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罗宁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54-57
为探明不同遮光度下的南方红豆杉生长规律,采用3处理3重复的不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处理1:强遮光>60%(Ⅰ型);处理2:弱遮光40%~60%(Ⅱ型);处理3:全光照(CK),分析遮光度对其生长的影响;通过解析南方红豆杉标准木,分析其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遮光度显著影响15a生的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幅,显著影响造林保存率,但对高径比、冠径比无显著性影响.15a红豆杉的年平均胸径生长量0.99cm,年平均树高生长量0.40m,年平均材积0.0033m3,属中度速生树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胁迫对巨桉幼树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及巨桉对Cd的富集特征。【方法】2018年5-9月,以1年生巨桉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Cd含量处理,即0 mg/kg(CK)、12.5 mg/kg(T1)、25 mg/kg(T2)、50 mg/kg(T3)、100 mg/kg(T4),10月测定各处理植株的株高、地径并收获全株,测定各器官(吸收根、运输根、主干、枝条、叶)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Cd含量,计算各器官的Cd富集系数以及不同处理Cd转运系数。【结果】(1)随着Cd含量的增加,巨桉幼树株高、地径净生长量均呈下降趋势,且T2~T4处理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总生物量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随着Cd含量的增加,巨桉幼树各组织器官内N、P、K元素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3)随着Cd含量的增加,植株各器官中Cd含量总体均呈增加趋势,且在同一Cd处理水平下,各器官Cd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吸收根>运输根>主干>枝条>叶。(4)随着Cd含量的增加,吸收根的Cd富集系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运输根的Cd富集系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主干、枝条和叶的Cd富集系数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Cd含量的增加,Cd转运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巨桉幼树对Cd的转运能力有限,但其生长迅速,即使在高含量Cd胁迫下生长并未受到明显抑制,说明巨桉幼树对Cd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可以初步确定巨桉为重金属Cd污染地区土壤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肥料对辣木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盆栽辣木幼苗,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氮(处理1)、磷(处理2)、钾(处理3)、复合肥(处理4)和不施肥(CK)5个处理,1个月后测定辣木幼苗地径、株高、叶片、抽芽、冠幅和产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处理3有利于辣木幼苗地径的增长,比CK高24.4%(P 0.05);处理4对辣木幼苗株高和枝叶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比CK高56.8%和76.9%,(P 0.05);处理2对辣木幼苗抽芽有显著促进作用,比CK高53.8%(P 0.05);各施肥处理对辣木幼苗叶片大小没有显著影响(P 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肥料对辣木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盆栽辣木幼苗,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氮(处理1)、磷(处理2)、钾(处理3)、复合肥(处理4)和不施肥(CK)5个处理,1个月后测定辣木幼苗地径、株高、叶片、抽芽、冠幅和产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处理3有利于辣木幼苗地径的增长,比CK高24.4%(P 0.05);处理4对辣木幼苗株高和枝叶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比CK高56.8%和76.9%,(P 0.05);处理2对辣木幼苗抽芽有显著促进作用,比CK高53.8%(P 0.05);各施肥处理对辣木幼苗叶片大小没有显著影响(P 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铅(Pb)胁迫对杉木幼苗生长与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及Pb的富集与转移特性。【方法】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CK)、250 mg/kg(T1)、500 mg/kg(T2)、750 mg/kg(T3)、1 000 mg/kg(T4)和1 500 mg/kg(T5))Pb胁迫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杉木幼苗的形态(株高、地径)、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各器官(吸收根、运输根、主干、枝、叶)中氮(N)、磷(P)、钾(K)、Pb含量,计算各器官的Pb富集系数和不同处理的Pb转运系数。【结果】①随着土壤中Pb含量的增加,杉木幼苗株高、地径净生长量以及总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各处理株高净生长量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T4、T5处理地径净生长量和总生物量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②随着土壤中Pb含量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T5处理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小于CK,其余各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各处理间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③随着土壤中Pb含量的增加,杉木幼苗各器官的N、K元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地下部分P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地上部分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吸收根、运输根、枝、叶P元素含量均显著大于CK。④随着土壤中Pb含量的增加,杉木幼苗各器官中Pb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同一Pb胁迫处理下,各器官Pb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吸收根、运输根、主干、叶、枝。⑤随着土壤中Pb含量的增加,杉木幼苗各器官Pb富集系数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处理间Pb转运系数无显著差异。【结论】杉木幼苗对Pb的转运能力有限,但在低含量Pb胁迫环境中生长受到促进,由于杉木生长迅速,因此可将其作为低含量Pb污染地区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6.
