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磨石、水刷石和斩假石3类仿石饰面技艺能模仿天然石表面纹理,丰富园林建筑与构筑物的表面层次,因具有独特的装饰艺术性、实用性、高性价比等特征,自近现代传入中国就广泛应用于广东近代建筑和园林领域。通过文献研究、访谈与调研资料,从肌理效果与纹样、色彩、质感、工艺精度对水磨石、水刷石和斩假石这3类仿石饰面技艺特征进行对比,并从材料优势、应用的审美取向与人性化设计等方面总结3种仿石饰面技艺在广东园林中的应用特征。  相似文献   

2.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类课程“传统园林技艺”面向设计实践类专业人才,从知识、能力与素养方面开展园林匠作技艺文化遗产的熏陶与培养,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高校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通过慕课(MOOC)建设解决线下教学组织协调难的问题,让学生以更为具体可感的方式直观体验园林匠作技艺遗产,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留下记录并扩大教学影响力与辐射面。课程从教学主体、内容与形式进行改革,以岭南园林匠作技艺体系为主要内容与载体,以高校教师理论讲解与技艺传承人实操演示相结合,并在应用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漏窗是建筑装饰小品的元素之一,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运用最为广泛、图案造型最为精美的花窗类型。通过对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中漏窗的实地调查,从漏窗的创设特点及应用技法进行了探究和总结,旨在传承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优秀技艺,对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地被植物与草坪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种类、使用灵活性、色彩造型丰富度、建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地被与草坪在园林应用中的特点,总结了地被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征订启事     
《广东园林》2012,(3):49
《广东园林》是广东园林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常设栏目有园林理论与研究、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研究与应用、园林建设与管理等。自1979年创刊以来,坚  相似文献   

6.
《广东园林》2013,(2):6
2013年3月21日,为进一步巩固友谊、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广东园林学会在广州举办2013年《广东园林》暨广东园林学会工作座谈会,商讨新一年发展大计,《广东园林》各协办单位的领导、代表共约2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承宜主持。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8月24日,2019年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花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二届花境营造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和广东园林学会主办,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花境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州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承办,广州市绿化公司、社旗县观赏草花木发展有  相似文献   

8.
《广东园林》2014,(3):82-82
4月25日上午,《广东园林》2014年协办单位会议在广州黄花岗公园会议室召开,杂志各协办单位负责人、代表悉数到场,与编辑部工作人员共商今年发展大计。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东园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彭承宜主持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广东园林》2009,31(3):F0003-F0003
《广东园林》是广东园林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刊方针,获得了国内外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喜爱。本刊2009年为大16开、80P双月刊全彩印刷,邮政订阅发行,常设栏目有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与工程、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园林植物养护、园林建设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改版寄语     
《广东园林》创刊于“文革”后的1979年。当时,祖国正迎来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可谓生逢其时。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回顾26载办刊历程,有许多领导、专家、作者、读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铸就了《广东园林》光荣的历史。《广东园林》学刊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朴实无华的版面,见证了广东乃至全国园林事业日益走向繁荣。5年前,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广东园林学会和同行中的一批热心人士就开始广泛酝酿、精心策划学刊改版事宜,期望《广东园林》的办刊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以适应当今时代不断深入的园林科学研究和蓬勃兴旺的园林行业发展。今天,学刊改版…  相似文献   

11.
‘滇优1号’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玉山竹属Yushania Keng f.的湿地玉山竹Yushania uliginosa Yi et J. Y. Shi。因湿地玉山竹具有独特的耐湿、耐寒特性,曾于2004年、2008年先后2次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海拔2 500 m处,小规模引种到海拔2 000 m的昆明金殿公园种植,其后曾经历数次淹没和浸泡,但依然生长良好。2015年5月,鉴于该竹的特殊价值,又在昆明呈贡滇池国际登录园苗圃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达到4 000多株。经专家实地考察,发现该湿地玉山竹人工居群的各项特征与野生居群基本一致,除适应较低海拔的不同环境外,其竹丛明显矮小、叶片更纤细、节间更短、笋色更偏绿,但总体长势良好,各项特征表现稳定,因此确认为野生竹人工引种培育成功的一个栽培新品种,并定名为‘滇优1号’,学名为Yushania uliginosa ‘Dianyou 1’。  相似文献   

