资源,特别是集体部分的资源没有被纳入森林公园体系得到有效开…  相似文献   

7.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程度。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  相似文献   

8.
甘肃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森林公园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近几年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全省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省级森林公园54个,省级森林生态旅游区1个。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多万元,约占全省国内旅游收人的1/3。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既可以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林区改革,  相似文献   

9.
诏安县九候山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叙述诏安县九候山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资源特点,对九候山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开发九候山的森林旅游资源和发展九候山森林公园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南通市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通市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森林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南通市森林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信阳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已有了良好的基础 ,林业系统建立的一批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都不同程度的开展着森林旅游业务。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多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归纳总结了森林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为核心,沙漠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为辅助的基本森林旅游体系,森林旅游发展现状态势良好,但作为林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仍然存在诸多因素阻碍森林旅游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我省太白山、楼观台、金丝大峡谷、天华山四处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列为亮点,将进行重点开发。为此,由省厅组织有关县政府领导、林业局长、森林公园主任等学习考察了河南、湖南两省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旅游发展经验,以打造我省森林公园亮点。一、河南、湖南两省森林公园暨森林旅游概况 1、河南省地处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农业和人口大省。林业用地面积 378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7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4.
巢湖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面积12.5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8%。年接待游客量约25万人次,占全省森林旅游游客量的11%;年收入约250万元,仅为全省森林旅游总收入的4.4%。  相似文献   

15.
莆田市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旅游发展趋势,阐明莆田市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发展的优势和现状,提出今后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布局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作用我国森林公园事业起步于SO年代初,1982年9月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5年来,各地森林公园发展很快。据统计,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各类森林公园已发展到770多处,总面积达到660多万公顷,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69处,地方森林公园50O多处。森林旅游在森林公园建设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国森林旅游接待人数达到8000万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近10亿元,全国已拥有各类森林旅行社30多家,其中一类社二家,开始了有组织地接待森林旅游者的活动。森…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24日,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决定》,把旅游业放在更加优先发展和培育的位置,打造全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广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1.4%,全区森林旅游资源点277个,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52处,自然保护区78个、湿地公园3个。显然,资源丰富的森林旅游很有可能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下一张"王牌"。如何打造这张"王牌",把广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转变成产业优势,开启广西林业产业又一经济增长点?本刊邀请了知名旅游规划专家袁铁象教授,探讨广西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大理州境内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4.9 % ,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多采 ,类型奇特众多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条件十分优越。近几年来 ,大理州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 ,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 ,州级自然保护区13个 ,并积极发展“绿色之旅”。如今 ,苍山、清华洞、东山、宝合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森林生态旅游是在森林的特定环境条件下所从事的旅游活动。它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 ,其它自然景观为依托 ,人文景观为陪衬 ,具有旅游价值的景观资源所组成的旅游景区 ,提供人们游览 ,进行森林浴 ,呼吸新…  相似文献   

19.
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 ,是我市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关系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原国家林业部 1992年批准我市建立云冈、恒山两个国家森林公园到现在 ,10年时间 ,全市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旅游业进展情况怎样 ,当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有哪些 ,今后的对策是什么 ,如何进一步加快森林公园建设 ,促进森林旅游和经济发展 ,已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热切关注的问题 ,也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1 大同市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业的现状经过 10年的努力 ,我市的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旅游业已迈出…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发展森林旅游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森林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2003年全省相继建立了13个省级森林公园,69个省市级森林公园。分析了云南省开展森林旅游具有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气候优势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宣传力度不够、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周边社区群众参与性不强等不足。进行了机遇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