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绿色基础设施(GI)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景观连通性、优化生态网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国家级新区——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2010—2020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评价分析,并科学识别生态源地,构建源地间的生态廊道,提出沣东新城GI网络格局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沣东新城的生态环境在10年间不断恶化: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核心生态源地分布不均匀,重要和一般生态源地分布分散;现有连接廊道连通性差,未形成完整的网络连接,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针对问题,在研究区内增补13个生态源地、44个小场地以及56条连接廊道,优化GI网络,提高其完整性,为高度破碎化的城市新区GI网络修复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当下,城市新区道路绿地建设出现了诸如城绿空间分离、路景功能分离、人绿空间分离等问题。文章针对新区道路绿地规划方法,跳开过去单一绿化种植或游憩空间的单一研究方式,站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高度进行思考,从生态格局和景观风貌2方面构建新城道路绿地规划体系,以期为城市新区的道路绿地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近20年来在欧美国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低影响开发的绿色基础设施对于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有很好的效果,而合适的植物选择正是低影响开发的绿色基础设施中较薄弱的环节。本文以中小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中植物的选择为切入点点,运用低影响、低成本、低技术的规划设计理念对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构建,针对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植被浅沟、嵌草砖及雨水湿地五种不同类型的低影响绿色基础设施自身的条件,选择最为合适的植物,使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实现城乡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背景下,景观生态风险影响加剧,构建具有修复韧性的多尺度多层次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成为应对景观生态风险的有效措施。本论文梳理了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与景观生态风险理论发展及其研究方法,从格局方法、评价体系和应用研究3方面总结了景观生态风险对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并针对当下研究不足提出未来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对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新区公园建设质量和特色逐渐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准和促进城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探讨城市CIS理论对实现城市公园多元化、特色化表达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对绿地进行科学的设计定位、功能定位、活动策划和景观元素甄选,可以提升公园整体形象,并结合中山市翠亨新区起步区中心河公园实践,以期为如何构建新区绿地CIS识别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蕾 《河北林业》2023,(10):30-31
<正>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保定东南部,毗邻雄安新区,正位于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和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双重辐射的独特区位。境内潴龙河、孝义河为白洋淀上游河道,小白河是引黄入冀补淀线路,三条河流均为雄安新区生态管控的重要部分,北部区域97平方公里面积是白洋淀蓄滞洪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阳县是雄安新区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地位突出,对城区绿色空间景观提升正当其时。为此,笔者对高阳县城区绿色空间景观提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阐述并分析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尝试通过营造有秩序的森林式绿色景观体系,塑造鲜明的工业园区绿地系统特色,旨在为城市新区、工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2019,(2):F0003-F0003
致力于蒙树苗木培育、生态修复、景观园林建设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和林格尔新区创立,是一家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创新研发为基础,从事生态建设和碳汇造林的企业。公司以蒙树苗木、生态修复和景观园林为主要业务,创立“蒙树”品牌,代表公司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事业集合。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森林质量,优化森林景观格局,是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海口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基础,结合生态景观现状以及功能价值需求,提出了海口市域森林景观格局的总体架构,并从城市森林、美丽乡村、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廊道等方面,对海口市域生态景观格局的优化和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外城市农业景观(Urban Agriculture Landscape)案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农业概念界定、国外城市农业景观实践与案例启示三个部分,对国外城市农业景观的指导原则、发展策略、设计方法进行解读,以期在社会学意义、生态学功能等层面上为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开放空间的规划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深度参照。文章认为景观正成为对城市空间碎片进行生态整合的主要媒介之一,城市农业在城市生态与城市形态、食品安全与食物供给、自然教育与工作机会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可以作为构建现代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对广东省自贸区CITES履约制度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贸易争端,减少不必要的制裁,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于2015年4~6月,在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新区等3个自贸区开展了CITES履约制度创新调研。