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马铃薯品种(系)的耐热性。【方法】以22份马铃薯品种(系)为研究材料,马铃薯出苗后分别对其进行26、30℃的高温胁迫,以22℃为对照;分别处理20、40 d后,测定株高、叶面积、茎粗、结薯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对高温的响应各不相同,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马铃薯总体表现为株高、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Pro含量增加,植株茎粗和叶面积减小,结薯数减少;30℃高温胁迫下的叶面积明显小于对照和26℃高温胁迫,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也随之增大。隶属函数综合排序前5位为镇薯1号、滇薯187、青薯10号、云薯401和滇同薯1号。【结论】隶属函数综合排序前5位的品种(系)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可作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耐热性的良好试验材料,为揭示高温胁迫下马铃薯的抗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马铃薯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明确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块茎的适应性,为马铃薯抗性品种筛选以及制定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目前生产上商业化推广的4个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龙薯4号、龙薯12号、克新17号)块茎为试验材料,采用年龄-阶段特定两性生命表,测定不同品种块茎上马铃薯块茎蛾的发育历期和种群参数,以评价马铃薯块茎蛾在不同品种上的适应性。【结果】取食不同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期、蛹期和雌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克新17号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期(15.18 d)和蛹期(8.10 d)相较于取食其他3个品种(夏波蒂、龙薯4号、龙薯12号)长,而雌成虫寿命(8.46 d)较短。另外,取食同种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雄成虫寿命普遍高于雌成虫。取食不同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单雌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夏波蒂(235.06粒)和龙薯4号(254.48粒)的马铃薯块茎蛾单雌产卵量显著多于取食克新17号(165.71粒)。取食不同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和平均世代时间(T)等种群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取食克新17号的马铃薯块茎蛾的rλR0值(r=0.108,λ=1.125,R0=26.513)均显著低于其余3个品种,T值(30.28)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在幼虫选择性取食试验中,1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尤为偏好龙薯4号和夏波蒂,对克新17号选择性最低, 并随着龄期的增长,选择性逐渐降低。【结论】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薯块的适应性不同,在夏波蒂和龙薯4号上适应性较好,龙薯12号次之,克新17号种群建立水平最低。在马铃薯块茎蛾危害严重区域,可以考虑选择种植马铃薯块茎蛾适应性较低的品种,作为田间抑制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已在云南、贵州、四川3省7县(市)发生危害,产区内多个种薯基地受到传播威胁。通过西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的抗性鉴定、分子标记检测及田间抗性评价,明确已知抗病基因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马铃薯金线虫应急防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良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云南马铃薯金线虫群体对15份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室内盆栽接种,计算最终单株孢囊数和相对感病性,根据抗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抗性评价;同时利用57R和TG689分子标记鉴定抗马铃薯金线虫H1,以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BCH分子标记为对照;并于2020年和2021年在云南省昭通市开展两年度的田间试验,在播种前和收获后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孢囊,计算播种前初始群体密度(Pi)、最终群体密度(Pf)及平均繁殖系数(Pf/Pi)。马铃薯现蕾至始花期测定株高,收获时测定产量。【结果】15个马铃薯主栽品种中的云薯505、宣薯5号、会薯15号、会薯19号以及云薯304共5个品种为高抗品种,马铃薯金线虫基本不能在这些品种上繁殖;丽薯6号、宣薯6号...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按薯形分级是提高其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边缘信息的薯形检测方法。从马铃薯BMP图像中提取R、G、B分量,利用R+G-B构建灰度图像,经开、闭形态学处理和二值化处理后,运用canny算子检测出边缘点信息;最后利用最大横径与最大纵径的比值作为形状特征参数,建立马铃薯薯形的预测规则。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判断马铃薯薯形,为在线检测马铃薯形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按薯形分级是提高其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边缘信息的薯形检测方法。从马铃薯BMP图像中提取R、G、B分量,利用R+G-B构建灰度图像,经开、闭形态学处理和二值化处理后,运用canny算子检测出边缘点信息;最后利用最大横径与最大纵径的比值作为形状特征参数,建立马铃薯薯形的预测规则。