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庆财 《兽医导刊》2016,(8):104-105
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十分相似,哺乳仔猪一旦感染,症状明显,表现呕吐、腹泻、脱水、运动僵硬等症状,呕吐多发生于哺乳和吃食之后,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人工接种仔猪后12~20h出现腹泻、呕吐于接种病毒后12~30h出现.腹水和运动僵硬见于接毒后20~30h,最晚见于90h.腹泻开始时排黄色粘稠便,以后变成水样便并混杂有黄白色的凝乳块,腹泻最严重时排出的粪便几乎全部为水份.呕吐、腹泻的同时患猪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症状的轻重与年龄的大小有关,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以内的哺乳仔猪常于腹泻后2~4d内脱水死亡,死亡率为50%,仔猪出生后感染本病死亡率更高.断奶猪、育成猪症状较轻,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佳,腹泻可持续4~7d,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病情况2015年3月15日,四川某规模化猪场(400头种猪)10~20日龄哺乳仔猪出现腹泻、体温41℃~41.5℃,急性死亡,高死亡率。哺乳仔猪断奶后转到保育舍,陆续出现扎堆、被毛粗乱、精神萎靡、眼结膜模糊、采食下降、渐进性消瘦、体温持续40.5℃~41℃,耳尖、臀部、腹部皮下出血,发病率达到92.5%以上,死亡率36%,使用很多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显著。母猪、公猪采食、饮水正常,未出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一)铁元素的重要性铁元素是羊的生命活动中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它是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多种氧化酶的重要原料。如果羔羊体中缺乏铁元素,就会导致羔羊出现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并伴有下痢、生长发育不良等缺铁性贫血症状。据相关资料显示,初生羔羊体内储备的铁元素仅有40~50mg,而哺乳羔羊正常生长发育每天约需要8~12mg的铁,羔羊通过哺乳  相似文献   

4.
仔猪球虫病是指新生仔猪寄生虫性腹泻病,以仔猪严重腹泻、脱水和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与黄痢和白痢有相似之处,不易区别,常呈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现将一起仔猪球虫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6年7月初,厦门某猪场饲养200多头仔猪,其中哺乳仔猪(7~21日龄)和保育舍断奶后5~10d的仔猪出现腹泻、脱水。饲养员和猪场兽医都误认为是细菌感染而发生的黄、白痢,先后使用诺氟沙星、痢菌净、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注射、拌料和饮水,均不见效。以后陆续发病,发病率100%,死亡率达6%~15%。2临床症状7~21日龄哺乳仔猪发生腹泻,一般腹泻持续4~8…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哺乳仔猪腹泻病已成为猪场尤其是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仔猪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常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日,河北某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1160头)的哺乳仔猪发生腹泻,死亡率高达70%以上,笔者现将具体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发生腹泻的猪为3~10日龄,开始的1~2天内排出黄色稀便,逐渐发展为灰色水样稀便,有的呕吐、有的有神经症状,腹泻仔猪迅速出现脱水、消瘦,死亡率高达70%以上。个别母猪出现乳房炎、子宫炎,体温升高到41℃~42℃,采食量下降,大部分母猪采食正常,没有临床症状。猪场断奶母猪配  相似文献   

6.
河北某种猪场 ,存栏基础母猪 1 2 0头 ,后备母猪1 0头 ,种公猪 8头 ,育成育肥猪 470头 ,仔猪 3 2 0头(最小日龄仅为 6日龄 )。 2 0 0 0年 2月 8日开始暴发传染性胃肠炎 ,感染率近 1 0 0 %。经采取严格的消毒、补液措施后 ,8~ 1 0天疫情平息。死亡 9头 ,均为仔猪 ,死亡率不足 1 % ,损失较小。报告如下。1 症状  2月 8日 ,发现 1头种公猪采食量减少 ,继而出现呕吐 ,随后拉稀。第 2天 ,又有其它公猪和肥猪出现相同症状。第 3天 ,肥猪全被感染 ,母猪零星出现呕吐拉稀症状 ,随后波及全群。病猪症状相同。哺乳仔猪首先呕吐 ,呕吐发生于哺乳之后…  相似文献   

