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山东省蓬莱市瑞枫·奥塞斯葡萄基地检测了连续7年清耕、使用除草剂、自然生草、种植狗牙草和种植高羊茅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清耕,其他4种土壤管理模式均降低了土壤容重,以种植高羊茅最为明显;除种植狗牙草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外,其他3种土壤管理模式对土壤p H值无显著性影响;其他4种土壤管理模式均降低了土壤电导率,以自然生草最明显,降幅达48.1%;生草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使用除草剂对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影响,而使有机质含量降低了39.6%。与清耕相比,生草和使用除草剂均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以种植狗牙草的土壤细菌OTU数量和多样性最高;生草提高了土壤有益菌丰度,降低了有害菌丰度,总体上看以种植狗牙草效果最为突出;使用除草剂显著降低了大多数有益菌丰度。对土壤最主要的30个细菌菌落而言,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对其产生了不同影响,高羊茅和除草剂对微生物菌属的影响最接近,狗牙草对微生物菌属的影响与其他2种草差异较大。总之,生草模式优于清耕和使用除草剂,不同草种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土壤污染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生物技术修复农药、除草剂、多环芳烃以及重金属等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ea Vitis Gothe),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分布地区甚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多年来对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包括假眼小绿叶蝉捕食性天敌、寄生蜂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源杀虫剂及化学信息素等方面,指出了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生物防治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蔬菜》2016,(6)
正所谓"白色农药",是指以微生物为资源的产业型农药。这些农药具有无污染、对环境无影响、对人类安全三大特点。白色农药包含了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与兽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物医疗保健品及药品等六大类,故有人将微生物源农药称之为"白色农药"。(1)微生物饲料:是以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饲料发酵剂,将饲料原料转化为集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复合酶制剂为一体的生物发酵饲料。该种农药不但可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作为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目前世界上至少有70多个国家从事研究和开发。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研究出溶磷和解磷微生物,1992年中国农科院对多菌种复合生物菌肥的研究获得成功。土壤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给我国化肥企业和种植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近期热门     
国际农药市场新变化农业部有关部门认为,我国的农药生产企业、科研部门及有关方面,应该关注目前在国际农药领域出现的两个革命性的变化。一是Bt转基因生物农药二是抗除草剂作物,主要是抗草甘膦作物出现。农业部药检部门的有关人士认为,Bt转基因生物农药将对杀虫剂市场产生极大冲击。转基因生物的出现虽然引起了不少争论,但从总的趋势看,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阻挡。中科院、农科院以及一些农业院校都在进行Bt转基因技术研究,也已经成功开发了一些品种。抗除草剂作物,主要是抗草甘膦作物的出现,可能导致今后除草剂市场只有草甘膦…  相似文献   

7.
上海丰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在交大农业和生物学院微生物专家、土肥专家金保忠教授直接技术指导下的高新技术企业,负责研制、开发微生物环保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湿度、通气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索研究双孢菇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影响其生物转化率的因子,我们在双孢菇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采集不同培养料,测定了其总氮含量及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微生物数量,初步揭示了含氮总量及微生物数量对双孢菇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工厂化生产中适当提高培养料中的总氮含量,是提高双孢菇生物转化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菌肥功效及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作为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目前世界上至少有70多个国家从事研究和开发。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研究出溶磷和解磷微生物,1992年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对多菌种复合生物菌肥研究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丰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在交大农业和生物学院微生物专家、土肥专家金保忠教授直接技术指导下的高新技术企业,负责研制、开发微生物环保新技术, 加工、生产有机肥料和有机肥料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屋顶绿化的发展,研究屋顶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策略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研究屋顶绿化对建筑内、外表面的降温效果,选取屋顶绿化实地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的量化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方法和长沙市独特的气候背景,论证屋顶绿化后建筑温度的变化及对于城市热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13.
为系统梳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群落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以2007-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针对生物炭调控土壤微生物的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文献的年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从论文数量和质量来看,近年来以生物炭为主题对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急剧增长趋势,发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文献排名TOP 10的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作者分析显示科研团队之间存在深入的学术交流。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研究主题热点集中在不同材质、温度等条件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和古菌的影响。该领域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炭改变土壤微生物的内在机理研究,提高生物炭和土壤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Numerous challenges – from population increase to climate change – threat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call for a fundamental change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green-blue resource management. Urban forests are vital in this transition, as they provide variou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allow to re-shape and re-think cities. Based on a Europe-wide community effort with diverse experts centered around urban forests and urban greening, we propose five key research fields to generate the knowledge required to unlock fundamental changes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green-blue resource management: circular bioeconomy, climate resilience, governance, soci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and biodiversity. To support the design of greener, cooler, more inclusive and resilient cities, all these research fields require inter- and tran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engaging stakeholders in transforming urban engagement and functioning. We summarise main inter-, trans- und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paths for each field and the cross-cutting knowledge areas that can help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many cities face (e.g., modell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urban microclimate). For transforming cities further knowledge is needed on e.g., urban innovation, transition, participation, and more. Finally, we address how the identified research gaps can be implemented (e.g., international coordinated research effort, interdisciplinary networks).  相似文献   

15.
果实是辣椒最主要的经济产出品,因此在长期的栽培选育过程中,较注重对辣椒果实大小、形状、颜色、辛辣味等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通过对有益等位基因及有益突变的利用,可以创新辣椒种质资源,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辣椒新品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辣(甜)椒果实质量、形状、颜色、硬度、辛辣性的基因定位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对辣椒果实性状基础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陈博旻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1):82-83,74,F0003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设计水平,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而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话题。以南昌市动物园为例,对其公共设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得出一些设计规律,希望能对我国公园公共设施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发展薰衣草观光产业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磊  曹均  曹庆昌 《北方园艺》2012,(1):165-167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观光景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人们这一需求,近年来北京地区先后出现10余处以薰衣草为主题的休闲庄园。现针对其中6个庄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北京地区发展薰衣草种植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year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proteomics. As embranchment of proteomics, serum proteomics has been pay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lso. The advanced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in serum proteomics research, which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ology. A great advance has been made in serum proteomics research for seeking associated tumor markers, pharmacy and some non-cance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曾莉 《中国食用菌》2020,(3):204-206
在以食用菌资源为特色的基础上,对食用菌产业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等功能进行深度剖析,利用食用菌产业与地方旅游进行紧密融合,实现食用菌产业链条的延伸。通过旅游开发方案的推广让更多人认识食用菌,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使食用菌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当地经济水平增长,打造绿色、和谐的产业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地球之肺,良好的森林覆盖能有效地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符合社会发展、绿色健康理念的森林康养产业越来越被现代人接受。森林康养是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提升人们的健康为主题,以养生休闲、医疗、康体服务为依托的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模式。本文通过对森林康养的发展历史的研究,从森林康养的兴起、发展进程、创新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旨在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