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丽 《山西林业》2006,(5):33-33
1移栽前的准备及处理1.1围根缩坨大树移栽是指对胸径为10cm~20cm甚至30cm以上大型树木的移栽工作。对于胸径在25cm~30cm以上的大树,通常在移栽前2a~3a的春季或秋季进行围根缩坨。为了赶上绿化工程的进度,在一年中的早春和深秋分两次完成围根缩坨,效果也很不错。围根缩坨是利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站在春、雨两季从沙地5-10年生的樟子松幼林中挖幼树移栽,成活率平均达90%以上,初步获得良好效果。在移栽大树时,使土坨不散是保证成活的关键。我站广大革命职工在生产实践中,用废木板或竹片子试制成功一种沙地移松包装器。该包装器经生产实践证明,基本达到了包装速度快,树坨不散,还可以长途运输的目的。一、主要结构由20块长450毫米、宽60毫米、厚15毫米的木板,在木板的中心相对距离250毫米处钉有铁丝环,用两根长1,500毫米的钢丝绳串起,构成木板帘,在木板的下端固有“L”形厚1.5  相似文献   

3.
浅谈大树移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植大树对于加快城市绿化、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大树移植的成功与否,除了起苗、搬运、定植、栽后管理4个基本环节外,提出了“断根缩坨”促发须根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豆杉大树移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对一株胸径53.7cm,树高18.9m,树龄约260年的南方红豆杉大树的移植过程及技术要点:选择适宜的移植地、移植时间(早春);树木移栽前的处理措施(缩坨断根、树冠平衡修剪、修坨、打花箍等);移植穴的大小及移栽后的养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辛秀琴 《绿色科技》2019,(3):71-71,77
对2013年夏季移栽的胸径为15~26cm的20棵云杉大树,在同一时间,采用带土坨和裸根不同方法进行了移栽。结果表明:在技术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只要管护措施得当,在夏季高温天气一样可以进行云  相似文献   

6.
根据以往经验,大苗栽植的成活率低,经常有“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成林”的现象。大苗栽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栽植技术和管理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对准备移栽的大苗采取促根措施。栽植胸径在25或30厘米以上的大树,应先围根缩坨;利用根系的再生能力,对欲移植的大苗进行断根刺激,促使树木形成紧凑的根系,等到大苗发出大量的须根,再进行移栽挖掘。移栽挖掘时所带土壤必须具有尽可能多的须根,这样才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如没有围根缩坨挖起的土球时,则须根少,直根多,移植成活率低,甚至不能成活。围根缩坨通常…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临澧县近几年大树移栽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大树移栽对临澧森林资源结构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大树移栽引发的突出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大树四季均可进行移栽,但以春季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到90%以上;树高以3~6 m较为适宜,体量过大会显著降低成活率。土坨直径至少为胸径的10倍,树木移栽前必须将包装草绳全部去除,移栽后,要及时浇好"三连水",结合浇水可施入50×10-6~200×10-6的生根粉,同时要及时挂营养液吊瓶,有助于生根成活。  相似文献   

9.
大树移栽和养护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解析大树移栽的准备工作、移栽技术以及栽后养护的相关技术,提出了大树移栽和养护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大树移栽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树移栽因树形可选性强,生态景观建成速度快、效果好,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城乡绿化美化中的一股新潮。对大树移栽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措施以及组织管理进行了论述分析,提出了大树移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提高移栽成活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叶树幼树移栽与容器大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针叶树造林的成活率,在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开展了针叶树幼树带土坨移植试验与塑料容器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8年生境子松幼树移植成活率达88% ̄98%;4年生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成话率达76% ̄87%。樟子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53%;流动风沙土造林地比生草风沙土造林地高45%。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使用Li-6400对移植成活一年、二年、三年后的15a生樟子松大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片水势以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不同移植成活时间对樟子松大树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浓度均先减小后增加;②移植成活二年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③叶片水势不断下降;④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基本维持在的7mg.g-1的水平。由于移植成活二年时最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在樟子松大树移植后的两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其成活及树势恢复。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造林当年不同越冬保护措施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昱 《山西林业科技》2002,(2):21-23,27
樟子松自1975年在山西省北部半干旱风沙区引种栽植成功以来,造林翌春幼树大量死亡已成为造林屡屡失败的关键,究其原因,是幼树遭受生理干旱所致。1996年-1997年进行了造林当年不同越冬保护措施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幼树当年越冬采用地膜覆土法比单纯覆土法翌春保存率提高28.5%,每公顷成本节省921元。  相似文献   

14.
在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按照不同沙丘部位,选择不同造林树种进行了杨树用材林模式、樟子松杨树针阔混交造林模式、阔叶树混交造林模式、乔灌混交造林模式、针针混交造林模式等5种更新模式造林,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樟子松混交林的生长量与生态效益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在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杨树的生长量明显高于樟子松.降低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天然落种苗丰富,可塑性好,适应性强,移植成活率高,进行移植是扩大森林面积最好途径。本文阐述了如何作好起苗苗源基地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是野生苗生苗移植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遗传改良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樟子松遗传改良20多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樟子松种源选择与区划、樟子松形态类型、种子园及母树林营建技术、子代测定与家系选择及综合选育遗传增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为樟子松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樟子松苗木移植与留植后成活及生长情况的调查比较,结果表明:樟子松移植一般采用1 年生苗木,采用不合格苗木将显著降低移植成活率;樟子松苗木出圃前要灌足封冻水,才能保证移植苗的成活率,在移植实践中苗木含水率与移植苗成活率呈正相关;不能忽视苗木的保湿,在移植过程中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将苗木蘸好泥浆),缩短苗木在外裸露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气候因子对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影响,为以后的樟子松人工造林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凉城县蛮汉山林场樟子松人工林进行调查,利用蛮汉山林场樟子松6块标准地调查的解析木数据,结合凉城县气象站多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蛮汉山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气候因子顺序是:年平均风速(x6)〉年平均湿度(x5)〉年降雨量(x4〉年极低温度(x3)〉无霜期(x7)〉年平均气温(x1)〉年极高温度(x2);年平均风速(x6)和年平均湿度(x5)是影响蛮汉山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两个主导气候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得知水分是影响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关键因素;最后建立了樟子松树高连年生长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不同密度疏伐处理后14个主要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疏伐处理对樟子松母树多个性状造成了显著影响,而且不同性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法将存在显著差异性和相关性的8个性状分成3类,分别代表了生长、树冠和结实性状;通过这3类性状在各主成分上得分值的加权和比较表明,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疏伐抚育最佳密度是150株·hm-2。  相似文献   

20.
吸水剂在樟子松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子松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根系的水分保护。所以,对樟子松幼苗的根系用吸水剂进行适当的保水处理,无疑是会提高造林成活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