7.
<正>铁元素是羊的生命活动中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它是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多种氧化酶的重要原料。如果羔羊体中缺乏铁元素,就会导致羔羊出现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并伴有下痢、生长发育不良等缺铁性贫血症状。据相关资料显示,初生羔羊体内储备的铁元素仅有40~50mg,而哺乳羔羊正常生长发育每天约需要8~12mg的铁,羔羊通过哺乳每天可从母乳中获得的铁元素一般不足1mg,因此出生后未采食其他  相似文献   

8.
等孢球虫是仔猪球虫病最重要的原虫病,该病以仔猪严重腹泻、脱水和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一起病例,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3年7月初,某猪场饲养的仔猪800多头,哺乳仔猪(7~21日龄)和保育舍断奶后5~10天的仔猪出现腹泻、脱水。开始,饲养员和猪场兽医都误认为是细菌感染而发生的黄、白痢,先后使用土霉素、诺氟沙星、痢菌净、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注射、拌料和饮水,均不见效。以后陆续发病,发病率100%,哺乳仔猪20多天,断乳仔猪在断奶后5~10天病情严重,死亡率达6%~15%。2临床症状7~21日龄哺乳仔猪发生腹泻,一般腹泻持续…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发热、脑脊髓炎等。感染本病后,肥育猪、成年猪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哺乳仔猪有脑脊髓炎、败血症和消化道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6d。病毒对热、甲醛、乙醚、紫外线敏感,0.5%~1%氢氧化钠溶液可  相似文献   

10.
杨涛 《中国动物检疫》2014,31(11):12-15
[目的]2013年11月底至12月上旬,厦门市某猪场的一间产房兼保育猪舍出现了大规模的仔猪发病和死亡情况,为了找出引起病症暴发的可能病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特点进行描述,对发病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断奶仔猪袭击率为85.7%,病死率为66.5%;哺乳仔猪袭击率为60.3%,病死率为54.9%,断奶仔猪的发病风险是哺乳仔猪的1.4倍(95%CI:1.3~1.6);从饲养密度看,高床上每栏饲养15只以上的断奶仔猪的发病风险是每栏饲养15只及以下的断奶仔猪的1.6倍(95%CI:1.4~1.8);从母猪每窝产子数看,产床上母猪1胎产子8只以上的哺乳仔猪的发病风险是1胎8只及以下的哺乳仔猪的1.2倍(95%CI:1.04~1.4)。[结论]结合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这可能是一起仔猪应激反应引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暴发事件。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建议场主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1导致母猪流产性疾病的种类1.1猪瘟繁殖障碍型孕猪感染后可不发病,但长期带毒,并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孕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或新生仔猪先天性头部和四肢颤抖。存活的仔猪可出现长期病毒血症,一般数天后死亡。1.2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高峰期一般持续8 ̄12周,主要临诊症状为:妊娠母猪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哺乳仔猪死亡率高。在两周内,可出现产死胎数量超过20%;流产、早产数超过8%;周龄内仔猪死亡率大于25%;母猪出现中等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11月下旬,我县一猪场哺乳仔猪发生以12~15日龄整窝出现腹泻、神经症状、喘气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当时该猪场共有哺乳仔猪5窝。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确诊为仔猪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混合感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及流行情况2011年11月20日开始,该猪场哺乳仔猪首先出现腹泻症状,即  相似文献   

