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阐明昆明市重要水源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以昆明迤者小流域3 种不同林分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 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性能。结果表明:3 种典型样地的土壤抗剪强度值差异显著,土壤抗剪强度大小为:云南松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遥3 种不同林地土壤抗冲系数差异不显著,土壤抗蚀指数针阔混交林地最大(39%),桉树林地次之(37%),云南松林地最小(24%)。桉树伊云南松混交林在大雨强和长历时降雨条件下林下土壤抵抗崩解的效果更显著。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3 种不同林地土壤的抗侵蚀特性,得到3 种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的综合评价模型:Y=0.763Y1+0.236Y2,进而得出不同林地的土壤抗侵蚀性强弱排序为:针阔混交林地(0.150)﹥桉树林地(0.127)﹥云南松林地(-0.079),混交林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明显强于纯林。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用地土壤抗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不同林业用地的生态功能,对浙江省湖州市3种天然林和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天然林土壤抗蚀性能均较理想,三者相比,以常绿阔叶林地最强,针阔混交林其次,马尾松林地相对较弱,5种人工商品林地中,早竹和毛竹林土壤抗蚀能力最强,接近或超过马尾松林地;杉木和青梅林地土壤抗蚀能力最弱,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应加强防治措施;茶园土壤抗侵蚀能力也不够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3表2参12。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不同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黔东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3种林地类型不同土层(A:0~15 cm,B:15~35 cm)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种林地类型土壤物理性黏粒(<0.01 mm)含量逐渐增加,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相近,均较大,常绿阔叶林较小;土壤容重逐渐增加,总体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最大,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相近,均较小;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小,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毛管持水量逐渐减小,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种林地类型土壤pH值逐渐增加,但均处于较强酸性水平,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种林地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针叶林土壤全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全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逐渐降低,总体上分别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佛山云勇林场3种人工幼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佛山云勇林场3种林分的生长和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用pH计测定土壤pH;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水解性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以NaHCO3提取土样后,用钼蓝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醋酸钠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情况最好,土壤养分最高;各林地的土壤呈强酸性;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而有效钾含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显著地改善了林地养分状况,常绿针阔混交林对改善土壤养分也有一定的作用.各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辽宁仙人洞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仙人洞自然保护区内阔叶混交林、红松林、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赤松林以及栎类林6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有机碳储量、全氮含量、碳氮比(C/N)及有机碳含量与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壤层次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5.11~47.07 g/kg;不同林分土壤全氮含量为2.83~11.17 g/kg;不同林分的C/N为9.27~28.23,平均值大小为栎类林红松林赤松林日本落叶松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不同林分0~5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小为针阔混交林(230.64 t/hm~2)日本落叶松(210.46 t/hm~2)阔叶混交林(136.26 t/hm~2)赤松林(122.84 t/hm~2)红松林(97.84 t/hm~2)栎类林(68.55 t/hm~2);在0~10 cm土层,各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10~20 cm土层,各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与速效钾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稳定性是一个评价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指标,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林分地上部分指标建立稳定体系,对苏州近郊4种人工林分,应用数学生态学方法,分析冬青针阔混交林、栎树针阔叶混交林、湿地松林和木荷林的林分稳定性。结果表明,多样性并不完全能够代表稳定性;4种林分群落稳定性主要因林分密度不同而异;稳定性依次为湿地松林>冬青湿地松林>栎树湿地松林>木荷林。其中湿地松林可能会发展成为针阔混交林;木荷林中在生长过程中会因竞争产生限制,可能演替形成栎树—木荷混交林;2种针阔混交林在未来演替也可能向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发展;该地区木荷林密度过大,稳定性较弱,应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提高其林分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典型林分土壤抗侵蚀性能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从抗蚀性、抗冲性和抗剪性3个角度进行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研究,并采用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团聚度为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最佳抗蚀指标;土壤团聚度平均值表现为灌木林(37.2%)和农地(42.4%)最优,楠竹林(10.6%)最差,针阔混交林(26.2%)优于常绿阔叶林(19.4%)。在最易被径流冲刷的土壤A层,抗冲刷系数为:常绿阔叶林(6.933L·min/g)灌木林(4.205L·min/g)针阔混交林(3.783L·min/g)农地(3.046L·min/g)楠竹林(0.789L·min/g)。林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以楠竹林最大(25.60°),土壤黏聚力值以灌木林最大(16.51kPa);最易发生剪切破坏的土壤层分别出现在针阔混交林的土壤AB层和B层,常绿阔叶林的土壤B层,楠竹林的土壤C层,灌木林的土壤AB层,农地土壤的B层和C层。综合评价结果为:灌木林土壤抗侵蚀作用最强(得分1.50),其次为常绿阔叶林(1.43),楠竹林最差(0.69)。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南亚热带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针阔混交林(10~11年生和5~7年生)土壤理化指标的差异,探讨了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桉树1代相比,桉树2代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桉树1代和2代容重与孔隙度间差异不显著,桉树2代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水解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土壤pH值、有效磷和速效钾升高.