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判断马铃薯薯形,为在线检测马铃薯形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钾处理下异源表达AtCIPK23基因对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鄂薯3号(W)及其转AtCIPK23基因的株系L1、L23和L34为材料,通过试管薯诱导体系,研究马铃薯试管薯在不同钾浓度处理下的单瓶结薯数、薯块直径以及植株和试管薯的钾含量,试管薯淀粉与蔗糖的含量。【结果】2mmol/L和10mmol/L处理下,L1、L23和L34的单瓶结薯数、薯块直径均高于对照W,且植株和试管薯的钾含量,试管薯淀粉与蔗糖的含量均高于对照W。正常钾(20mmol/L)处理下,对照与转基因各株系间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异源表达AtCIPK23基因提高了马铃薯试管薯对低钾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南方冬作区中早熟马铃薯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筛选的8条ISSR引物,对33份广西各地应用的马铃薯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8条引物共扩增出46条条带,其中有29条呈多态性,平均多态性带比率为63.0%。33份马铃薯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45~1.00000,平均相似系数为0.809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9000附近,33份马铃薯品种(系)可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有4个品种(系),分别是DE03-34-6、JL03-786、中薯19号和中薯18号;第二大类仅有中薯6号;第三大类包括龙脊1号和DE03-79-1两个品种(系);余下的26份品种(系)聚为第四大类。在分类中,部分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如中薯13号和中薯14号、中薯18号和中薯19号可聚为较近的一类,说明ISSR分子标记能够正确地按马铃薯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结论】供试马铃薯品种(系)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中的遗传距离选择亲本,为南方冬作区中早熟马铃薯育种亲本的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新品种,采用等距分级法对8个参试马铃薯品种进行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中薯3号营养品质最优,华薯16号产量最高,中薯685综合指数最高。综合产量和营养品质来看,中薯685为最优品种,其次是华薯16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合作88、丽薯6号、宣薯2号及会-2)为试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及对照条件下分别测定分析马铃薯各品种苗期、现蕾期和盛花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幅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4个马铃薯品种的总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处理(CK)不同差异显著性降低,各马铃薯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值均较CK不同差异显著性增加;结合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幅及指标变幅的模糊隶属函数结果分析认为:现蕾期干旱胁迫对合作88的影响最大,苗期干旱胁迫对丽薯6号、宣薯2号及会-2的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大,盛花期干旱胁迫对4个马铃薯品种的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因品种和干旱时期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块茎质地品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马铃薯块茎质地综合评价有利于对马铃薯加工品质性状的细分和准确定位用途,辅助马铃薯品种的选择和选育,同时加快马铃薯产品的开发。【方法】 以主栽马铃薯品种块茎为材料,采用穿刺、二次压缩(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和剪切3种质构检测模式分析块茎质构参数:穿刺距离、穿刺起始力、穿刺速度、压缩形变量、压缩速度、压缩间隔时间、压缩起始力、剪切起始力和剪切速度;根据最佳质构测试参数测定8个不同品种块茎质地参数,分析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和块茎品质评价最佳质地参数。【结果】 鲜块茎穿刺最优参数:探头型号为圆柱金属探头(TMS 2 mm Steel),穿刺距离为2 mm,起始力为2.5 N,检测速度为50 mm·min-1;TPA压缩最优测试因素(鲜/熟):鲜、熟块茎圆柱体样品直径和高度均为10—15 mm,检测探头的选择对鲜块茎质地无显著差别,熟块茎最优探头型号为圆柱铝制探头(TMS 36.0 mm Aluminum Cylinder);最优参数(鲜/熟):形变量50%/60%,检测速度60 mm·min-1/80 mm·min-1,间隔时间6 s/10 s,起始力均为0.7 N;剪切最优参数(鲜/熟):长方体样品(30 mm×15 mm×10 mm),探头型号为轻型单刀探头(TMS Perspex Knife Edge),检测速度均为60 mm·min-1,起始力为1 N/0.5 N。不同品种块茎相关性分析表明,弹性与薯皮脆性存在显著相关性,与穿刺和剪切其他质地参数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鲜块茎穿刺、TPA压缩与剪切质地参数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0.410—0.959);熟块茎TPA压缩和剪切质地参数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0.441—0.952)。