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庆伦  李秀云 《中国种业》2010,(Z1):107-108
<正>棉花是唯一由种子生产纤维的农作物。全世界棉田总面积大致稳定在3200万hm2,大多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目前我国主要产棉区集中在新疆和  相似文献   

2.
棉花高密度栽培在棉花高产县及新疆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春季气温回升慢、倒春寒天气频繁、土壤往往不同程度返盐返碱,基层植棉单位又往往不按农田生态屏障保护程度确定适宜的冬、春灌农田次序,不能合理确定棉花的始播期及不同类型棉田适播期,棉田整地质量、播种质量均因各种原因达不到棉花播种对待播棉田要求,棉花播种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烂种、缺苗、断垄;在棉田出现不同程度的烂种、缺苗、断垄严竣形式下,新疆的棉花新品种(系)的试验、示范繁殖人员在极为被动情况下,通过“一穴留双株”等方式解决了新品种(系)引种试验、示范棉田大规模缺苗、断垄后的棉田有效保苗株数问题,历经多次失败,最终多次刷新了全国棉花高产纪录,创造出了棉花高密度栽培新模式,为新疆棉花高产栽培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北疆是新疆高产棉区和出口棉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棉花生产发展较快,产量明显提高.2007年,北疆棉花出现了大面积减产,笔者对部分棉田进行了调查分析,将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就是要达到降低棉田劳动强度,简化棉田管理措施,减少棉田投入,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目前河南省社旗县棉花生产办公室推广的比  相似文献   

5.
依据WTO规则和新疆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明确提出新疆棉花环境保护计划内容。通过在国内外多地实地考察调研,并与相关人员交流,同时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含统计数据、网上信息和政府文件等),了解WTO棉花补贴规则和新疆水资源、风沙、土壤盐碱化以及病虫草害等特点。新疆棉花环境保护计划包括新疆生态水供给、土地荒漠化治理、土壤改良和病虫草害生态防治四项内容,并阐述各项目设立理由与具体方案。为避免黄箱政策补贴引发的国际贸易纠纷,作者认为在新疆开展棉花环境保护计划行动十分必要,但由于WTO对环境保护补贴有明确的前置条件,再加上我国棉花环境保护补贴存在总量控制的现实问题,因而在落实环境保护计划方案时,应把环境保护计划与WTO 的其它补贴规则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省是我国主要产棉区之一。近年,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棉花生产比较效益降低,农民植棉积极性下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而且棉花生产进一步向旱薄地转移。棉田肥力差,管理措施不到位,棉花产量低而不稳。如何提高棉花产量,将对稳定促进棉花生产,保障棉花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近期,随着新疆、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新棉采收工作的结束,我国开始全面进入皮棉加工上市期。2015年,国家在新疆继续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4月公布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为19 100元/t,较2014年下降700元/t。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调减棉花面积的同时,对目标价格补贴方式及补贴资金发放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内地棉区,受比较效益持续下滑的影响,棉花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对新疆棉花产业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和战略意义。近年来,为不断追求棉花产量的提高,棉田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随之不断增加,但硼、锌、锰等微量元素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亏缺现象。为了解和验证微量元素肥料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一三四团2008年在棉花上进行了硼、锌、锰三种微量元素肥料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玛纳斯县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运用DEA模型对2020年新疆玛纳斯县350户棉农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玛纳斯县棉花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玛纳斯县棉花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82.50%,各乡镇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35.40%。从实证结果来看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受到补贴金额、机械化水平、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每公顷棉花收益、是否加入合作社、受教育水平、种植规模和是否外出务工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要提高玛纳斯县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转变棉花生产方式,助力棉花产量质量提升;(2)加大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力度,继续深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3)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4)加大对棉农的技术培训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10.
正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陈冠文研究员的《棉花看苗管理图文集》已于2020年12月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陈冠文研究员将他30多年来从事棉花科学研究与科技推广中的研究成果和拍摄的图片,分别编入书中的"棉花苗情诊断体系""正常棉田的苗情诊断指标与调控技术""自然灾害的苗情诊断与救灾技术""技术失误的苗情诊断与防治措施""病虫为害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一症多因的分析诊断"等章节中。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构成因子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棉花单铃重及与其构成因子间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 阐明新疆棉花单铃重较高的内部原因, 以不同生态棉区选育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 分别在新疆库尔勒、石河子和河北南宫市3地种植,分期播种, 并在不同生育期对相应部位棉铃挂牌标记, 吐絮收获后, 对所标记棉铃统一考种, 测定单铃重及短绒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根数等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棉花单铃重以南疆棉区最高,除短绒重和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在北疆棉区略高外, 其他铃重构成因子均以南疆棉区最高, 河北棉区最低。单铃重、单铃纤维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总重及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均与其相应的构成因子显著正相关。除衣分和单铃种子数表现为北疆自育早熟品种略高于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外, 单铃重及其他单铃重构成因子均表现为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高于北疆自育早熟品种。单铃重构成因子均以新疆2个棉区较高, 除生态因素影响外, 这是新疆棉区, 特别是南疆棉区单铃重较高的主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新疆棉花产业所面临的进口外棉冲击、生产成本上升、自然灾害与病虫害威胁以及棉花产业下游基础薄弱等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和调查研究,提出要从加大外棉进口管控、宏观调控、生产环节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棉花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支持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芳  马瑛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92-96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疆棉农种植棉花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规范棉农行为,提高农资利用率,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棉农的年龄、家庭人口总数、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是否参与技术指导培训、棉农对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国家对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给予足够补贴时棉农是否会采用等因素。建议措施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棉农的教育与宣传力度,加大地膜回收力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鼓励棉农利用生物资源,有利于优化棉农生产行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  相似文献   

