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秋季鱼塘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有机质增多,致病菌大量繁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水质调控仍是本月日常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正>高温多雨时节是刺参人工育苗问题多发期,笔者在分析该时段水质与环境变化、参苗摄食与生长发育特点等基础上,总结高温多雨期刺参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如下。一、加强水质管理夏季雨水多、水温高,大量陆源污物随雨水入海,海水较混浊,水质不稳定,有害细菌及敌害生物易大量繁殖,须采取更为严格的水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苗种的产量与质量.水质受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直接影响,经常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因其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导致盲目地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大量换水成为大多数技术人员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水质控制的两大"法宝".  相似文献   

4.
随着外河水源富营养化和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改善水质,为水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冬季清塘消毒是水质管理的基础经过几个生长周期后,池塘累积了大量残留饲料、鱼蟹  相似文献   

5.
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苗种的产量与质量。水质受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直接影响,经常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因其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导致盲目地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大量换水成为大多数技术人员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水质控制的两大“法宝”。然而,大量使用抗生素将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和苗种的赖药性,可能获得较高的苗种产量和较低的苗种质量,低质量的苗种必然将风险带入到下一个养殖环节;大量换水除了增加养殖生产成本外,更难以在育苗水体中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不利于苗种的正常生长,一旦换水不及时则水质很…  相似文献   

6.
三、改水当养殖水体已经恶化,水质变差,或者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引发疾病,就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改良水质,恢复藻相、菌相平衡,修复养殖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7.
许立成 《科学养鱼》2001,(10):47-47
成鳗养殖过程中,在强化选种与投饲的同时,培育好水质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培育水质主要是设法控制池中氧气的生产和消耗过程,防止水质突变而造成缺氧。其方法是培养浮游植物主要是微囊藻,通过其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另外可用增氧机来调整溶氧。微囊藻所以能大量繁殖与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关。在我国家鱼养殖中,一般认为微囊藻大量繁殖是有害的,但在养鳗中则可以认为是有利的,因为它大量繁殖能增加水中溶氧,水质比较稳定,且鳗鲡能利用微囊藻作为体内维生素A的来源。同时微囊藻大量繁殖使水质变浓,透明度降低,池底层光线变…  相似文献   

8.
一、改善水质1.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在天气闷热、气压低的情况下,鱼类常常因水质过肥而浮头,或因水体中微生物耗去大量的氧气而发生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来与一些养殖户交谈,他们有的反映精养鱼池在夏天很容易发生水质突变,有时甚至大量死鱼,令人防不胜防。下面,笔者就自己的养殖体会和所见所闻,对北方精养池塘的水质突变谈以下几点看法,仅供养殖户参考。一、水质突变与泛塘池塘中浮游植物急剧地大批死亡,使水质由原来的高肥度  相似文献   

10.
李文启 《齐鲁渔业》2008,25(10):31-31
现将内涝期间的鱼池管理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水质调节内涝期间,池塘与外界水体大量交换,排涝渠里沤制树木、农田里沤制玉米秸秆等污水流入池塘,造成池塘水质恶化。由于水体相连,采用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已不现实,但可采用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的方法来净化改良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