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荣娣 《江苏蚕业》2003,25(2):29-30
<正>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提高蚕种质量不仅是蚕农的要求,也是蚕种场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优质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现就围绕着蚕种质量指标的四个率谈谈提高蚕种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蚕种是生产资料,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必须把蚕种优质放到首位,依靠引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管理,严格各项技术措施,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掌握好群体及周围环境的相互适应.以质量和信誉开拓市场,才能获得最佳效益.所谓蚕种质量,主要是指蚕种使用的可靠度,以及性状表现的优劣.蚕种质量不仅是数量、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无效卵率及包装规范等外观达到规定标准,更重要的是卵质的充实度、病毒率、杂交率、蚁蚕孵化率以及72小时绝食生命率等内在质量达到规定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制种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制种量是指克蚁制种数量或千克茧制种数量.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种茧育生产十分重要的两大指标.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是蚕种场赖以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质优量足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和发展,现根据我场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严格各项措施,提高蚕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蚕种质量主要是指蚕种使用的可靠度,以及性状表现的优劣,蚕种质量不仅是卵粒大小、多少、匀整度、良卵率及包装规范等外观达到规定标准,更重要的是卵质的充实度、病毒率、杂交率、蚁蚕孵化率等内在质量达到规定标准.现将我所几年来严抓蚕种质量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蚕种质量内在指标的考核有微粒子病毒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和良卵率等四方面,如其中有一项质量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这批蚕种不合格。蚕种质量外在指标主要是指蚕种成品的包装,它的质量好坏反映了一个场内在的管理水平。作为专业生产蚕种的企业,唯有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用户第一”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蚕种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将本场多年来提高蚕种质量的综合措施总结如下。1始终坚持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20世纪90年代前期,蚕种生产受到了微粒子病的危害,有的蚕种场甚至到了停业整顿的地步。镇江蚕种场从1995年起经…  相似文献   

6.
目前,蚕种质量主要以"四率"(微毒率、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为标准来衡量.但蚕种质量除了国家规定的"四率"标准外,还有其内在因素质量要求,因为蚕种生产涉及遗传品质、种植养植、生产加工、保护整理等系列过程,且环环相扣.只有加强蚕种产前、产中、产后的监控管理,才能促进蚕种内在质量在生产过程中量的积累,全面提高蚕种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商品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特殊商品的蚕种,能否参与市场竞争,是当今蚕种事业面临的新课题。从目前蚕种的销售情况看,存在“以劣充优,以数代质”的突出问题,应当引起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蚕种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竞争,主要是质量的竞争。促进蚕种质量的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蚕种事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就蚕种质量有关问题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蚕种作为一种商品,它除了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外,还有其本身的另类特征,比如,它是一个生物机体,贮藏时间短,制造过程复杂等。为了加强对这一特殊商品的管理,国家、省(市)都制订了蚕种质量标准及其质量检验规程。但这些仅对蚕种作是否合格的判定。我们知道,就合格的蚕种,其质量仍然是有区别的。对蚕种消费者而言,  相似文献   

9.
高峰林  李红 《中国蚕业》2010,31(1):83-85,88
介绍了安徽省金寨县蚕种总场的蚕种生产现状与提高蚕种质量的经验。金寨县蚕种总场创新机制,建立蚕种质量保证组织机制,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制定蚕种生产监管措施;通过建立丰产优质种茧育桑园、落实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以提高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为原则的质量监管措施,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要求,把住各个生产环节,确保蚕种内在品质的提高;在母蛾检验的基础上,连续10年增加成品卵"国检",从1997—2009年金寨县蚕种总场,平均每年的蚕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 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过程复杂,受控因素亦多的产业。气象环境因子,以及生产设备,劳动力素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蚕种质量。蚕种又是一种有生命的特殊商品和生产资料。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因此,加强蚕种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进一步贯彻《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省站今春继续组织业务人员分赴到全省各个蚕种冷库进行出库把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严格质量把关,出库前根据成品检验,成品检疫,杂交率等质量检验情况,对入库的蚕种进行清理,凡不合格者,不许出库,单独存放,经蚕种场,市(地、州)质检站,省总站三方到场当面销毁;同时,还严格了蚕种包装质量,对不符合包装标准的大包装、无质量合格证的蚕种坚决不许出库,重新包  相似文献   

