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防治巢虫方面,推广了清洁巢箱,饲养强群,新脾,人工清除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害,但效果不显著。以后选择中蜂断子期和巢虫盛发期,进行二氧化硫(燃烧硫磺)熏烟巢脾和蜂箱,毒杀巢虫试验,效果较好。即在秋末,将各群抽出一半或2/3巢脾、脱去蜂,集中放进空蜂箱內  相似文献   

2.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17,(11):26-27
一般饲养中蜂的蜂友,对于被巢虫侵害的巢脾,都会舍弃。尤其是用传统古法桶养的中蜂脾,由于无法完整地取出清除巢虫,只得忍痛割爱挖出销毁或者化蜡。  相似文献   

3.
<正>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属螟蛾科,有大小两种,在巢脾上蛀食蜡质,穿成隧道,毁坏巢脾,伤害蜂蛹。中蜂抗巢虫力弱,经常受其危害,是饲养上比较头痛的问题。我们在防治巢虫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4.
杨发松 《蜜蜂杂志》2011,31(9):25-25
根据中、西蜂性状的对比不难发现,中、西蜂的一些优劣性状是可以互补的。例如:西蜂的清巢性强,很少有巢虫危害,它和中蜂容易遭受巢虫危害的性状能够互补;中蜂易烂子,把中蜂出现烂子的脾放入西蜂蜂群中,西蜂会很快把它清除干净,而西蜂蜂群不会受到感染。烂子与不烂子可以互补。笔者在《蜜蜂杂志》上看到有蜂友进行中西蜂混养的报道,于是试着用西蜂来帮助中蜂清除巢虫,帮助中蜂控制烂子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林才 《蜜蜂杂志》2006,26(3):28-29
巢虫是中蜂虫害之首,严重影响、制约着养蜂生产。有效防治巢虫是养蜂生产中一项十分有效的增产获益措施。清流县养蜂试验场经多年精心试验研究,总结了一套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利用巢虫生活、发育各个阶段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分述如下供养蜂生产者参考使用。1选育抗虫品种蜂种能够有效地解决防治巢虫的问题。本人在十几年的养蜂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一种常年分泌黄褐色蜂蜡筑巢的中蜂,具有很强的抗巢虫能力,巢脾上没有发生过巢虫。我观察到此种中蜂有采集树胶进行筑巢的能力,从而能阻碍巢虫对巢脾的危害,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只…  相似文献   

6.
曹蒲成 《中国蜂业》2004,55(2):23-23
巢虫是危害中蜂的一种主要害虫,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以下几种防治巢虫的方法. 一、蜂多于脾,整个巢脾都要爬满蜂.  相似文献   

7.
巢虫是中华蜜蜂巢内的大敌。巢虫会蛀坏巢脾,若蛀食子脾会造成蜂蛹的死亡,它还会损坏蜂箱、巢框,给中蜂饲养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时还能迫使蜂群逃跑。可见能否有效地防治巢虫,是关系到中蜂的生存、发展,蜂蜜的产量,还间接影响山区、丘陵区开花农作物的产量、品质的大问题,绝不可等闲视之。那么怎么防治呢?通过观察、实验、研究,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1首先谈“防”。1.1要选育好蜂种,培育强群,做到一年四季蜂略多于脾(蜂箱里外侧巢框整个面都有一层蜂为准)。好些资料上说蜡蛾在箱底蜡屑中产卵,孵出后再爬上巢脾,这不一定正确。在巢虫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防范巢虫对中蜂的危害,蜂友们习惯采用勤扫箱底蜡屑、割掉陈旧巢脾的方法。实践得知,对防巢虫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蜂箱本身的工整性。蜂箱的工整性好,箱体无裂缝,从蜂巢上掉下的蜡屑不会掉进裂缝里,蜜蜂就容易清除掉在箱底的蜡屑。箱底无蜡屑,巢虫就无处产卵,这样巢虫就难以形成对蜜蜂的危害了。相反,如箱底有裂缝,在巢虫危害高峰期,即使每天对蜂箱进行清扫,蜜蜂同样会遭受巢虫危害,并且整理的次数越多,巢虫危害就越严重。 意蜂极少遭受巢虫危害,除了它的清除能力比中蜂强外,更特别的是箱内所有的大小缝隙都被蜜蜂用蜂胶填…  相似文献   

