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研究了济南市南部山区几种林分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持水量、渗透性能、抗蚀性能等指标,探讨了不同林分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作用,为以后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和林分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刺槐林地土壤抗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刺槐是黄土高原最主要的水土保持造林树种,山西、陕西、甘肃、辽宁、河南等省均有大面积分布,发挥着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过去对刺槐林在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方面的作用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我们自1981年到1983年对陕西省渭北地区刺槐林地土壤抗侵蚀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土壤抗侵蚀能力可分为抗蚀性和抗冲性两种,前者指土壤抵抗迳流对土壤分散和悬浮的能力;后者指土壤抵抗迳流的机械破坏和推移的能力。抗蚀和抗冲是土壤的两种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3.
抚仙湖流域磷矿区主要植物群落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8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群落的抗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能力以及与土壤抗蚀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出水土保持效应较优的植物群落。研究表明:竹林群落和旱冬瓜林群落的抗径流能力和抗土壤侵蚀能力较强,可作为该地水土保持的先期植物群落。荒草地和矿渣废弃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抗侵蚀性差,应进行植树造林和加强封育管理。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桉树林、灌木林的土壤抗侵蚀性稍逊于竹林和旱冬瓜林,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时可适当考虑。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3种30a生典型树种刺槐、侧柏和栓皮栎林为对象,研究各人工林地及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样地土壤质量指数。结果表明:1)侧柏林种植对土壤粘粒体积分数和孔隙度的提高作用最大,刺槐林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土壤粉粒及含水率,栓皮栎林对土壤硬度降低作用最大;2)侧柏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积累作用最大,刺槐林对土壤速效磷增加作用最好,而栓皮栎林则有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累积;3)综合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得到侧柏、刺槐和栓皮栎林地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1.42,0.99,0.53。刺槐、侧柏、栓皮栎等3种树种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质量,且不同水土保持林土壤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华北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构建中,可以选择侧柏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湖南省攸县境内的不同水土保持林对土壤抗侵蚀性能的影响,本文从林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抗蚀性能和土壤抗冲性能3个方面来进行对比研究。测定其林地0~20 cm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水稳定指数、渗透系数、土壤团聚体占土样百分比和抗冲指数几个指标,进而分析不同林分类型之间的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土壤的物理性状来看,楠+桤木+枫香混交林的容重和孔隙度均比其他两种林分要好;从土壤的抗蚀性能来看,3种不同林分的水稳性指数大小按照大小顺序为楠+桤木+枫香混交林枫香+栾树+桤木混交林杉木+柏木+马尾松混交林,楠+桤木+枫香混交林的渗透性能优于杉木+柏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枫香+栾树+桤木混交林,且3种林分的水稳性指数与渗透系数均大于荒坡地;从土壤抗冲性能来看,土壤总团聚体占土样百分比和土壤抗冲指数按照楠+桤木+枫香混交林枫香+栾树+桤木混交林杉木+柏木+马尾松混交林的大小排列顺序,且指标均大于荒坡地。  相似文献   

6.
以川北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和农耕地)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并探讨土壤有机质与抗蚀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增加,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现出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农耕地的规律;土壤有机质与绝大多数土壤抗蚀性指标呈显著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能较好地表征土壤抗蚀性,慈竹林对于提高研究区土壤抗蚀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沱江上游深丘地区不同立地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与其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物理性状各因素及草本盖度、林分类型、郁闭度单独及综合对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产生的影响,找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影响土壤抗蚀性、渗透性的主导因素,并结合当地情况初步探讨了成因,以期为土壤改良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该地区人为干扰严重,整体上土壤砂性较重,土壤物理结构较差,不利于保水保肥;2)该区影响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的主导因素为林分类型和林下植被盖度,其中混交林提高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改良土壤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对钱塘江源头地区8种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抗蚀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根系特性进行了测定。经主成分分析,从8个用于表征土壤抗蚀性的指标中,筛选出反映研究区土壤抗蚀性的3个最佳指标为:水稳性指数、﹥0.25 mm水稳性团粒、﹥0.5 mm水稳性团粒;对植物根系特性与土壤抗蚀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 mm细根能有效提高土壤抗蚀性,在表征根系的参数中,根体积和根表面积能更好反映根系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侧柏麻栎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济南市南部山区侧柏麻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状、渗透性、抗蚀性及水文效益的研究与分析,初步总结出,侧柏麻栎混交林比侧柏纯林及麻栎纯林可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强土壤抗蚀性,提高水文效益,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为豆科丛生灌木,根深叶茂,繁殖容易,抗旱抗蚀,保土力强,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先锋灌木树种,可解决肥料、饲料、燃料,改良土壤。佳县位于陕西北部,紧靠黄河西岸。除北部为风沙区外,其余均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群众历来有种植柠条的习惯。1953年前有柠条林两万多亩,到1973年底发展到7.7万亩,占全县造林总面积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水保林树种结构的调整及其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中油松纯林比例过大造成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性能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开展了树种结构调整研究。20多a的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经调整后,松毛虫危害减轻,水土保持性能提高,植物多样性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有虫不成灾"、稳定性强的林分。  相似文献   