杉木播种育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荫伟  李洁荣  黄连桂  麻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82-17584
[目的]探索杉木苗木生长量与育苗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培育杉木壮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7.5万、45.0万、52.5万、60.0万株/hm^2 4个处理和1个对照(75.0万株/hm^2)进行不同密度杉木播种育苗试验,研究杉木苗木生长量与育苗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年生杉木播种苗37.55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78.38%和50.16%;播种苗45.0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75.68%和43.61%;播种苗52.5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67.58%和35.74%;播种苗60.0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62.16%和20.98%。从培育良种壮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考虑,以52.5万~60.0万株/hm。的育苗密度为佳,产值达26.25万~30.00万元/hm^2,适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该研究为培育优质杉木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促进造林后植株旺盛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开顶式塑料薄膜气室设施条件下,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研究4年生盆栽牡丹品种‘凤丹白’生长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对高CO2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各自生长环境下,处理组OTC1[(1000±100)μmol/mol CO2]和OTC2[(700±100)μmol/mol CO2]的净光合速率在整个处理期间均高于对照组CK[(400±50)μmol/mol CO2]。处理30d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OTC1和OTC2分别比CK高125.78%、73.29%;处理60 d时,OTC1和OTC2分别比CK高135.34%、117.71%;处理90 d时,OTC1和OTC2分别比CK高261.10%、71.01%;处理120 d时,OTC1和OTC2分别比CK高239.49%、73.02%。生长量方面,处理60 d时,OTC1和OTC2的株高、单叶面积、基茎、株鲜质量、株干质量分别比CK增加8.61%、16.68%、2.56%、9.48%、9.63%和4.12%、6.35%、0.64%、5.56%、7.08%;处理120 d时,OTC1和OTC2的分别比CK增加8.41%、9.64%、2.50%、14.76%、9.20%和5.88%、12.90%、1.87%、10.52%、7.78%。CO2浓度增加,导致牡丹品种‘凤丹白’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水分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福氏紫薇粗生长和冠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田间栽培条件下,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福氏紫薇粗生长和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处理组合8对福氏紫薇胸径和地径生长效果最好.该处理下,5年生福氏紫薇扦插苗胸径达到4.33 cm,生长量为2.33 cm;地径达到7.72 cm,生长量为4.94 cm.(2)处理组合7最有利于福氏紫薇米径和冠幅生长.该处理下,米径达到5.16 cm,生长量为2.83 cm;冠幅达到2.79 m,生长量为1.29m.(3)不同的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福氏紫薇粗生长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为氮>磷>钾,对福氏紫薇冠幅生长的影响效应大小为氮>钾>磷.根据租生长综合指标和冠幅k值分析,确定最有利于福氏紫薇粗生长和冠幅生长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300 g/株、100 g/株和100g/株.  相似文献   

9.