12.
为防治危害北京地区柳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薄翅锯天牛(Megopis sinica),采用对环境安全的天敌昆虫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在光肩星天牛幼虫上接天敌的平均寄生率为63.33%,模拟自然木段释放花绒寄甲卵的为73.33%,直接危害木段的为76.67%。另外,可以寄生薄翅锯天牛1~3龄低龄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3.33%,而不能在室内寄生4~5龄的幼虫。在林间条件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98%;释放花绒寄甲卵,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0.82%。  相似文献   

13.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为对象,进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探究了对刨花润楠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对照组,各施肥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氮、磷、钾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以及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在不同水平上对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氮磷钾配比N2P3K1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竹亚科(Bambusoideae)单竹属(Lingnania McClure)是竹类植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由于其节间较长,特别适于劈蔑编制生产和生活用品,历史上一直都是其分布区居民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被广泛栽培和应用。单竹属植物种类较少,全世界近20种,中国产14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及华南部分省区。越南有少量分布。为适应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工作的需要,依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规则和要求,经系统整理,已确认单竹属传统栽培品种4个,新登录栽培品种1个,再加上2个原栽培品种,共计7个栽培品种,分属于2个不同竹种。现将这些栽培品种及其相关信息整理,以便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调查分析大姚花椒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花椒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湿地变化一直是湿地生态研究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1989—2016年间6期的TM/ETM数据,结合气象、水位数据对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度进行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以期从长时间序列上揭示东洞庭植被覆盖变化的机理,为湿地植被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上,东洞庭湖的整体植被覆盖度存在降低的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等级围绕着水体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梯度差异。2)1989—2016年间,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情况以退化为主,退化面积达到75.59%,且以轻度退化为主要类型;整体来说,研究区南边比北边退化程度高。3)研究区低、高植被覆盖区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与东洞庭湖特有的水文变化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1年生铁力木苗木为试验材料,应用4种光照条件(CK、T_1、T_2、T_3,透光率分别为100%、45.7%、13.9%、6.3%)进行盆栽试验,探索铁力木幼苗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以确定铁力木幼苗的最佳光照环境。结果表明,在T_1条件下,苗木苗高、高径比为最高,在低遮荫条件下促进苗木生物量积累,在T_3条件下苗木生长受到了抑制。因此,得出铁力木苗木在T_1条件(透光率45.7%)下最有利于铁力木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选择盐角草、盐地碱蓬、二色补血草、中亚滨藜、獐毛、星星草等6种典型盐生植物,采用野外原位种植,研究各生育期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与生长初期相比,植物生长末期的盐角草、二色补血草、中亚滨藜、獐毛、星星草群落的土壤速效氮显著降低,中亚滨藜、獐毛、星星草群落的土壤速效磷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虽有所降低,但并未达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随植物生长基本无变化。该结果可为未来盐碱地改良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和洪田镇,对3~5 a的毛竹纯林采伐后的伐桩进行灌水、灌水+施肥、施肥等处理,以不灌水也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毛竹林出笋成竹数量、新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伐桩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冬笋产量,有效降低春笋的退笋率,提高其新竹生长量,有利于毛竹林生产力的提高。其中:灌水+施肥、灌水、施肥处理的冬笋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2.2%、3.9%、6.2%;退笋率分别为27.2%、24.8%、23.1%,均低于对照毛竹林的34.3%;平均春笋出笋数分别达到830、700、720个·hm-2,分别比对照高84.4%、55.6%、60.0%。此外,不同伐桩处理的春笋平均出笋数、平均成竹数和平均成竹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伐桩处理的新竹生长量大小为灌水+施肥>施肥>灌水>对照。表明本研究中,对毛竹纯林采伐桩进行灌水+施肥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竹林机械化经营装具开发应用实践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市场和加工产业二次自主创新不足的影响,加上传统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工资持续走高、生产成本快速增长,竹产业走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文章推荐了推广应用多年、应用效果较好的6种适用于竹林生产的机械——毛竹伐桩处理机、竹林微耕刀具、毛竹无动力运送装置、竹枝桠粉碎机、充电式毛竹采伐锯、便捷式毛竹钩梢装置,提出了基于这些机械的4种竹林经营模式——冬笋型技术模式、春笋早出型模式、鞭笋培育型模式、林菌复合型模式,并为在竹产区推行机械化经营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