12.
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及效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营养、土壤科学和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营建技术,并对其效应及演变进行了监测,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选择出适应于该区的先锋、速生和伴生树种,其主要代表种为肯氏相思、红胶木和红锥。(2)严重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不仅缺乏大量元素,也缺乏微量元素,B的缺乏特别典型,显著地影响尾叶桉的生长。(3)种植模式显著影响水土保持的效果,以乔灌草模式效果好。(4)组装配套技术营建的水土保持示范林,使“烂头山”当年植被覆盖率提高40%以上。既能在短期内减少水土流失,又能改善林地环境条件让慢生树种生长,最终形成多树种混交和稳定有效的水源涵养林,可望逐渐向地带性植被群落演变。  相似文献   

13.
大红山铁矿林草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裸地为对照,分别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土壤的渗透性,土壤中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地表径流及土壤流失量等进行了定点定量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地与草地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渗透性和降低土壤水分含量;能通过提高土壤抗蚀性、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来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效益。研究结果还表明,林地和草地减少侵蚀效益较好,裸地的土壤流失最严重。与裸地相比,林地和草地对地表径流的控制率达到63%~89%,对土壤流失的控制率达到69%~94%。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油茶林分生态功能效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对木材林群落生态功能和效益的评估层出不穷,但对经济林油茶的生态功能及生态效益,却未见,本研究用抽样方法在湖南油茶林产区抽取样地80块,实测单木1960株,测定油茶立地因子和生态因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侵蚀模数等,计量油茶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迳流能力,并进行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5.
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功能。从森林植被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从各国的研究成果来看,普遍认为森林覆盖率的减少可以增加流域产水量;森林植被可以减少径流泥沙含量并能有效改善溪流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6.
金佛山方竹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佛山方竹(Chimonbambusa utilis)不仅是材、笋两用竹种,而且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优良竹种,但以往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为了较系统地揭示方竹蓄水保土的功能。本次对金佛山方竹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的蓄水保土功能加以调查;同时为了便于比较还结合调查其它的林分。通过研究其结果: 1.林冠截留量: 方竹>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 2.枯枝落叶层蓄水量亮叶水青冈—方竹林>方竹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 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方竹林>亮叶水青冈—方竹林>马尾松林>枫香×麻栎林从而,本研究将为防护林建设中重视竹子的功能与作用,为适地适竹,合理选择与配置树种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水土保持林价值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贵州实际出发,运用经济管理学理论和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在系统分析水土保持林价值构成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能满足以树种(类型)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林价值计算模型。在为水土保持林价值的评估、征占、置换、流转、买卖等活动提供计量、计价依据和方法的同时,还为水土保持林所有者和经营者提供了增加效益的方向与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水土保持林的配置、设计原则以及营造技术 ,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为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吴钦孝  刘国彬 《林业科学》2001,37(5):140-144
土壤侵蚀是造成环境退化的一个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因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日积月累的结果使得植被生存的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 ,导致植被衰退 ,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 ,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 ,土壤肥力降低 ,土壤蓄水能力减弱 ,植被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如此以往使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状态。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与该区植被覆被率低有密切的关系。据“七五”统计 ,主要水土流失区现有森林面积约 2 5× 1 0 6hm2 ,其中人工林占 40 %左右 ,有林地森林覆盖率仅为 9 3% ,而且能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森林覆被率仅为 7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