以凤仙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一层遮阴(遮光度为45%,简称S45)、二层遮阴(遮光度为70%,简称S70)、CK(全光照)对凤仙花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45和S70的凤仙花株高分别增加了48.02%、34.16%,叶片数分别减少了8.28%、68.98%;两个遮阴处理组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分别比CK增加了1.31、1.39 mg· g-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净光合速率分别减少了0.93、4.52μmol· m-2· s-1,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0.01);S45和S70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比CK减少了18、19 d,植株成活率分别降低了17.63%、33.75%,同时,CK、S45和S70在盛花期当日的平均开花量分别为2.78、4.20、3.50朵·株-1,至观测结束,CK、S45和S70的平均结实量分别为89.13、112.29、54.00个。因此,适度的遮阴有利于增加凤仙花植株的单株开花量,提高凤仙花的观赏价值,而过度的遮阴则会对凤仙花的生长甚至繁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肥料配比对柚木幼树生长及叶片养分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为确定适宜的柚木施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柚木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5种配比施肥处理(0.25 kg/株氮磷钾复合肥+0.25 kg/株钙镁磷肥(T1)、0.25 kg/株钙镁磷肥+2.50 kg/株有机肥(T2)、0.25 kg/株氮磷钾复合肥+0.25 kg/株氧化镁+10.00 g/株硼肥(T3)、0.25 kg/株氮磷钾复合肥(T4)、0.25 kg/株氮磷钾复合肥+1.50 kg/株钙镁磷肥(T5)),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施肥处理柚木幼树生长量及叶片养分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的施肥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与CK相比,不同配比施肥处理均可以提高柚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增量,其中均以T5处理柚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增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44.81%,82.02%和108.72%。②与CK相比,不同配比施肥处理柚木叶片全N、全K、交换性C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叶片全P、交换性Mg含量显著提升,叶片N/P值显著降低。③与CK相比,不同配比施肥处理均可以提高柚木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其中T5处理叶片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④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显示,5种配比施肥处理的肥料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为T5>T3>T2>T1>T4。【结论】5种配比施肥处理均可促进柚木叶片对钙、镁、磷营养元素的吸收与累积,加快叶绿素的合成,促进柚木幼树生长量的增加,其中0.25 kg/株氮磷钾复合肥+1.5 kg/株钙镁磷肥为最佳肥料组合。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对烟株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烟株农艺性状,各处理株高、叶片数和节距大小顺序均为T3>T2>CK>T1,不同处理中下部叶叶面积大小顺序均为T3>T2>T1>CK,上部叶叶面积大小为T2>T1>T3>CK。随着秸秆还田数量增加,烟叶亩产量和亩产值也随之增加,T3亩产量和亩产值最大,分别达到了148.6kg/亩和4043.5元/亩,较CK分别增长了6.8%和7.7%,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北沟林场目标树经营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目标树经营对目标树生长、林分结构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树经营促进了目标树的生长,目标树与对照优势木生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营2、4、6 a,目标树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优势木高21.11%、19.69%、19.21%,目标树平均树高分别比对照优势木高15.76%、28.46%、29.35%,目标树平均单株材积比对照高42.36%、40.05%、39.65%。目标树经营2、4、6 a,目标树的胸径定期生长量、树高定期生长量、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均大于对照优势木。随着经营时间增加,胸径分布在不断变化,对照中小径阶株数量百分比偏多,目标树经营中径阶株数量百分比偏多,目标树经营林分胸径分布相对于对照向右偏移,目标树经营林分14 cm及以上径阶株数量百分比比对照林分高57.08%。随着经营时间增加,目标树经营林下灌草物种数量呈现增加趋势,对照林下灌草物种数量呈减少趋势。经营2 a,目标树经营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高连年生长量(第2年)早3 a,材积连年生长量(第8~9年)早3 a,在前10 a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分别约为1.23 cm、1.42 m、0.0037 m3)始终比纯林(分别约为0.81 cm、1.00 m、0.0027 m3)大;且3种混交林直径、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厚杉>厚竹>厚油混交林,说明凹叶厚朴与杉木混交能很好地促进凹叶厚朴的生长,混交效果最好,其次为凹叶厚朴绿竹混交林,再次为凹叶厚朴油茶混交林,最差的为凹叶厚朴纯林。  相似文献   

14.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株高、果穗穗长及穗粗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穗粒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秃尖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氮素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处理2、4达到显著水平,处理3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2、3、4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3、4比处理1(CK)分别增产10.6%、14.6%和10.9%;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经济效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和构树幼苗生长的影响,选择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退耕还林区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4种不同处理(施复合肥处理为NPK,炭肥混施处理施肥量相同,按施炭量为土壤干质量的1%、2%、4%分别记为RH_1、RH_2、RH_4)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构树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施炭量处理都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率和总孔隙率,增加了土壤自然状态下的质量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且随施炭量的增加变化越显著;单施肥处理和3种施炭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各养分含量随着稻壳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处理和3种施碳处理对植物株高胸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与CK处理相比,仅RH_4处理对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增加有显著影响。