12.
<正>我省目前蚕种质量以“四率”进行考核,即“良卵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这是蚕种质量检验考核的一大进步.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都可以通过直接检验比较公正地反映蚕种内在质量,而良卵率指标在蚕种生产后期处理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准确地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在实际考核中,考核结果也没有与蚕种结算价格挂钩.我们在生产中发现冷浸种不良卵的淘汰率和越年种不良卵的再发生率与蚕种质量有很大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蚕种催青是一项技术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的一日孵化率、蚕茧产质量等各项指标.近年来,蚕农对孵化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蚕种孵化率的高低,蚕种的内在质量是基础,同时也取决于催青过程中的合理调节.现就催青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06,28(4):55-55
<正>浙江省对蚕种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并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以便于蚕农购买的蚕种在发生质量问题后能及时追索赔偿。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从2006年12月1日起,未经国家或者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者审定未通过的蚕品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或者推广。为防止不法分子炒卖蚕种,还规定蚕种生产、经营者不得向无蚕种经营  相似文献   

15.
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受控因素多的产业,同时又是一种有生命的特殊商品和生产资料,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因此,加强蚕种质量管理是提高蚕种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建国以来蚕种生产上制定的蚕种生产技术要点和检验办法等,无疑对保证蚕种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足之处是成品检验是事后把关,不能有效地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制约蚕种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并使生产和经营蒙受损失。在市场经济下,面对21世纪又如何进行质量管理呢?现结合蚕种生产实际,谈一点在蚕种生产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2015,(4):44-45
<正>通常所说的蚕种质量是指蚕种生产加工质量,包括带毒率、杂交率、良卵率和孵化率4个指标。广义的蚕种质量内涵非常丰富,它是集遗传质量、蚕卵内在物质基础及加工生产质量于一体的系统质量体系。目前,对遗传质量、蚕卵内在物质基础尚难以量化,只能借助生物工程技术,通过专家评审。而蚕种加工生产质量可以量化,国家规定的蚕种质量标准实质上就是蚕种加工生产质量的标准,即带毒率不能超过0.5%,杂交率95%以  相似文献   

17.
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受控因素多的产业,同时又是一种有生命的特殊商品和生产资料,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因此,加强蚕种质量管理是提高蚕种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建国以来蚕种生产上制定了蚕种生产技术要点和检验办法等,这些无疑对保证蚕种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足之处是产品检验是事后把关,不能有效地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制约了蚕种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并使生产和经营蒙受损失。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TQC)在工业上已逐步推广使用,它的特点是系统地对一切同产品质量有关的因  相似文献   

18.
<正> 蚕种杂交率是一代杂交种内在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省定质量标准要求杂交率不低于95%。据省蚕种管理总站96年调查,我省一代杂交种杂交不彻底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此问题,除了应继续抽检蚕种杂交率,并不断完善检验方法,将其作为一个常规检验项目,以保证蚕种质量外,蚕种场应采取下列措施来提高杂交率: 1.防止品种混杂 在蚕种生产过程中,若不同品种相互混杂,就会影响杂交率的提高。容易发生品种混  相似文献   

19.
<正> 蚕种质量检验办法几十年来一直延用以“种茧调查项目”为主的审查标准,即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关注种茧成绩,要求原蚕生命力强,凡死笼率超过规定的不予制种;原蚕茧形一致,在剥茧时严格选茧,淘汰不符合品种性状的茧;对微粒子毒率,除蚕期加强镜检外,做好母蛾促进检查,毒率超过规定的不予制种等。这一检验办法为稳定蚕种质量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只是间接地检测蚕种品质,并不能全面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为此,江苏省蚕种公司奚觉民先生提出了应用微粒子毒率,杂交率、孵化率和不  相似文献   

20.
蒋贵兵 《蚕学通讯》2000,20(4):61-63
蚕种作为茧丝绸行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一种特殊的商品,对整个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蚕种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蚕种生产的信誉和存亡的根本,而且关系到蚕业生产的兴衰。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蚕农观念的转变和质量意识的增强,对蚕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蚕种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受自然气候的影响,生产投入的不足,设施设备的制约,技术措施的放松,思想意识的羁绊,仍然存在重数量高于重质量的现象,使我市蚕种质量与其它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蚕业生产的要求也还有相当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