13.
1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8月下旬,我县一养殖小区新引进的乳牛出现高热、流涕、结膜潮红等症状,几天之内先后有多头牛出现同一症状,发病率达30%,由于防治不及时,有病牛死亡现象。随后全县多处报告有相似病例出现。该病主要发生于壮年黄牛和乳牛,黄牛易感,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发病率较低,流行速度较快。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接诊44头病牛,治愈42头。治愈率95.5%,死亡2头,死亡率4.5%。2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极度萎顿,被毛竖立,不食,反刍停止,哺乳母牛发病泌乳量急剧下降,高热至40℃~42℃,眼睑肿胀,眼结膜出血潮红、惧光、流泪。鼻镜干燥,鼻流…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减轻热应激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必迁  周安国 《养猪》2011,(2):21-23
为探讨中药复方减轻热应激对母猪的作用效果,试验选择胎次相同、品种一致、预产期相近的长大妊娠母猪24头,随机分为0.3%中药复方1组、0.3%中药复方2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8头,测定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断奶至发情间隔及哺乳仔猪日增重。结果表明,中药复方1和2都显著提高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显著降低断奶至发情间隔;方剂1显著提高哺乳仔猪日增重,方剂2组哺乳仔猪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虽然差异不显著,但有提高的趋势。方剂1组母猪哺乳7~12 d和哺乳13~22 d断奶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方剂2组,断奶至发情间隔显著短于方剂2组;在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及哺乳仔猪日增重上,方剂1组与方剂2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有提高的趋势。因此,中药复方1和2对缓解母猪热应激都有一定效果,且方剂1优于方剂2。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6)
正2016年3月笔者应邀前往福建南平某猪场诊治疾病。据场内兽医讲述,哺乳仔猪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并伴有吐奶及神经症状,经临床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伪狂犬病(PR),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福建省南平地区某猪场饲养母猪300头左右,年出栏生猪5 400头左右。从2016年3月初开始有部分母猪在妊娠后期出现流产,还有部分母猪所产仔猪出现腹泻、吐奶和神经症状,甚至整窝小猪死亡。哺乳仔猪发病率60%左右,病死率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某猪场40日龄~50日龄的保育仔猪由哺乳料转喂小猪料就开始陆续出现体温升高、顽固性腹泻,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很差,病猪不久脱水、消瘦、死亡,统计发病率为40%,死淘率为8%。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感染所引起的保育猪腹泻。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特别是使用了高敏药物丁胺卡那霉素等和微生态制剂,结合补液和加强营养调理,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某规模化猪场的哺乳仔猪出现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为主的病症。病猪腹泻特点及治疗措施如下。1特点1.1易感猪日龄扩大,2~20周龄猪均可发病(包括哺乳母猪)。1.2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病猪呕吐,水样腹泻,其他症状不明显。1.3免疫、反饲(强毒免疫)防治效果不好。1.4腹泻易复发,有的猪场反复发作4次以上。1.5腹泻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最长可达半年。1.6季节气温高的情况下腹泻依然发生。1.7母猪也有轻微的腹泻症状和食欲减退。2防治2.1生物安全措施发病单元搞好生物安全措施,减少新发病例,减缓腹泻传播速度,确保无发病单元免受感染,加强无发病单元猪的补料教槽和清洁工作。  相似文献   

18.
黎建堂  欧帮彬 《养猪》2007,(3):77-77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浅表性皮炎,多发于哺乳仔猪或早期断奶仔猪。猪感染后4~8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表皮脱落、皮肤裂隙中皮脂及血清渗出形成黑色的皮痂,最先出现在额头,后波及全身形成油脂猪。规模化猪场猪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底到 1 998年初 ,本病在豫北地区广泛流行 ,且主要危害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病死率达 95 % ,个别养猪场哺乳仔猪和断奶不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达 1 0 0 % ,给豫北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症状本病发生后 ,4月龄以上的猪多表现为体温升高 (41℃至41 5℃ ) ,精神不振、咳嗽、打喷嚏、流鼻液、减食等症状 ,一般 1周后自愈。部分妊娠母猪出现流产和死胎。而对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不久的仔猪则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间有呕吐和腹泻 ,继而出现神经症状。病猪兴奋不安 ,乱跑乱撞 ,转圈运动 ,步态不稳 ,突然倒地 ,四肢强直 …  相似文献   

20.
2019年4月8日,周宁县某猪场5窝1周龄的哺乳仔猪在口角、眼睛周围的皮肤出现红斑,部分猪全身被毛呈油脂状,气味恶臭,严重感染的猪出现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仔猪渗出性皮炎,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