结果表明:自贸区内存在CITES履约制度不完善、多头管理、审批程序复杂且耗时、"二次监管"、检验检测专业技术缺乏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消弱了自贸区CITES履约效率和管理水平。鉴于此,提出了简政放权、信息共享、优化"二次监管"及企业诚信评估等建议,以促进自贸区CITES履约和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甲烷是氢碳比最高的烃,也是一种具有较高燃烧热值的清洁能源。在生物质制备甲烷的方法中,生物质发酵法和生物质合成气发酵法因活性菌的温度敏感性而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生物质合成气催化制备甲烷的反应机理及相应的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合成气中CO甲烷化和CO 2甲烷化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中活性成分、载体、助剂对甲烷化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反应条件温和的生物质催化水热法,简述了反应路线及近年来的研究现状。最后,从技术的角度对该甲烷化的反应机理和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5-羟甲基糠醛(HMF)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分子之一,广泛应用于制备精细化学品、关键医药中间体、功能聚酯、溶剂和液体燃料等多功能化合物。目前,HMF的制备是生物质领域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使得制备HMF的原料和方法得到不断扩展。简单介绍了HMF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反应机理,系统综述了制备HMF的催化体系,包括催化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无机酸、离子液体、金属氯化物、固体酸及其他催化剂)种类及制备HMF的溶剂体系。归纳了HMF重要衍生物的制备路径及应用,总结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鸟类栖息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国家级生态湿地示范区,不仅是公众休闲游憩的载体,还是城市生物栖息的重要区域。在海珠湿地三处区域分别开展鸟类群落调查,并用噪声量化人类游览活动的强度,以惊飞距离来反映鸟类对人类活动的容忍度和适应性。结果发现鸟类群落的组成与栖息地的配置有关。不同生态型的鸟类对人为干扰适应性不同,以涉禽的惊飞距离最长。在游览强度大的区域鸟类容易被惊飞,但惊飞距离较短。建议通过制造隔离和视觉遮蔽、降低噪声和设置投喂点等措施来降低人为干扰对鸟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忽视乡村自然环境建设保护的迫切性、植物景观乡土性和地域性缺失、乡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等问题,与外国尤其英国、德国存在明显差距。以粤东山区客家乡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以乡村山林田、公共建设区和村居房前屋后等植物景观建设为主,在保护乡村自然植物资源和生产性农田生态体系前提下,通过挖掘应用当地特色品种创新发展生产体系,依托当地植被营造乡土植物景观,优化村居植物环境特色,拓展乡村公园格局融入周围自然景观,以构建和重塑美丽乡村园林与自然植物生态体系,凸现地域性植物景观和文化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6.
广州作为一个高速扩张的城市,旧城区的更新换代却相对缓慢,因此存在了大量历史风貌和居住问题兼具的老旧小区。“微改造”模式自广州市于2015年提出以来,在多个老旧小区都完成了相应的实践。以广州市4个老旧社区为案例,在梳理了其改造前存在的问题,总结改造的措施,并通过问卷形式在居民中调查改造后的居住体验后,总结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的策略:建筑内部的修复、公共环境的优化、基础设施升级与补充、历史文脉的挖掘。最后,在对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模式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将来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花境在广州市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存在可持续性差、资源消耗量大、养护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广州市14处公共绿地,包括5处公园绿地、4处广场绿地和5处道路绿地,共计70组公共绿地花境,并拍照记录,总结出花境营造常用植物种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常用植物的节约性进行评价,筛选出节约型花境植物,以期为广州市节约型花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州公共绿地常用花境植物共计131种,隶属于59科117属,其中节约型花境植物共72种,值得在节约型花境营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叶洁华  甘伟群 《绿色科技》2019,(6):113-114,117
指出了垃圾填埋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废弃地类型,如处理不当容易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和破坏。通过对广东省镇级垃圾填埋场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了解,对垃圾填埋场覆土封场后如何合理高效进行快速植被恢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中适宜的草种、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植物混播方式,在垃圾填埋场上进行了植被恢复,不仅为植物自身生长提供了较好的营养来源,还可以利用植物起到了水土保持、固坡护坡、改良土壤、净化周边空气,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对提高岩质边坡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广西南宁园博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为例,通过充分考虑项目当地气候特点、土壤地质及植被状况,采用生物活性土壤绿化法对天然岩质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包括从前期地形清坡、植生条铺设与挂网再到活性土喷播等施工工艺。建植期植被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自然生长,并与周围景观高度融合,实现岩质边坡植被修复的目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广州园林博览会自199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是春节期间重要的花事活动和园林行业综合性竞赛活动,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文章回顾了广州园林博览会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2004年至2014年的展览主题、内容、规模等,分析了广州园林博览会对本地城市建设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促进园博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