9.
巢虫(大蜡螟,又称绵虫)是与中蜂囊状幼虫病并列的2大中蜂病敌害之一。巢虫在中蜂蜂巢中隔内蛀食巢脾,使大批蜂蛹"白头"死亡,成为"白头蛹"。被巢虫危害的蜂群,轻者采蜜、育子能力下降,群势受到严重削弱;重则停止产卵,继而全群飞逃[1]。为防治巢虫对中蜂的危害,自1996年以来,我们在贵州省中蜂主产县、黔东南州中蜂野桂花蜜  相似文献   

10.
关振英 《蜜蜂杂志》2006,26(9):27-27
巢虫是中蜂的一大敌害,年年防治,年年难治。多种养蜂书籍及相关报刊杂志上提出众多防治方法,但由于各地气候、蜂种抗巢虫能力及饲养管理方法不同等因素,导致防治效果不甚好。多年来,本人在防治巢虫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也尝试过多种方法,逐渐形成一种适合本地的防治方法,我称之为“冷热兼施法”。我地属于亚热带,夏秋季气温高,蜡螟幼虫发育快,生长周期缩短,虫口密度剧增。这时若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轻则造成蜂群秋衰,冬蜜减产。重则蜂群飞逃或灭亡,蜂场垮场。7月份气候炎热,外界蜜粉源枯竭,蜂群普遍断子,将各群的半数巢脾脱蜂后提出,及时放入…  相似文献   

11.
巢虫 (蜡螟 )是令广大饲养中蜂蜂友头痛的主要虫害之一 ,它蛀食巢脾 ,损伤蛹与幼虫 ,影响蜂群的健康发展 ,严重时蜂群飞逃 ,从而造成损失。本人是位业余饲养中蜂者 ,在实践中发现 ,采用巢框不布线 ,经常换下旧巢框 ,使蜂巢内巢框 (特别是上梁 )使用期尽量不超过 4个月。几年下来 ,均未发现巢虫上脾危害。我每隔 3~ 4个月便结合取蜜 ,将摇过蜜的巢脾沿上梁削下 ,移入事先准备好的新巢框内。将巢脾吊在巢框上 (绑脾法可参照《蜜蜂杂志》1999年第 1期 16页张绪林蜂友介绍的铁皮爪绑脾法 ) ,然后小心地放还原群 ,次日检查并纠正 ,如已粘好 ,去…  相似文献   

12.
怎样防治巢虫呢?根据笔者饲养中蜂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饲养强群。强群蜜蜂密集在巢脾上,可以加强其驱逐蜡螟能力,使它不能在巢脾上活动产卵,杜绝其危害。二、清箱换箱。被蜜蜂驱逐的巢虫,常生活在箱底蜡屑等污物之中,所以要勤扫箱底,将其碎屑和巢虫一起烧毁或深埋。最好在流蜜期前后、入伏前出伏后、越冬前后进  相似文献   

