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集高素质、技术型和管理型于一身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工作中,农民学院是对传统办学模式的创新。文章简要论述了一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局限性,深入研究了农民学院工作机制的建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浅析了培育新型农民的三种模式,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任务,以及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了全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嘉定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靠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主力军。为进一步促进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对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培育成效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人才结构不合理、从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培育农民职能减弱等问题,从加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力度、创新打造过硬的培训师资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在梳理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首家农艺师学院——浙江农艺师学院为例,总结了浙江农艺师学院的创建背景、创新实践、办学成效,并由此提炼出构建多元融合的培育体系、创新需求导向的培育模式、完善定向扶持的培育政策等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如东县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分析了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以期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农业的发展要靠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那么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显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7月5日,本刊记者就洛阳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对该市农业局局长归宝辰进行了专访。记者: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您认为应该是怎样一个概念?归宝辰:新型职业农民是今后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主体。所谓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有较高知识、有现代技能的农民,是复合型农民,他们不仅要有市场的分析、预测、驾驭、管理能力,还得有农业生产经营的指导、管理、技术应用这  相似文献   

6.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在梳理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首家农艺师学院——浙江农艺师学院为例,总结了浙江农艺师学院的创建背景、创新实践、办学成效,并由此提炼出构建多元融合的培育体系、创新需求导向的培育模式、完善定向扶持的培育政策等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为视角,综合运用数据统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梳理了乡村产业振兴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并结合福建省实际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创新培育机制和模式、突出培养重点群体等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对策措施,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高素质农民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素质的提升.剖析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培育方式滞后,系统性精准性有所缺乏;培育效果不够理想,针对性实用性有所缺乏;高校优势发挥不充分,培育深度广度不够等系列困境,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系统创建"三能力四模块"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通过"集聚要素,建立模式应用机制;多方协同,注重多元精准实践;紧贴产业,提升培育成效"对模式进行创新实践,以期成为具有典型性、推广性及示范性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在于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乡村的发展离不开“领头雁”式治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站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交汇点,突破乡村人才困境,打造一支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立足振兴产业发展培育的原则,以打造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规范项目管理和实施,创新培育培训模式,加快建立高素质职业农民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两大抓手,积极组织高质量培训,提高教学成效和实施产业增收。阐述了安徽省怀宁县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的经验,指出了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以后的全面乡村振兴培育培训工作起到引领和借鉴作用,让高素质农民成为带头致富的标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对农村民生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不仅实施了农村振兴发展政策,而且促使我国农村逐渐迈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给予现代农业一定的支持,以培育高素质农民经营为主体,实现乡村振兴。但是,我国当前职业农民培育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对农村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素质农民培育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且需要对农村现代化发展制度进行全面设置,才能够使农村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渐为培育更多新型的职业农民提供基础。因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视角下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优化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发展,也能够为培育更多新型农民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职业农民培育已经成为促进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高校在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定位严重不适应现实需求,主要问题表现在:主体性不足、系统性不足、持续性不足、创新性不足等.研究提出要充分认识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变化推动培训主体变革,在路径选择上,高校要以顶层设计为先导积极强化主体地位,构建立体闭环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发展现代农业,亟需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农业(机)院校要抓住机遇,发挥师资、专业技术和成果优势,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促进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力量和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21,(10)
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能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当前我国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家相关部门号召,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和发展工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支撑。基于此,文章对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学习借鉴荷兰经验 培育金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金山区为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考察学习了荷兰培养职业农民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现就荷兰培养职业农民的成功做法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金山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的困境,同时对金山区如何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5.
胡原  李婕  高鸣 《世界农业》2023,(7):5-13
职业教育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剖析了农民职业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梳理了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验,并结合中国实践提出相应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职业教育主要经历了技术推广、技能培育、素质教育三个阶段,国际先进的共性经验主要包括立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辅以健全的法律基础和充足的经费来源为根本保障。结合中国历史实践与基本国情,提出以提升学历教育为基础,培养高素质农民;以健全法律体系为保障,培养法制化农民;以创新科技手段为动力,培养现代化农民;以壮大师资队伍为根本,培养职业化农民。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就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基于此,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创新育人体制、机制,通过构建培育资源包、开发培育模块、固化培训流程、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做法,为乡村振兴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对高素质农民的需求,采用“三阶递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进行培育,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形成了高素质农民培育范式,为模式的完善和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日本、韩国农协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运行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本文通过介绍日本、韩国农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特点,梳理总结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加强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阐释了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认定管理、教育培训、政策扶持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昆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现状,并针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实效性建议,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究高素质农民培训创新机制,建立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方法】以东营区农广校为试点,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训管理中,对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有效把控,构建了基于PDCA模式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管理机制。【结果】研究表明,PDCA模式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提升了高素质农民的培训质量,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管理理论和社会实践。【结论】当前乡村振兴推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急需大批乡村人才的支持,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推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做法,为高质量乡村人才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新型职业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义重大。在阐释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即发挥各类教育主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新格局、实施差异化培训策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