桉树土壤容重、自然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均低于针阔混交林,表明桉树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量变小,而土壤非毛管空隙度和土壤通气性高于针阔混交林,表明桉树林接纳降水和减少地表径流能力优于中幼龄针阔混交林.桉树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水解氮含量均低于针阔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消耗量高于针阔混交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和有效磷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和水解氮相关性最高,表明有机质对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土壤肥力表现为针阔林Ⅰ>针阔林Ⅲ>桉树林Ⅱ>桉树林Ⅳ.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上犹县上备田河小流域连续8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针阔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宜林荒山荒地(对照)5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固土保水能力及其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量和含沙量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类型的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针阔混交林年平均下降率最大,分别为7.4%和22.5%,变化最小的均为宜林荒山荒地。(2)年均径流量与年均土壤侵蚀量均表现为宜林荒山荒地马尾松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与宜林荒山荒地的径流量差异显著(P0.05);针阔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与宜林荒山荒地的土壤侵蚀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针阔混交林与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的土壤侵蚀量差异显著(P0.05)。(3)不同类型的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降雨量、降雨强度对宜林荒山荒地土壤侵蚀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对针阔混交林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滇中地区是长江上游云南段泥沙的主要来源,通过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是区域生态建设的关键内容。在滇中针对人工恢复的云南松林、桉树人工林与自然恢复所形成的荒坡灌草丛、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5种植被类型林型结构、土壤营养状况及控制土壤侵蚀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桉树人工林及云南松林)与自然恢复所形成的植被相比林内结构植物物种单一;人工林下各层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速效氮含量低,表层土壤高碳氧比表明凋落物分解率低,不利于增强土壤的入渗能力;连续4年的土壤侵蚀量、地表径流量、营养元素流失量均表现为桉树人工林及云南松林荒坡灌草丛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养分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组分的易变性、对干扰的反作用、养分的储备及其流动规律等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并对刺槐(R obin ia p seud oacacia)、兴安落叶松(L arix gm elin ii)、油松(P inus tabu laef orm is)和杉木(Cunn ingham ia lanceola ta)4种人工林进行了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林的养分均以钝性储备为主,土壤中的N,P,K,C a和M g养分贮量占整个系统对应养分总贮量的比例均大于92%,而且土壤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亏损(年亏损率0.046%~0.121%),而整个生态系统的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盈余(年盈余率0.005%~0.016%);与其他人工林相比,刺槐人工林为高吸收、高归还、快速循环、养分浪费型(较低养分生产力),其养分流速明显高于其他林地,预示刺槐林在面对微小干扰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但面对严重的干扰时其恢复力较差。同时作者提出,进行生物地球化学分类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用材林林价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用材林林价测算方法概括为三条途径,成本,收益及市价途径。分析了近年来用材料林价测算理论的发展,最后,对利息与利润是否都计入林价及利润率是否随营林过程发生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论长白山森林的采伐与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白山森林是水源用材林,森林覆被率65.2%。森林龄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成过熟林多,更新的幼令林少。一、原始林的采伐更新,应考虑更新树种,森林环境条件,进行生态摸拟。应用生态型的采伐更新方式进行。更新树种为耐阴的云杉、冷杉、红松等树种时,采用择伐方式。更新树种为喜光的落叶松或杨树等阔叶树种时,可采用1—2ha内的小面积皆伐,保证上方光照,以利更新。二、次生林采伐更新方式,可结合改造进行,以窄带皆伐(10—15m宽)或团状择伐为主,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4.
森林旅游具有时空差异性、野趣性、娱乐性、知识性、保健性等特点。在开发森林旅游时,要协调好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的辩证关系,科学地开发、规划、设计和管理森林旅游中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合理森林覆被率与林种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我国深入进行林业经营机制改革,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启动天然保护工程的几个重大实质性的问题,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初步确定了黑龙江省森林被率以51.56%为宜。林种结构确定为:生态公益林占63.20%,商品林占36.80%较为合理,有宜于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和天然林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 ,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森林资源林种结构调整 .该文根据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原则和森林分类经营技术指标 ,结合承德县五道河林场的实际情况 ,调整了五道河林场的森林资源结构 ,商品林的比重由原来的 99% ,下降到 6 1%和 2 5 % ,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后能明显提高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防护林经营及演替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防护林作为吉林省西部第一代防护林是很好的。由于杨树春季风沙干旱时期正处无叶状态,影响防护效益。第二代防护林,应由杨树防护林,樟子松防护林组成的格局更替。第三代防护林,应演替成樟子松防护林,针叶混淆防护林杨树防护林混合的格局。防护片林下应引入亚乔木、灌木,下草,使形成垂直多级郁闭的立体结构,发挥更大生态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外林业政策研究的发展状况及趋向,做了简要的分析论述;依据我国国情和林情的主要特点,分析和阐明了加强林业政策学科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积极开展林业政策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林业政策体系的构成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20.
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在中国还缺乏一套统一的判定标准及区划体系。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体系和中国县级森林经营区划体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区划方法。这样既使得原森林经营区划体系得到了加强和补充,又避免了2个系统独立存在而造成区划成果对森林经营指导意义不强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