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桐子是油材兼用的特色木本油料树种,是一种含有较高的亚油酸的高端保健用油。茶园套种山桐子,可获得具有相得益彰的良好的经济效益。茶叶萌芽期早于山桐子萌芽期,茶园套种山桐子对春茶光照无影响;茶园套种山桐子可降低茶园温度,减弱光照强度,提高茶园的湿度,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增加茶叶叶片水含量,可有效减缓夏秋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延长茶叶采摘期,提高茶叶的品质;茶园套种山桐子,在水分和营养上优势互补,不会造成营养上的竞争关系,保证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茶园套种山桐子,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实现茶叶和木本油料的双收益;茶园套种山桐子,可提升茶园生态效益,增加茶园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2.
茶园套种板栗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园套种板栗的生态效应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的研究表明:茶园套种板栗能调节小气候,使夏季光强减弱22.9%~58.6%,气温降低1~3℃,相对湿度提高1.1%~7.6%,为茶树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套种茶园的茶叶中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较高,酚/氨比值低,改善了茶叶品质。套种茶园的产量与套种板栗的密度有关,以150株/hm~2的套种密度较为适宜,能有效提高茶叶产量和单位面积产值,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松阳县将茶叶、香榧、油茶培育列入三大支柱产业,计划到2020年实现茶叶、香榧、油茶各6666.7 hm^2的规模目标。通过对该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提出种植新品种油茶,大力改造老品种油茶,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农业支柱产业,以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茶叶与香榧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茶叶与香榧的"立体模式"试验,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华市婺城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华市婺城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从用材幼林+套种(玉米、红薯)、竹林或油茶林或香榧+套种三叶青、茶叶+套种山核桃、落叶苗木或幼林+套种(蔬菜、红薯)、杉木林+铁皮石斛、竹林或阔叶林+林下养鸡、竹林或苗木+林下培育食用菌、竹林+竹酒等8种主要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其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铁观音低产茶园进行了改造试验,套种珍贵树种肉桂,以改善茶园土壤肥力,提高茶园内的温湿度,减少茶园病虫害的发生,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质量,提升茶叶品质。结果表明:茶园内套种肉桂,可改变气候,空气新鲜,促进茶树生长,成为有机质茶叶。茶园温度能提高7.2%、湿度提高13%、空气湿度提高3.9%,茶树生长树树高度可提高11.5%、冠幅宽度大能提高14.8%,茶叶生长叶片长度增大20.0%、宽度增宽25.8%、厚度增厚10.0%,制成铁观音茶叶鲜度提高30%,外形紧结沉重,色泽墨绿,汤色金黄,兰花香观音韵。  相似文献   

7.
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是目前普遍推广的高效复合经营模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香榧林0.5、0.7、0.9三种郁闭度下香榧和多花黄精套种前和套种一年后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以及对套种与未套种的香榧林的土壤养分进行检测比较,探讨郁闭度对香榧和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复合经营模式中两种作物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郁闭度为0.7时,套种多花黄精的香榧的新梢生长量、地径增长量、树高增长量、冠幅增长量和单株榧蒲产量相比未套种的香榧分别高出18.97%、14.18%、24.55%、20.79%和40.00%;在0.7郁闭度下,多花黄精的长势最好,香榧的各项生长指标及单株榧蒲产量均较好,复合经营的综合效益最佳;套种多花黄精三年生根状茎一年后,香榧林地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2.73%、52.86%、77.30%、96.90%、88.24%和27.57%,土壤有效磷和全钾的含量分别减少了18.50%和24.57%,8项指标的平均增加幅度为39.07%,远高于未套种多花黄精的土壤;套种多花黄精后,土壤的各项养分含量和酸碱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的促进了香榧的生长。本研究为香榧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香榧-多花黄精复合经营基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茶园套种乡土阔叶树的套种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旺贵 《绿色科技》2015,(4):120-122
指出了建阳市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展开 ,林农对林地自主种植、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建阳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有着茶园文化历史悠久的武夷山相比邻 ,也是建阳市这两年来快速开茶山建茶园的主要原因.随着建阳市茶园的不断开发 ,本着对茶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市政府和市林业部门积极鼓励和引导林农对茶园进行改造 ,套种一定比例的乡土阔叶树."对林茶复合栽培技术、间作对茶园生态及茶叶品质产量影响、茶园生物多样性与无公害治理"等 ,已有多方学者对茶园作了多方位研究 ,得出结论是肯定了营造多样性茶园与纯茶园更生态更有经济效益.就茶园套种阔叶树的苗木大小规格配比的套种经济成本和经济收益进行了分析 ,为建阳市茶农营造生态茶园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遂昌县成片种植2 hm~2以上的香榧林基地进行成活率和保存率调查,结果表明:香榧苗异地移栽,质量受到影响;科学造林规划设计缺失,导致新造林地香榧的成活率不足80%。香榧产业因前期投资较大,产出周期较长,林农资金不足,幼龄期抚育管理不及时,板栗林下套种和裸地造林7 a后的香榧保存率分别为58.37%和47.49%,严重挫伤了林农种植香榧的积极性。为此,建议香榧种植应做到苗木本土化,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做好造林规划设计,提倡采取种养相结合、林内套种的措施,降低幼龄期抚育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茶园套种珍贵用材树种是西双版纳州的一个创新生态茶园种植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套种珍贵用材树种,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为茶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使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不仅可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而且套种的珍贵用材树种经多年经营,也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树种遮荫对香榧幼龄期生长的影响,选择板栗、厚朴、杉木、杨梅4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香榧试验,以同种林分林缘裸露的山地种植香榧为对照。结果表明:林下套种香榧,平均成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树种之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新梢年均生长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且板栗林下套种香榧的新梢年均生长量极显著大于其它3个树种。说明以板栗遮荫最有利于香榧幼龄期生长。  相似文献   

