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6月,广西某县一羊场检出布鲁氏菌阳性,怀疑当地暴发了羊布鲁氏菌病疫情。为确定病因,控制疫情,减少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采样检测等方式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此次疫情涉及该县2个乡镇3个行政村10个养殖场户;这10个阳性场户间有流行病学关联,存在混牧、公羊共用和销售调运羊只等情况。调查认为,违规引种而引进感染动物,不按规定对调入动物实施隔离饲养,养殖户生物安全意识差,是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次疫情警示,相关防疫部门应加强防疫知识及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意识和依法落实防疫主体责任意识,加强隔离饲养,避免混牧和公羊共用,依法规范引种、调运动物等行为。  相似文献   

2.
2021年5月,湖南省长沙市发生一起人布鲁氏菌病疫情,确诊病例有共同暴露史,均接触或食用同一养殖场的羊胎衣。为确定疫情源头,防止疫情蔓延,消除疫情传播风险,通过现场走访询问、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人确诊病例的共同暴露养殖场开展了畜间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养殖场饲养的山羊为外地调入且未经检疫,调入后出现疑似布鲁氏菌病症状并死亡;经实验室检测,存栏山羊的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89.66%;相关人员普遍缺乏布病认知,防范意识不足,存在徒手接触羊流产物等情况,以及有食用羊胎衣的习俗。调查认为,养殖户外购未经检疫的羊是本次疫情的源头,相关人员布病防护意识低,对布病缺乏认知,导致感染。疫情确诊后,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按规定对存栏羊群进行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栏舍进行全面彻底清洗消毒,依法查处违规调运等行为,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疫情警示,需要严格落实动物检疫和调运监管制度,做好监测预警,深化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逐步净化消灭布病。  相似文献   

3.
2020年4月,湖南省吉首市一羊养殖户主确诊为布鲁氏菌血清学阳性。为查找感染来源,采用现场问询、实地察看、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该养羊户及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户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患病养殖户与其中一个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户有从外省市引种情况,而其他3个关联场户均从这2个场户调入过羊群;对5个羊养殖场户全部的226只羊进行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结果 4个场户检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11.5%(26/226)。经羊群调入路径推测,羊养殖场户从外省市引种传入病原的可能性较大,其他养殖场户通过公共区域放牧和调入羊群导致疫情扩散。疫情提示,养殖场户应做好规范引种、隔离饲养及个人防护工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做好产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管。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掌握江华县牛羊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2017年-2018年,江华县扎实开展了动物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工作,共监测规模牛(羊)养殖场(户)138个,检测血清样品7209份,阳性样品1份,个体感染阳性率为0.014%(1/7209),群体阳性率为0.72%(1/138)。对阳性场区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了果断处置,布病监测取得了显著成效,布病流行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掌握阎良区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牛羊布病)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加强牛羊布病疫情风险分析评估,为牛羊布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2018年对全区牛羊规模养殖场户和部分散养户组织开展了牛羊布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辖区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为0.07%,群体阳性率为0.19%;2018年辖区畜间布病羊只个体阳性率为1.54%,场群阳性率为4.31%;牛个体阳性率5.45%,场群阳性率28.57%。结果表明,辖区内牛羊布病点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牛羊布病净化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加大牛羊布病防控工作投入,切实落实畜间布病以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对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威胁。为了解全球畜间布病流行及分布情况,完善我国布病防控策略,收集了近几年国内外畜间布病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了畜间布病的流行特点。研究发现畜间布病病例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畜间病例在多省份被发现且流行率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在参考国际布病净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布病防控策略,如加强监测及经费投入、养殖管理和引种检疫、宣传引导和防控培训、疫苗接种及阳性动物扑杀、布病净化等方面的工作,以期为我国畜间布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当前我国畜间和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疫情情况比较复杂。为了全面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回升势头,近期农业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了一次对东北和华北地区布病疫情情况的摸底调查。结果表明,布病疫情形势严峻,人间布病病例持续增加,畜间疫源依然存在,防控布鲁氏菌病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8.
2022年1—3月,烟台市报告19例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给全市布病防控与净化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解烟台市畜间布病流行现状及饲养管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养殖场(户)的牛羊引入购进、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管理及意识行为等进行调研。同时,采集牛羊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确诊。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6份。结果显示,99.40%(165/166)受访户牛羊购自省内,75.30%受访户购买牛羊有检疫证明,56.02%受访户购买动物销售方能够提供布病检测报告。73.49%养殖场(户)具备消毒设施,并能定期消毒。78.92%受访户了解布病,6.02%受访户有喝生牛羊奶习惯,8.43%受访户自己屠宰牛羊。经布病抗体检测,牛群体阳性率为2.50%,个体阳性率为0.20%,羊群体阳性率为2.50%,个体阳性率为0.30%。本次调研掌握了烟台市牛羊调运监管、饲养管理、意识行为及畜间布病感染情况,为防范布病散播风险指明了方向,为布病防控及非免疫净化区建设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掌握高陵区畜间布病分布及流行情况,通过对全区牛羊养殖场(户)抽样监测和发放并填写《畜间布病基线调查问卷表》方式进行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全区牛羊布病的个体阳性率为0.011%,群体阳性率0.18%;牛羊养殖场(户)在布病防治上普遍存在防疫意识淡薄,防护和消毒措施不到位等情况。调查为今后开展布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析庆阳市畜间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评价依据.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0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操作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共检测羊、牛、猪、犬血清共计209 864份,检出布病阳性血清1415份,阳性率为0.67%.  相似文献   

