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 马、驴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是雄性配子异型(一种精子含X染色体,一种含Y).含X、Y染色体的精子的生产数量相等,因此与卵子结合的概率也基本相同,从而后代的性比接近1:1。据此,在马匹人工授精的实践中,若将马、驴的两性精子分离,便可达到性别控制的目地。作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家禽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禽性别决定的研究表明:目前对家禽性别决定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除性染色体理论外,尚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平衡理论,而性别最终是由基因决定的。近年来在探索W染色体上DNA特异序列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没有发现类似Y染色体上的SRY片段。在人工诱导性腺分化控制家禽性别实验中,发现以免疫学方法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效果较明显,尤其是芳香化酶抑制剂作用较稳定,但用于生产还有一定距离。家禽性别决定的有效控制最终取决于对家禽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本质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畜牧生产中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与性别有关,如肉、蛋、奶、丝、茸等的生产,都希望让特定性别的家畜进行生产,而一旦这个设想变为现实,则将会给畜牧生产乃至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据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有关性别控制的研究。对后代性别控制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477年)。19世纪末Cuenot(1899)否定了性别由妊娠条件决定的看法,开创了性别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学说。20世纪50  相似文献   

4.
家畜有雌雄两性之别。雌畜卵巢产生的含有 X 性染色体的卵子与雄畜睾丸中产生的含有X 性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发育成的是雌性个体,与含有 Y 性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发育成的是雄性个体。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性别的称做性别决定.卵子受精后开始分裂,发育成长为具有各种组织器官的个体,其中的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很多生产性能与性别有关,如产蛋或产奶,另外有些遗传疾病也是伴性遗传的。因此,如果能够对动物性别决定的过程了解清楚,进而有效地控制动物的性别,就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动物早期的性腺发育过程按时间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由基因决定原始性腺发育为睾丸或是卵巢,称之为性别决定;第二步在睾丸和卵巢分泌的不同激素的作用下最终分化为雌性或雄性表现型,称之为性别分化〔1〕。本世纪以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使得人们从本质上对性别决定有了一些较为清楚的认识,对性别决定的研究已经从形态学向配子发生和胚胎形…  相似文献   

6.
性别控制与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性别决定原理和性别控制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性别决定基因,不同精子的分离方法、胚胎的性别鉴定以及孤雌生殖法。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了其中一些实用方法,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畜牧生产中,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研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生物学过程,受到一系列性别决定基因的调控。前期的研究发现,主要的性别决定基因有Zfy基因、SRY基因、Sox9基因、Dmrt1基因、WT1基因、SF1基因以及Gata4基因等。论文对哺乳动物尤其是家畜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以Sry基因为主效基因,同时,还受其他基因级联作用调控。主要性别决定的基因有Sf1基因、Wt1基因、Wnt4基因、Dax1基因等,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LAMP法鉴定胚胎性别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畜的性别控制(Sex Control)目前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分离X与Y精子,以此决定受精时后代的性别;另一方面是通过鉴定胚胎的性别,以控制出生后代的性别比。性别控制一直是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一项重要课题,对畜牧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按照生产需求控制家畜性别,以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赵贵宝 《广东奶业》2009,(3):35-35,26
胚胎性别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使雌性动物按照人类的意愿生产特定性别后代的一种繁殖新技术。自然条件下,哺乳动物后代的雌雄比例基本为50:50。由于畜牧生产中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与性别有关,如肉、蛋、奶、茸等的生产都希望让特定性别的家畜进行生产,才能加快发展,提高效益,因此,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有着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的后代性别选择往往引起社会的关注。在畜牧业养殖生产中,公母畜个体在生长速度及生产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人们往往希望后代是雌性,以满足经济要求,因此早期性别鉴定技术十分关键。有性精液技术在后代性别选择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目前对含X、Y精子的鉴定方法尚不十分准确。为快速鉴别猪的性别,研究建立了一种可靠、准确、简便的猪DNA样品双重PCR性别鉴定的方法。首先从NCBI获得了猪X性染色体特异性遗传基因A激酶锚定蛋白4(AKAP4)和Y染色体特异性遗传基因性别决定基因(SRY)的序列,设计双重PCR引物,测试引物的特异性扩增产物;之后对双重PCR扩增条件进行升级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反应条件,确定了反应的灵敏度;最后对20个猪DNA样品进行了盲检,性别鉴定结果均正确,准确率高、灵敏度高。实验获得的双重PCR方法为今后猪生产中性别鉴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精子和卵子受精时,就决定了动物后代的遗传性别。雌性卵巢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卵子和雄性卵巢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发育为雌性,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发育为雄性。家畜很多重要经济性状都与性别有关,如肉、蛋、奶、茸和麝香等的生产。而且,在家畜和人类,还存在许多与性别有关的疾病。因此,性别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动物繁殖界和医学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3.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受精之前控制和受精之后控制。前者是通过对精子的体外干预,使在受精之时便决定了后代的性别。后者是通过对胚胎性别进行鉴定,从而获得所需性别的后代。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控制后代的性别比例可增加选种强度,加快畜禽育种进程,同时也可提高珍稀动物的繁殖、保种进程;其次,通过控制胚胎  相似文献   