13.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1,30(2):20-20
巢虫以蜂群巢脾内的茧衣、花粉和蜜汁为食,并在巢脾上面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危害幼虫和蛹。意蜂抗巢虫能力强,中蜂抗巢虫能力弱。在低温时,巢虫一般很少发生,高温时,巢虫危害严重,在每年芒种至处暑时,巢虫的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4.
用好巢门塑料隔王片可解决养中蜂的三个难题:一、预防巢虫巢虫难防治,市面上有的防治药物,重了伤蜂,轻了无效,很难把握。用巢门塑料隔王片,大蜡螟进不了箱。将巢门开在有巢脾的一侧,便于工蜂守卫,小蜡螟也进不去,加之蜂多于脾,基本可以防巢虫发生。蜡螟无法从巢门进入,不能在脾上产卵,就不用担心巢虫危害了。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问 :怎样最大限度地降低巢虫对中蜂的危害 ?(江西大余 钟权元 )答 :降低中蜂受巢虫危害的主要措施有 :1 只要有蜜源能造脾时就尽量多造新脾 ,及时淘汰旧巢脾 ;2 在度夏和越冬期要紧缩巢脾 ,做到蜂多于脾 ,不使巢脾因无蜂护脾而暴露 ;3 1 5~ 2 0天要清扫一次箱底 ,在清箱底同时 ,最好能用火燎一下蜂箱 ,烤死躲在箱缝内的巢虫卵及幼虫 ;4 提出的暂时不用的空脾要用硫磺烟熏后密闭保存 ,保存半个月后要再熏一次 ,因为巢虫的卵没有孵化时是熏不死的。养中蜂只要手脚勤快 ,常清扫箱底 ,糊严箱缝和保管好巢脾 ,就不会出现巢虫严重危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因此掌握防治巢虫技术,对中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中蜂饲养管理中,控制巢虫对中蜂群造成的危害,主要从糊牢蜂箱无缝隙、勤扫箱底无蜡屑、饲养强群无脾露3个方面着手。1糊牢蜂箱无缝隙巢虫一般在夏秋两季较多。蜡螟多在夜间从蜂  相似文献   

17.
1 中蜂巢脾的修补方法 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注重巢脾的修造对蜂群管理十分重要.从巢脾的修造质量上能反映出一个蜂场的管理水平. 1.1新脾修造 中蜂易受巢虫侵害,若采用在上梁腹面开设巢础沟加固巢础的办法,则极易成为巢虫的通道,导致巢虫上脾危害;否则,巢础极易与上梁脱离,抖蜂、取蜜,损毁巢脾.采用在距上梁下沿2~3个巢房长度之处再加上一道巢础线的办法,用来粘贴巢础加固巢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一不小心让巢虫上了脾,正常子不多的脾就不要心痛未出的子了,所以应毫不犹豫地抖蜂毁脾,或用水浸法彻底消灭脾上的巢虫,越快越好,以免巢虫爬到其他脾上危害。也可囚王喂糖浆,待巢虫都被蜜蜂逼出巢脾落到箱底后再放王产卵。不过毁脾新造恢复更快。对于巢虫危害,如果只有少量白头蛹,怎么办呢?巢虫是蜂群的寄生虫,无论用什么药物杀,都  相似文献   

19.
巢虫危害蜂群很厉害。它吃食蜂蜡 ,咬毁巢脾 ,在巢脾上作隧道。并且吐丝作成网 ,套在隧道内 ,破坏虫蛹生长。严重者中蜂会全群弃巢而逃。当小巢虫在巢脾上活动时 ,意蜂抵抗巢虫能力较强 ,能口衔小巢虫飞出箱外丢弃。中蜂抵抗巢虫能力较弱 ,只能在巢脾上驱逐小巢虫。小巢虫离开巢脾 ,跌落在箱底。此时如果箱底光滑洁净 ,无蜡屑、房盖可供其潜藏 ,又会东爬西爬 ,爬到巢箱壁 ,沿着箱壁又会爬到巢脾上进行危害 ,蛀蚀巢脾。如果箱底有蜡屑、房盖等物 ,巢虫就能在这里栖身。我们可以利用它这个弱点 ,用长 33cm ,宽2cm的旧纸或旧报纸 ,卷成 3cm直径…  相似文献   

20.
<正>中蜂清巢和抗巢虫力弱,巢虫上脾后蛀食蜡质、蜜汁和花粉,在巢脾上穿凿隧道,吐丝做茧,毁坏巢脾,伤害蜂蛹和幼虫,形成"白头蛹",严重时,造成蜂群不安,甚至迁飞。我对巢虫的防治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抛砖引玉。1综合预防尽量使用新箱、新脾。木制蜂箱设计寿命一般为5年,对超期使用及接近到期的老旧破损箱要及时修补和更换,对无子的老劣旧脾要适时淘汰。饲养强群,并保持蜂多于脾。饲养群势为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