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分析鸟类生活习性的基础上,阐述鸟类的价值及其对城市园林的重要性,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归纳鸟类栖息地的植物景观特征。基于鸟类栖息、取食、繁殖营巢、避难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地中招引和保护鸟类的植物景观营造手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植物群落模式,形成具有鸟类特色的城市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城市鸟类对环境变化敏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是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鸟类在城市化地区的分布和生活,与城市绿地关系密切。探究城市绿地与鸟类的关系对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动物景观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城市绿地的尺度、空间分布、破碎化、边缘效应、连通性、类型和结构等方面对城市鸟类群落的影响进行归纳评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拓展方向,以期为保护城市绿地中鸟类的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功能和林农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将"林农复合"理念引入城市绿地建设,构建具有生产、生态、景观和社会文化交流的多功能相互关联、紧密相连、和谐的景观绿地,进一步完善和拓宽了城市绿地系统,同时在城郊结合部营造城市中的田园景观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4.
铁冬青Ilex rotunda是华南和华中地区优良红色类观果植物。据调查其能有效吸引17种具有生态价值的野生鸟类。结合铁冬青花期吸引传粉昆虫及果期引鸟的效果,通过孤植、列植、群植模式,将其与25种其他引鸟植物合理配置,进行园林景观营造、声景观构建与鸟类栖息地水景营造。结果表明铁冬青是优良的乡土引鸟植物,在生态引鸟的同时,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增强了景观的空间层次,营造了支撑复杂食物链的动植物栖息地。  相似文献   

5.
RS技术与GIS技术在空间数据获取和分析处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我国的城市绿地研究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文中重点介绍RS技术与GIS技术在我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和景观多样性研究、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和监测管理、城市绿地现状及动态调查、城市绿地功能分析与评价、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进行鸟类多样性与其生境选择的研讨,评价了该生态旅游区的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生境。通过普查不同景观类型、观察并记录鸟类种类、栖息生境、行为,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类水鸟对养殖塘、芦苇丛、人工湿地的嗜好程度差别不大,鸬鹚类水鸟最适栖息生境为养殖塘,鹭类和雁鸭类水鸟最适栖息生境为盐沼生境,鹤、秧鸡类水鸟主要分布在盐沼生境,研究结果对湿地生态旅游区景观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城市鸟类及蜂蝶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了解城市园林绿地食源树种的应用,探讨食源树种的生态特性及其景观特征。【方法】调查了广州市12处城市绿地食源树种的应用,观察鸟类及蜂蝶类的取食情况,记录绿地中食源树种的种类、应用频次、配置方式及生长状况,归纳分析食源树种群落构成、观赏特性、生态性等。【结果】广州园林绿地常见食源树种有23科33属45种,其中鸟类食源树种25种,蜂蝶类食源树种20种,以桃金娘科、桑科、大戟科为主,并以乡土种为主、外来驯化种为辅;食源树种的观赏与被取食时间主要集中于春夏季(31种),秋冬季的相对较少(16种)。【结论】广州市绿地的食源树种资源丰富,约300种,但常见鸟类及蜂蝶类食源树种仅占18%,结合良好适应性、抗逆性、取食性、观赏性,归纳出20种优势乡土食源树种;同时对食源树种群落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在兼顾食源树种的观赏性与生态性的基础上,设计出6组可在广州城市园林绿地推广应用的生态配置群落,采用树种混交与立体复合栽植的形式,乔、灌、草结合,形成丰富的水平与垂直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绿地生境异质性,增加食源树种的数量及丰富度,提供丰富稳定的食物来源,为鸟类及蜂蝶类提供多样的稳定栖息地。研究结果将对城市园林绿地食源树种的合理选择与科学配置应用,以及营造鸟类及蜂蝶类昆虫生态景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借鉴风景资源评价体系和城市景观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凸显城市差异性,强化系统整体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以构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凸显城市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的,将城市绿地系统特色景观资源整合归纳为3个步骤,即整理与分类、分析评价、分层次运用;并运用提出的理论方法,对《扬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中的绿地景观风貌规划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景观网络结构侧重于反映景观功能,是描述景观生态过程的参数之一。将景观网络结构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景观网络结构在株洲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认为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城市绿地景观的多样性,还应注意发挥城市绿地景观网络结构的作用,以确保城市绿地系统真正发挥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鸟类作为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对城市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价值。文中通过分析浙江省滨水鸟类觅食和营巢的栖息习性,从景观格局、植物群落、驳岸设计3个方面提出鸟类栖息地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移动深圳信息大厦为例,介绍了国家绿色建筑运行标识认证,并从施工管理、运营管理和检测验证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移动深圳信息大厦的绿色建筑施工和运营管理措施,探讨了运行标识申报的重难点,并提出了运行标识申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中国移动深圳信息大厦项目是中国移动通信深圳分公司新建的办公楼,通过一系列的绿色设计和实施,该项目获得了美国LEED金级认证、国内绿色建筑认证二星级,其在节地、节能、节水、室内环境等方面的绿色设计对华南地区同类建筑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多花黄精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通过盆栽控水试验,对多花黄精进行干旱胁迫和水淹胁迫,测定不同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以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受水淹胁迫的伤害明显,其中重度水淹胁迫下14 d后全部枯死,中度水淹33 d后开始枯死,轻度水淹40 d后变黄。2)多花黄精能忍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下38 d后部分叶片变黄,但在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胁迫下未受到明显伤害。3)随着土壤水分胁迫(水淹、干旱)强度增大,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最大荧光(F_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均下降,而叶绿素a与b比值、初始荧光(F_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在60%~80%之间时,多花黄精能够正常生长,水淹胁迫对多花黄精产生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14.