11.
2020年由于十堰市2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为查明2例人间布鲁氏菌病之间的联系、了解传播途径以及发展趋势、评估传播风险、科学处置畜间疫情,通过走访、监测、实验室检测等技术手段开展畜间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共监测关联山羊804只,检出布病阳性31只,扑杀33只,总结了导致疫情发生的原因是人员缺乏防护意识,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而导致人畜之间的传播,针对此病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当地的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数上升比较明显,严重危害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全面了解畜间布病发生现状,科学判断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确保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沂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3.
正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新疆常见、多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全疆畜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哈密市畜间布病疫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哈密市的布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哈密市畜间布病分布状况和流行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展布病防控工作,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6年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畜间布病监测工作。本文对畜间布病疫情防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镇雄县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布病在人畜间传播。对全县17个乡(镇、街道)97个养殖场(户)1 090份羊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复检。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74份,检出阳性场9个,总个体阳性率为6.79%(74/1 090),总群体阳性率为9.28%(9/97)。镇雄县羊布鲁氏菌病风险较大,应加强疫病防控,积极采取检疫净化措施,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减少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布鲁氏菌病琥红平板凝集试验和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反应方法,对采自祁天峻县织合玛等十个乡镇的种公羊血清,进行了布氏杆菌血清抗体的监测。监测结果:3,456份种公羊血清中,检出布病阳性血清22只,阳性率为0.64%。同时对该地区布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种公羊存在布病感染,需引起相关业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伊吾县羊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点和净化效果,依据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的方法,2017—2021年连续5年对伊吾县养殖场户所有牛羊采集血样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共检测牛羊血清样品1040792份,检出阳性样品7005份,平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宋魁  马长宾  黄新  崔蕾  韩猛立 《兽医导刊》2016,(24):120-121
本文通过查阅2000年~2015年新疆畜间布鲁氏菌病调查文献资料,从布病流行及防控历史、近15年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及分布特点、畜间布病疫情反弹的主要因素及防控建议等3个方面对新疆畜间布病流行分布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期为今后新疆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沙坡头区1950—1980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概述,资料记载表明,沙坡头区50~70年代畜间布病流行较为严重。为此,多年来经过采取检疫、免疫、淘汰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后,有效的控制了布病的发生和流行。1990—2010年,采取了以监测为主的防制措施,并结合采取无害化扑杀和免疫预防的方法。21年的监测数据表明,羊和猪布病在部分年份内检出阳性感染畜;黄牛无阳性畜检出;奶牛在部分年份内检出阳性感染畜,阳性率较高,且检出的阳性畜均为调入奶牛。监测结果提示,对调入动物的布病防制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的布病综合防治机制,有效遏制人间布病疫情的流行与蔓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12个旗县市区以报告有人间布病病情的自然村和畜间有布病阳性畜的村为单位,开展了人间布病血清学普遍筛查工作。病例判定均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取广西某地5个县(区)603户的山羊布鲁氏菌病疫情情况,查明引起布病流行的因素,笔者采集了3903份血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设计布病流行因素调查表,对603位山羊养殖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布鲁氏菌病在山羊群间流行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5个县(区)中有3个县、16个养殖场检测出布病病羊,县(区)平均阳性率为2.26%~4.01%。公羊阳性率为33.33%,母羊阳性率为27.78%,育肥羊阳性率为11.32%。引起布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养殖者在引进种羊时未按引种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备案、隔离检验,流产胎儿、胎盘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地消毒不严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