14.
 选择4个棕色棉品种(系)与5个白色棉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得正反交组合各20个,测定了吐絮期正反交组合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分析杂交F1代光合参数的杂种优势表现与正反交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吐絮期杂种F1各项光合参数没有明显的正向中亲优势、正向超亲优势。正反交组合之间,除胞间CO2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它光合参数差异不显著,胞间CO2浓度受到细胞质效应影响。正交组合F1叶绿素含量与胞间CO2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反交组合F1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棉花非叶绿色器官光合能力的差异及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间条件下,以3个杂交棉品种(鲁棉研25、石杂2号和新陆早43)和2个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和新陆早33)为试验材料,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冠层叶片和非叶绿色器官(苞叶、铃壳和茎秆)的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机构电子传递特性,及其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号非叶绿色器官的群体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其中果实(铃壳和苞叶)和茎秆的群体光合速率分别比2个常规棉平均高85.1%和197.6%。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实际光化学效率最高,铃壳次之,苞叶和茎秆最小;与常规棉品种相比,杂交棉品种叶片和苞叶的实际光化学效率无显著差异,但铃壳和茎秆的实际光化学效率显著较高;非叶绿色器官光合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与其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和抗光抑制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新疆自育陆地棉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SSR标记对94份新疆自育陆地棉品种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研究新疆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从分布于棉花全基因组的206对SSR标记中筛选出54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 共检测出153个多态性位点, 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为2~6个,平均为2.93个;基因型多样性(H′)变幅为0.0439–0.7149,平均为0.4491;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430–0.6640,平均为0.3831。表明SSR标记在品种间可以反映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信息。94份品种间成对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846~0.9835, 71.9%的品种相似系数在0.601~0.800内,反映出新疆陆地棉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相对较高。根据UPGMA 聚类分析,在阈值为0.63时,将94份品种划分为2个类群,说明新疆陆地棉品种间遗传关系相对简单,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品种遗传组分差异较小,总体上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分子聚类结果与品种本身遗传系谱背景和演变趋势吻合度较高,符合品种的真实特性。研究证明,自育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差异不大,需要努力拓宽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棉花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转基因抗虫棉农大棉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密度水平,研究密度对棉花群体干物质量、LAI、叶层配置及透光率、总铃数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干物质量以8.7万株·hm-2最大,达11735 kg·hm-2;高密度群体最大LAI出现时间比低密度群体早13天左右,但群体透光率以低密度群体较高;结铃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1.5万株·hm-2最大,达43.5%;群体果节量和总铃数分别以10.5万株·hm-2和6.9万株·hm-2的群体最多,分别为323.05万个·hm-2和74.06万个·hm-2;子棉产量以6.9万株·hm-2最高,为3810.33 kg·hm-2。只有各群体指标均相对较优才能构成高产群体。  相似文献   

18.
Phosphorous deficiency in soil limits crop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majority of arable lands worldwide and may moderate the growth enhancement effect of rising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hese two factors on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growth and physiology, plants were grown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growth chambers with three levels of phosphate (Pi) supply (0.20, 0.05 and 0.01 mm ) under ambient and elevated (400 and 800 μmol mol?1, respectively) CO2. Phosphate stress caused stunted growth and resulted in early leaf senescence with severely decreased leaf area and photosynthesis. Phosphate stress led to over 77 % reduction in total biomass across CO2 levels. There was a below‐ground (roots) shift in biomass partitioning under Pi deficiency. While tissue phosphorus (P) decreased, tissue nitrogen (N) content tended to increase under Pi deficiency. The CO× Pi interactions were significant on leaf area, photosynthesis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The stimulatory effect of elevated CO2 on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was reduced or highly depressed suggesting an increased sensitivity of cotton to Pi deficiency under elevated CO2. Although, tissue P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were lower at elevated CO2, these did not appear to be the main causes of cotton unresponsiveness to elevated CO2 under severe Pi‐stress. The alteration in the uptake and utilization of N was suggested due to a consistent reduction (18–21 %) in the cotton plant tissue N content under elevated CO2.  相似文献   

19.
施钾对不同转基因棉花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海鹏  马健  文俊  周桃华 《棉花学报》2012,24(6):548-55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钾对转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转Bt基因抗虫棉国抗1号和常规棉泗棉3号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不同转基因棉花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从而提高棉花叶片的光合性能。施钾还提高了转基因棉花干物质量及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增加了棉花总成铃数、铃重和衣分;施钾处理的中棉所41、国抗1号和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较未施钾处理分别增加5.8%,11.8%和7.0%,棉纤维的主要品质指标也得到改善。转Bt基因抗虫棉国抗1号比转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和泗棉3号对钾肥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化学打顶对棉花群体容量的拓展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常规人工打顶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种植密度(18万、22.5万和27万株·hm-2),研究化学打顶对棉株形态、群体器官数量和经济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棉花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平均高出17%,中上部果枝显著变短,尤其是上部果枝平均比人工打顶短75%.冠层中部透光率平均提高约13%.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