王威  杨涛  肖浩 《广东园林》2019,41(4):16-21
相较于深圳市内其他城区,大鹏新区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较大差距,道路绿化建设尤其明显,需要对新区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建设标准、资金投入等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景观重要性将新区道路绿化建设标准划分3级,明确了各级标准的绿化建设要求,推荐了8类道路绿化建设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指标测算,结合调研数据提出了大鹏新区不同等级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经济指标的参考值,从而为大鹏新区政府有关道路绿化建设项目方面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香蜜公园借地势打造的人工溪流因其合理的选址和自然式置石的营造成为公园的重要景观节点。结合工程实践提炼置石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从驳岸置石、叠水置石、汀步踏石三方面入手,探索人工溪流自然置石在不同构成分类中的选点原则、设计要点,重点关注溪流宽度与置石之间、驳岸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对其尺度关系的量化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溪流自然式置石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地下空间开挖产生大量的工程弃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对其资源利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进行泥沙分离是工程弃土的主要资源利用方式,分离后沙石直接作为骨料利用,而剩余的泥渣中含有丰富的黏土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从技术原理、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提出以泥渣和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再生种植土的新思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工程弃土和有机废弃物的处置难题,还能为我国的种植土资源提供新的补充来源,在高质量绿化种植土生产和耕地占补平衡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我国北方冬季取暖能源以燃煤为主,主要方式有3种: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区域锅炉集中供暖,户内分散采暖。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2016年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推进电能替代指导意见》,积极在北方推进"煤改电"清洁取暖。对"煤改电"工程耦合储能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仅可以提高系统可靠性,而且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可见,储能在"煤改电"中的应用应受到重视,其商业推广将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深圳光明区各类资源进行的详细本底调查,立足于“携光明山水之灵气,建最美公园之城区”的战略目标,以“青山绿水,绿廊连接,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规划策略,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融入城市双修理念,积极探索生态绿地公园化,维护山水格局;构建水域蓝脉网、绿道网及修复生态断点,构筑绿色生态网络;完善各级公园服务布局及其与各类公共空间的共建共享,提升生活品质;打造地域特色公园及植物风貌营造,实现多元统一复合,探索新时代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基于“产教一体、校企协同”理念,通过教学体制和学生身份、教学场所和教学情境、课程形式与课程体系的三大变革,促使“校、企、生”三方深度融合,直面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未能完全满足园林行业的需求困局,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难”、教学“需求脱节”问题,把“德、技要素融入学徒全过程培养”。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与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班”构建校企双主体“学徒课程育人,岗位技能育人、星火传承育人、协同创新育人”四维度培养和管理体系,是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改革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20.
张铭远  王晖  陶昕 《广东园林》2019,41(3):51-56
仙湖植物园立足于生态园林建设中保护性开发和景观结合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打造出较高品质、独具特色的蕨类植物专类园。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节点入口水景区、科普展馆与温室区和溪谷栈道区进行分析,分别解析其生态改造措施的特点:与园林造景的融合,建筑与植物生境的协调以及原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展示。从地基加固、边坡治理及缺陷景观优化等方面总结技术难题和处理措施,为植物专类园的生态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