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新时期作物栽培学科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对策,以及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物栽培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的前沿科学之一,在解决我国农产品的安全供给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20世纪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展望21世纪作物栽培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作物栽培学在新时期创新与加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物栽培学是种植业农技人员的一门专业基础科目,了解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与前进方向,有助于我们学好作物栽培学,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本文从基础知识、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作物栽培学进行阐述,以期为同行学习、研究作物栽培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多数农业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已经明显滞后于农业发展的要求。"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应用学科,其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作物栽培学"课程的特点,分析"作物栽培学"课程改革与创新需要把握的三个"统一",提出了当前"作物栽培学"课程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作物栽培学的新形式环境下的发展角度出发,阐述了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新方向,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探究了作物栽培学未来的探究方向,从而为作物栽培学发展的思考和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可直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目前我国作物栽培学教学主要存在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兴趣不大,且以讲授方式为主,实践性教学内容比重偏少等问题.针对新时期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应改进教学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推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学习质量;加强实践环节,拓展实践能力;改进评价体系,完善考评机制.通过师生互动与共同努力,提高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效果,培养符合新时期需求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承载着旱区农业粮食高产栽培、农业生态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任务。在2006-2009年期间,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国8个主要高等农业院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研究方向、支撑条件、人才团队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动向,综合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同8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差距,剖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的不足,提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建设的重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关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粮食的产量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发展农业栽培技术满足现代农业产业需求,立足现代科学的作物栽培技术,将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并通过不断改进技术使农业发展持续进步。将作物栽培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农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对作物栽培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栽培学是国内外各类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而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则是学生掌握和应用作物栽培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新颖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对其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直接关系着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国外 (如美国、日本等 )的农业院校在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且教学内容也能紧扣学科发展的前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我国许多农业院校在此方面曾做过较多的尝试和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物栽培学是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为主的综合性学科,通过此学科的应用研究,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分析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重点阐述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并对我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化作物栽培学科研究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作物栽培学科近年来的发展动态,包括作物栽培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水肥调控技术、土壤耕作技术、节水灌溉与施肥技术等作物栽培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栽培学科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应用现状和技术条件分析,提出生物技术在作物栽培学科上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18年连续增产,持续7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高位。但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少、作物生产成本高且面临从农劳力锐减和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等诸多严峻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粮食生产科技前沿问题,并针对性寻求切实可行的创新发展方向。本文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大田作物栽培领域科技前沿及其发展现状与趋势,根据我国当前大田作物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阐述了我国大田作物优质丰产高效协同栽培、固碳节能减排绿色栽培、“无人化”智慧栽培三方面的重大科技需求,针对性指出了我国大田作物优质丰产高效协同栽培、固碳节能减排绿色栽培和“无人化”智慧栽培三方面重点科技突破方向与路径。最后,从政策顶层设计与有效投入、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及实用产品研发、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大田作物栽培领域科技创新的措施及建议。未来大田作物栽培必须要通过优质丰产高效协同栽培,持续提高粮食产量前提下显著提升谷物品质与种植效益,通过以绿色为“底色”的节本增效栽培,实现显著减少物质投入和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农艺农机智能多方面融合创新,构建“无人化”智慧栽培,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投入,有效提高规模生产效益,从而实现中国式的大田作物生产现代化,达到确保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的供给。  相似文献   

13.
作物栽培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作物生 产的科学。简要回顾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指出作物栽培在人类发展文明史中占有重要 地位,明确作物栽培科学的涵义及其理论体系,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并 针对当前作物栽培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为作 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开拓许多新领域,新世纪下作物栽培科学必将与时俱进,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的水稻生产经历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信阳地区红麻,苎麻和大麻的栽培面积进150万亩,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发展麻的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我们对麻田杂草进行了初步调查,简要介绍主要杂草31科、86种(变种),及杂草对麻的危害,供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玉米作为我国重要农业作物其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影响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几种病虫害对玉米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卢成达  郭志利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235-1238
通过对山西省作物科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山西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发展建议:突出区域优势,进行针对性、实用性、高效性的作物栽培生理研究;培养栽培生理研究后备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明确研究方向,创新改进研究方法;积极争取栽培生理研究课题;扩展作物栽培生理学科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多方向发展作物生产的边缘学科;建立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打开山西省对外农业科技合作窗口。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发展进入万物智联新时代、农业科学步入数据密集型知识发现的新阶段和智慧农业技术成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的背景下,传统作物栽培学理论技术体系已无法满足智慧栽培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快与其他相关学科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作物智慧栽培学。本研究首先阐述了作物智慧栽培的内涵和特征,然后阐明了作物智慧栽培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最后提出了作物栽培学的发展趋势、面临挑战及对策建议。围绕智慧栽培中“联接、感知、认知、管控”四大关键环节开展重大科学发现、前沿技术突破和产业模式创新,构建智慧栽培理论技术体系,推动传统栽培向智慧栽培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20.
简要回顾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建国后创立发展、停滞不前、恢复加速、巩固提高等4个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总结了50多年来新中国作物栽培学3大主要社会贡献和3个主要自身建设成就,分析了目前存在的10个现实问题,该科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简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许多问题,仍需要作物栽培科学解决,其他科学无法取代,因而作物栽培工作者任重道远,作物栽培科学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