可以说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构树苗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及根系发育,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巨桉种源/家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 2 0 2个澳大利亚巨桉种源 /家系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 :参试家系的生长量、冻害等级、干形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同时综合评选出速生、抗寒、干形良好的巨桉优良家系 16个 ,4 .5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达 9.7m、10 .4cm、0 .0 35 9m3 ,年均生长量达 2 .3m、2 .2cm、0 .0 0 80m3 ,分别比CK1(巨桉 )提高 2 0 .9%、2 1.3%、6 1.7% ,比CK2 (尾巨桉 )分别提高 38.7%、4 2 .6 %、12 4 .3% ;遭受持续 8d历史低温- 7℃ ,平均冻害等级Ⅱ级 ,干形等级为Ⅰ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Pb环境下樟树生长的影响及生理调节机制,为菌根化樟树幼苗在Pb污染环境下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2年生幼苗为材料开展盆栽试验.设置AMF处理和Pb浓度2个因素.AMF处理分接种与不接种(CK),接种菌种为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Pb浓度分4个梯度,分别是0、1、2、4 mmol/L.测定幼苗生长(株高、地径、根系形态、生物量)和生理(抗氧化酶、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指标.[结果]在4种Pb浓度中,接种AMF显著促进樟树幼苗的株高、地径和根系生长,并提高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按照Pb浓度梯度,接种组幼苗与CK组相比,株高分别增加145%、141%、155%、96%,地径分别增加73%、61%、59%、53%,总生物量分别提高4.6倍、4.59倍、5.57倍、3.65倍,均以4 mmol/L的Pb浓度处理下增加最少.AMF接种处理也显著影响樟树幼苗的生理指标.在所有Pb处理中,接种组与CK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减少(无Pb处理除外),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结论]Pb胁迫环境下AMF能够促进樟树幼苗生长,调节其生理活性,提高其耐Pb能力.同时,这种促进效应受到Pb浓度的影响,浓度较高时促进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处理A:全面劈草清杂+垦复+施肥;处理B:全面劈草清杂+垦复;处理C:全面劈草清杂;CK:不抚育)进行毛竹林出笋量及生长量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对毛竹出笋成竹量及新竹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试验以处理A的平均出笋数、平均成竹数、平均成竹率、平均胸径、平均高最高,分别达973个/hm2、926株/hm2、95.2%、11.8 cm、13.2 m;其中:平均出笋数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20.9%、59.0%、140.2%,平均成竹数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24.6%、69.9%、160.8%,平均成竹率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2.9、6.0、7.6个百分点;平均胸径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21.6%、40.5%、66.2%,平均高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13.8%、23.4%、40.4%;试验处理的各项指标高低顺序依次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对照)。  相似文献   

19.
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营造秃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代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7-159
以福建洋口(顺昌)林场杉木多代连栽迹地改植的14 a生秃杉人工林和连栽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造林后1~14 a的平均树高、胸径(去皮)、单株材积(去皮)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 a生秃杉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5.54 cm、12.03 m、0.11484 m3/株和269.88m3/hm2,分别比密度相近的杉木林高16.32%、10.27%、29.37%和25.37%。秃杉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前3 a总生长量与杉木相近;秃杉3 a生时胸径总生长量略小于杉木,4~14 a生超过杉木;秃杉树高总生长量在10 a生前与杉木接近,但10 a生后明显大于杉木,且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秃杉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始终大于杉木。说明在福建顺昌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上轮作秃杉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头健康体重约24.47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处理l即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饲料,处理2、3、4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和30%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试验正式期60d.[结果]与处理1(CK)相比,10%、20%、30%处理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处理组料重比比处理1(CK)提高了6.84% (P <0.05);20%处理组腹泻率比处理1降低了6.87% (P <0.05),30%处理组比处理1降低了11.66% (P <0.01);20%、30%处理组死亡率分别比处理1降低了29.80%和37.63% (P <0.05);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与处理1(CK)相比,20%、30%处理组毛利润分别提高15.1%和10.36% (P <0.05),每头猪分别多获利20.31和13.94元.[结论]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能够满足育肥猪的生长需要,当添加量为20%~ 30%时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的腹泻以及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20%的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