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身边     
《新农业》2020,(16)
正辽宁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2 376万亩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以来,辽宁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半年全省超额完成2019年度立项的280万亩(不含大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至此,全省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达2 376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31.8%。今年年初,辽宁统筹分析了2019年度和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工作形势,提出了"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工作目标,明确了"两个时间节点"的建设任务,即今年6月30日前,完成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7):301-303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湖北省四个重大"补短板"工程和湖北省政府重点工程大督查重要事项之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事关农业供给侧改革,事关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大工程、重点工作。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主持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时,要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2016年以来,襄阳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2021,(7):10-11
正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和成效,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决定2021年在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制定了《河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4.
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建立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于座谈调研法、试点调查法和空间分析法,针对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政府主导,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下,将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上图入库的技术思路和经验做法,查清了全省历史上已建成、已验收、在建和已立项的高标准农田规模、分布等状况,建立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最后得出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高标准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提升管理效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据悉,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统计的问题,广东省做到农田建设统计"一张表",对项目实现全覆盖。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在哪里""质量高低"等问题,广东省通过图形统计分析,绘制农田建设成果"一张图"。具体做法是:一是采用地理信息空间技术,实现坐标与基础遥感影像、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等多源多部门业务空间数据的无缝套合,支撑全省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二是在项目规划、申报、验收等流程中,增加了坐标导入功能,将高标准项目从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实施,加强部门协作,2012年1月31日,四川省农业厅组织召开了第2次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总结了201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出了201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7.
田玉福 《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982-5987
在中央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布局前提下,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监管机制的构建有助于确保"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浙江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有效投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季攻坚行动,压茬推进新建、补建、续建项目建设,实现一季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开门红.1—3月,全省已新建(含结转)高标准农田12.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2万亩,分别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111.5%和120%;已补建高标准农田58.08万亩...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和规范的基础上,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与地区适宜性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效益、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展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项目实施的效益和影响的探讨,对项目实施行为和实施过程中的效率研究较少;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标准农田选址、具体工程的规划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模式和时序安排,这些研究都属于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建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缺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近10年来,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总结近年来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从耕地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合等方面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等新形势下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徐搏  李淑杰  王雨虹  张帅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28-10530,1053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位置的选择是落实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长春市域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长春市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并定量筛选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规模1 072 026 hm2,其中限制建设区面积359 183 hm2,主要限制因子为黑土流失;依据2011年长春市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源禀赋和产能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涉及56个乡镇,总面积规模679 643 hm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1 ~ 2015年长春市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5 800 hm2,万亩(667 hm2)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 566kg/hm2,农民新增平均纯收入1 052元.  相似文献   

12.
农业税费的减免,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政策导引效果。农地流转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自耕”、“代耕”、“捡拾耕种”转为“租种”,但也出现了负担加重,土地经营行为短期化等新问题。通过对研究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诸如从“零税率”到“高额补偿”、弱化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流转机制,以及实施农地流转形式多样化等针对性对策,为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确定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区域分布的角度出发,构建包含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粮食生产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条件5个方面、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整治和需全面整治3类区域进行划分,为延边州科学规划、高效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共31 359.67 hm~2,分布在敦化市和安图县;稍加整治的基本农田存在一些不足,面积为70 093.97 hm~2,主要分布在敦化市、安图县、延吉市等县市;需全面整治的基本农田则应在田、水、路、林、村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整治,面积共197932.92 hm~2,在全州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4.
以余江县为例,构建了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等指数的函数关系,以及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逐步计算了该县各乡镇理论产能和单产、可实现产能和单产以及实际产能和单产,并测算了各乡镇农用地的利用强度和潜力,为其他地区开展产能核算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田洪军  闫浩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929-2930
利用MapGIS软件中的投影变换系统和图形裁剪程序来完成标准分幅框的生成与制图实现,并以冀、豫、鄂3省为例说明此方法可用于编制1∶100万标准分幅农用地分等成果图。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解读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标准”定位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建设任务艰巨;标准细化问题有待解决;资金投入与建设任务存在“倒挂”现象;工作机制不完善,耕地分割、细碎化现象严重;土地权属复杂;资金分散,劳动力大量外出,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等。为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这项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建议,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科学规划,落实责任,尊重人民群众意见;强化资金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建设的“软实力”水平,加强工程的后期管护。  相似文献   

17.
针对惠农区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中低产田面积大、土壤盐渍化严重、种植结构单一、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生产经营者素质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化水资源、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本增效等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惠农区种植业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的本质是把一度为了生产粮食而毁林开垦的土地,停止耕种,重新造林,恢复森林。目前不少译文把“退耕还林”译为grain for green(绿化),或returning farmland toforestland(把农地转为林地)等,使人易误认为是荒山造林绿化(荒山→森林)或把现有农业用地转变为林业用地(农地→林地)。文章认为,要把“退耕还林”译得科学规范,必须抓住其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给出了conversion of farmland back to forests,transfer of farmland back toforests和forest rehabilitation from slope agriculture等几种参考译法。参17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对黄土湿陷特性的分析、职能部门建设不协调、农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对国土资源部门的激励机制、农田道路建设困难。对此,提出了推行节水灌溉、促进资源共享、发展规模化经营、创新激励机制、精简田间道路等推进黄土高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