【结论】 穿刺、TPA压缩和剪切质构检测模式适合鲜块茎质地品质的客观评价,其中,薯皮硬度、薯皮脆性、TPA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和剪切硬度可作为比较鲜块茎质地差异的重要参数;TPA压缩和剪切质构检测模式适合熟块茎质地品质的客观评价,其中,TPA硬度、粘附性、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剪切硬度可以作为比较熟块茎质地差异性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干旱胁迫对冬播马铃薯现蕾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主栽的马铃薯品种合作88、丽薯6号、宣薯2号及会-2为试验材料,在冬播马铃薯现蕾期测定干旱胁迫和对照处理的各马铃薯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各叶绿素荧光指标变幅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冬播马铃薯在现蕾期干旱胁迫下,4个马铃薯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和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均较对照(CK)处理降低,但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较CK处理增加;供试的4个马铃薯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与未经干旱处理的对照组Fv′/Fm′值均小于Fv′/Fm′;4个马铃薯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是:会-2宣薯2号合作88丽薯6号。【结论】现蕾期干旱胁迫对冬播马铃薯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综合评价马铃薯品种的最优方法,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安顺市农业科学院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种分析方法均能对品种进行较全面的评判,但2种方法的综合评判结果存在差异;在赋予相同权重的情况下,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品种加权关联度间差异在0.00%~35.34%,而DTOPSIS法得出品种间品种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值差异在0.00%~56.79%,说明用DTOPSIS法分析可供选择的变异范围更广,更能体现品种间差异和反映品种优劣,比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适合用于马铃薯品种的综合评价。中薯早37号、中薯26号、中薯早34号3个品种在2种评价方法中排名靠前,即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在马铃薯品种综合评价时选用DTOPSIS法比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适合;在11个马铃薯品种中,中薯早37号、中薯26号、中薯早34号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当地推广品种或后续试验参试品种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块茎损伤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筛选马铃薯块茎耐损伤种质,为损伤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理想材料。【方法】选用104份马铃薯品种(系),了解其表皮擦伤、内部损伤和损伤变色3个损伤指标并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表皮擦伤远大于内部损伤,内部损伤大于损伤变色。系统聚类分析把104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的3种损伤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结论】3种损伤对块茎整体损伤的影响程度为:表皮擦伤>内部损伤>损伤变色,而且得到块茎整体损伤耐性理想的品种(系)类群。简化了损伤性状的研究,为后续的损伤性状研究提供了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量子神经网络和组合特征参数的玉米叶部病害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量子神经网络和组合特征参数的玉米叶部病害识别方法,以提高玉米叶部病害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方法】应用K_means硬聚类算法对玉米叶部病害图像进行彩色图像分割,得到彩色分割图像,分别利用提升小波变换和灰度共生矩阵从彩色分割图像中提取颜色和纹理特征参数,利用多重分形分析从灰度图像中提取病害的形状特征参数。【结果】根据提取的组合特征参数,利用量子神经网络进行玉米病害分类识别,对玉米灰斑病、玉米普通锈病和玉米小斑病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2.5%、97.5%和92.5%,高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的识别率(分别为90.0%、90.0%和92.5%)。【结论】设计的方法可用于玉米叶部病害识别,并为其他农作物病害的智能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侵染源对马铃薯生长及干腐病发生的影响,以及播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效果,为宁夏马铃薯干腐病综合防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以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两种方式,并用杀菌剂进行种薯拌种或不拌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其干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对马铃薯生长和干腐病的发生均具有影响,其中种薯接菌T1-1处理的出苗率为89.55%,株高为54.19 cm,低于其他处理,而子代薯块平均病薯数为8.95个,发病率为34.00%,病情指数为20.64,远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土壤接入菌源量的增加,马铃薯生长指标呈递减趋势,而干腐病发病呈递增趋势;种薯药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生长指标均高于不拌种处理,其干腐病发病均低于不拌种处理。【结论】 种薯带菌是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药剂拌种可减少子代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马铃薯对不同形态铁肥的响应程度,为完善马铃薯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陇薯7号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在田间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对马铃薯进行喷施硫酸铁(T1)、硫酸亚铁(T2)、柠檬酸+硫酸铁混合(T3)、柠檬酸+硫酸亚铁混合(T4)、螯合铁EDTA Fe Na(T5) 5种不同形态铁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马铃薯块茎内源激素水平、产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铁肥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块茎中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降低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含量,使马铃薯产量增加5.41%~27.39%,马铃薯块茎淀粉、VC、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4.60%~32.95%,3.42%~6.33%,19.18%~40.41%和16.21%~56.75%。