12.
对松阳县香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于2020年4月~2021年6月对选取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4种香榧林进行病虫害调查,包括纯幼苗林、纯幼树林、幼古树林、幼树套种林,分析病害(香榧绿藻、香榧膏药病、香榧枝条黄化)和虫害(香榧瘿螨、白蚁)发生情况。香榧绿藻:纯幼苗林感病率(88.67%)最高,纯幼树林感病指数(0.30)最高;香榧膏药病:纯幼苗林和幼树套种林种未发生此病,纯古树林,纯幼树林感病指数均为0.08,感病率分别为23.33%、14.17%;香榧枝条黄化:纯幼树林、幼树套种林、幼古树林、纯幼苗林感病率分别为27.50%、16.25%、12.50%、8.75%,感病指数与感病率呈正相关;香榧瘿螨:幼树套种林中香榧瘿螨危害率达到31.67%,其余林分中未发现香榧瘿螨;白蚁:幼树套种林白蚁为害率(30.83%)最高,纯幼苗林白蚁为害率(15.83%)最低。5种病虫害在4个不同香榧林中均未出现大规模成灾表现,仅在个别林地中局部发生。  相似文献   

13.
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高山茶园生态建设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一种饮料食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茶叶质量安全十分关注。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对我国茶叶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因此建设生态茶园,生产无公害茶叶,是当前振兴茶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无公害茶园的环境条件,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与管理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永福茶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栽培,园地要选择自然立地条件好,无环境污染.在半山腰营建茶园,山顶上要有森林树木,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开垦茶园时周边要种植隔离林带树木,可隔离各种灰尘危害茶树.树木在光合作用下能吸收大气中的CO2,吐出新鲜空气(O2),确保铁观音茶叶生长无受公害,成为无公害茶叶.茶园要套种珍贵树种阔叶树150株/hm2,能调节茶园里的气候温度,保持茶园湿润;茶园里的树木可让鸟类栖息,以虫治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茶叶生长,提高茶叶质量,保持品牌茶叶,成为放心型铁观音茶叶,使人们饮茶健身美容.  相似文献   

15.
香榧-大豆复合经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2015年在浙江省松阳县开展香榧幼林下套种大豆试验(以不套种大豆为对照),探讨香榧幼林下套种大豆对林地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连续3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种3 a后土壤pH值提高1.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9.4%,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27.2%、12.2%、5.5%。说明香榧幼林下套种大豆能改善林地土壤的酸碱度,并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板栗林下套种香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榧幼龄期耐荫性特别明显,以林分郁闭度0.7~0.9的盛果后期板栗林为香榧幼龄阶段的蔽荫条件,开展板栗林下套种香榧。香榧龄期生长缓慢,对板栗的生长、产量及采收等没有影响,并且通过林下套种,可节省遮阳材料和抚育成本。经5~10a后,板栗林开始衰退,此时香榧幼树需光量开始增加,通过对板栗林的缩剪及淘汰,逐步演替为香榧林,并开始初果,可大大缩短树种更新时间。  相似文献   

17.
景宁香榧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榧产业是我县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对景宁香榧产业现状分析,指出景宁香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景宁香榧产业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骆红阳 《绿色科技》2021,(5):172-174
指出了“中国香榧之乡”浙江省东阳市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栽区,香榧种植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香榧文化源远流长。通过建立香榧文化园、创建香榧特色小镇、推进香榧饮食文化,东阳市大力弘扬香榧文化,带动森林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分析了东阳市香榧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香榧产业发展的规划思路,以期推动香榧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遂昌县发展香榧产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推动生态建设的作用,同时对遂昌发展香榧产业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适应性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遂昌发展香榧产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加快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香榧的药用营养、经济价值及临安市香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了临安市存在的香榧产业发展香榧苗木繁殖技术落后、成活率低、苗区管理粗放、采收时间过早和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并结合临安目前香榧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合理规划造林地、加强苗区管理、提高香榧林农的专业素质、调整香榧栽培模式等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