14.
家蚕性别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家蚕性别决定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家蚕的性别是由W染色体决定的。人们从传统的研究中推定 :有一个雌性化基因Fem位于W染色体的某一特定部位上 ,但这一基因还没有被克隆出来。近来的研究发现 ,在家蚕中存在着果蝇dsx基因的同源体基因Bmdsx,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像果蝇的dsx基因一样 ,家蚕的Bmdsx基因主要通过性别特异性剪接起作用。尽管家蚕的上游性别决定基因与果蝇的上游性别决定基因大不相同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下游基因dsx (doublesex )。从W染色体到Bmdsx基因的分子级联的确定 ,以及…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家畜,不同性别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不尽相同,于是人们萌发了得到自己想要家畜性别后代的想法,即性别控制。家畜性别控制,是指在人为干预下,获得与人们意愿相符合性别的家畜后代,在改变畜群性别比例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这在畜牧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以位于雄性Y染色体短臂上被称为SRY基因为调控中心、多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包括初级性别决定和次级性别决定,前者是由染色体决定性腺的发育方向,后者通常是指由性腺分泌的激素决定性腺以外的身体表型,即第二性征。本文主要论述了参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与调控的相关基因、可能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7.
早在40年前,Bridges就指出,两性染色体的组间有明显区别的动物,其性别决定可从数量基础上作出解释。即性别是由所具有的“性染色质”的量所决定的。但由于发现了更多的染色体间并无明显差异的异性动物,故这一提法又被修改为:性染色质间质量上的差异。目前虽对动物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仍有不少人从细胞学的角度进行,但从分子水平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细胞学研究所能及的详细程度,对性别决定机理的染色体概念已代之以基因来作出解释。尽管现在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遗传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近来发表的几篇报道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成功地将包含有Sry基因的14KbY—染色体片段通过显微注射导入XX雌性受精卵,使这种整合了Sry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实现了性反转。这  相似文献   

18.
<正>在畜牧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生产效益,除了采用合理的营养方法和良好的饲料管理等技术之外,人们已把目光投向了控制家畜的性别上。特别是乳牛和家禽的养殖场,人们期望得到更多的雌性后代。目前,哺乳动物特别是家畜的性别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即受精前的性别鉴定和胚胎鉴定,前者主要指分离X与Y精子,在受精时便决定了性别;后者是通过鉴定胚胎的性别,以影响出生的性别。在目前比较成熟的几项动物性别  相似文献   

19.
家畜性别决定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性别控制是指人为方法使成年雌性动物按人们的意愿生产出特定性别后代的技术。近年来,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家畜性别控制的意义、性别决定原理以及方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2):47-50
为了有效地控制绵羊的后代性别,选取3只健康和繁殖性能正常的成年雄性湖羊,1只湖羊作为对照组,另外2只湖羊分别采用质粒p LL3.7-A、p LL3.7-B对Zfy mRNA基因进行干扰,采集精液并利用人工授精与216只母羊进行配种,观察母羊及后代繁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湖羊的后代性别比例发生明显的偏移,雌性比例达64%以上,而子代的初生重、繁殖性能等均无变化。结论:干扰Zfy基因生产绵羊性控精液的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在生产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