【结论】叶面喷施不同形态铁肥可以不同程度地调控马铃薯块茎内源激素含量,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以螯合铁EDTA-Fe Na(T5)和柠檬酸+硫酸铁混合(T3)肥效较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引进的具有优良田间农艺性状的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探究贮藏环境对马铃薯块茎内成分及全粉色泽品质的影响,丰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种质资源.【方法】将引进的11个马铃薯种质材料分别贮藏在4、25℃条件下0、60、120 d后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测定材料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特性,分析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与块茎和全粉色泽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在25℃贮藏120 d时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最大.短时期内6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影响的程度显著大于25℃贮藏环境,而在长时间12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的变化具有抑制效应.在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色泽的变化与块茎内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相关,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其全粉的光泽度越暗.【结论】马铃薯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全粉色泽显著相关,是判定全粉加工型品种的重要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01040.63和CIP397067.2是适合全粉加工的潜在品种及优良亲本材料,可有效补充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有利于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合理制定主食化专用品种宁薯16号在宁夏中部干旱带适宜的灌溉制度,为其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灌水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水量单因素试验,设置5个梯度灌溉定额处理。【结果】灌水量和株高表现为正相关关系,6月29日测定株高,处理5最大,为56.8 cm。马铃薯在现蕾期处理1较处理5根系生物量多66.7%,但地上部生物量处理5较处理1多97.4%,但在8月20日,处理4较处理5的地上生物量多7.4%。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均为处理4,分别为3279.4 kg/667m~2和80.41%,水分利用效率WUE处理1最大,为11.81 kg/m~3,较最小值处理5高29.7%。马铃薯品质随着灌水量增加,各指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灌溉定额小于4500 m~3/hm~2时,淀粉、蛋白质和多糖等指标的含量较大。综合以上各因素,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结论】宁夏中北部干旱地区推荐处理3(灌溉定额为4500 m~3/hm~2)作为马铃薯主食化专用品种宁薯16号的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究低温胁迫下不同生理指标对耐寒性评价的影响。【方法】以16份马铃薯盆栽苗为材料,离体叶片置于程序降温仪进行低温胁迫,测定植物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供试材料的耐寒性。【结果】耐寒性强弱排序依次为:‘黄麻子’‘AV1’‘F170’‘AV9’‘华彩1号’‘陇薯8号’‘acanle-4’‘中薯11号’‘396034.268’‘300046.22’‘中薯8号’‘冀张14号’‘陇薯7号’‘acanle-6’‘E1’‘634777’。【结论】综合分析可知,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马铃薯耐寒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有效缓解生产中 GA3 浸种催芽所导致的甘薯细苗、弱苗问题,研究 GA3 与 6-BA 复配 浸种处理提升薯苗品质的可行性。【方法】设 1、5、10 mg/L GA3 单独浸种及其分别与 5 mg/L 6-BA 复配后浸 种处理,命 名为 G 组与 GB 组,另设清水浸种(G0,CK1 )和 5 mg/L 6-BA 单独浸种(G0B,CK2 ),共 8 个处 理,研究其对甘薯品种‘心香’薯块萌芽、薯苗生长形态、单苗质量、干物质率及薯苗采收量的影响。【结果】 1 mg/L GA3 浸种处理对调控甘薯萌芽与薯苗生长形态效果最好,薯块平均根眼萌动数达 11 个,总芽数达 16.33 个, 平均苗高达 8.80 cm,苗基部直径为 3.01 mm。随着 GA3 浓度升高,苗基部直径、单苗质量、干物质率均变小, 薯苗品质变差。在 GA3 与 6-BA 复配处理后,薯苗品质得到有效改善,且 GA3 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10 mg/L GA3 与 5 mg/L 6-BA 复配浸种处理提升薯苗品质效果最好,苗基部直径为 3.40 cm,干物质率最高,且单苗质量 相对 GA3 单独浸种处理有所提高。两个处理均可有效提高薯苗的采收量,且差异较小,其中 GA3 单独处理组 G1+G5+G10 的采收量为 282 株,但薯苗品质较差,而 GA3 与 6-BA 复配处理组 G1B+G5B+G10B 的采收量为 281 株, 薯苗品质明显改善。【结论】综上,6-BA 对于高浓度 GA3 浸种催芽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具有一定的缓解,使得薯 苗茎秆粗壮、干物质率提高、种苗品质提升,且以 10 mg/L GA3 与 5 mg/L 的 6-BA 复配处理对甘薯品种‘心香’ 缓解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