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巧治大白菜黑斑病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黑斑病(A lternaria brassicae)是大白菜生产中普遍发生而为害严重的真菌病害。1988年和1996年该病在北京市大白菜上曾大发生,严重地块甚至绝收,远望一片枯黄,一般地块损失30%~50%。全部地块病株率达100%,病情指数50~92,损失惨重。几年来,该病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二病发生和为害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以细菌性条斑病的为害损失为重点,与白叶枯病相比较,以探明在自然条件下细菌性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制订防治指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冬枣溃疡病调查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枣生长前期枣吊、叶片上发生了一种细菌性新病害,通过采集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在自然条件下对原寄主进行病原菌回接、分离、鉴定,确定为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scampestris(Pamme)Dowson],并对其发生为害特点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基腐病和茎腐病是近年来影响玉米生产的病害,在江苏以茎腐病的发生较普遍。两种病害的症状有些相似,但前者为害茎基,后者主要在玉米拔节期以后为害植株的中部,引起茎腐。玉米基腐病是由腐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细菌性病害,本文报导病原细菌鉴定方面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的病组织中分离到的菌株,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以下简称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成为柳州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1994年杂交稻种紧缺,各地盲目调种,忽视检疫制度,使带病稻种人为地传播,扩散。同时,当年降雨频繁、又遭受洪涝、台风的影响,所以气候条件也十分有利于水稻细条病的发生、蔓延。因此,在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上均超过历史记录,在发生区域上,全地区10个县(市)均已成为病区。由于水稻细条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对该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也日益增多,但在具体标准、方法上亦需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目前,普遍是参照水稻白叶枯病的调查统计办法,这两种病害同是细菌性,发生在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的病害,有类似之处,可供参考,但在实际调查和统计工作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商讨、修正。  相似文献   

6.
白菜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根肿菌纲根肿菌属的双鞭毛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in)为害白菜根部导致其肿大、植株枯萎死亡的病害。为了了解其发生为害消长情况,为指导防治提供依据,本站于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在根肿病发生较重的红塔区郑井11组郑文祥的蔬菜地中种植大白菜进行其发生为害消长观察。现将观察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观察方法白菜品种选用山东大白菜良种服务中心繁育的大白菜19,撒播,从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共播种6批。各批次播种时间分别为2001年的6月25日、8月12日、10月1日、12月29日,2002年的3月16日、5月2日。白菜出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内蔬菜病害种类的增多,黄瓜细菌病害在我省一些地区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而且又多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两者极易混淆。1990年沈阳市于洪乡农民张士林把细菌性角斑病误作为霜霉病防治,结果整棚黄瓜叶子变黄,减产惨重。所以生产中要做到准确及时防治关键还在于正确识别。1 识别目前黄瓜细菌性病害在我省主要有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缘枯病和细菌性斑点病三种。1.1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和瓜条。其症状是:子叶受害时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真叶受害时初呈鲜绿色水浸  相似文献   

8.
正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pv.cirri(Hasse)Vaut]是为害柑橘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被列为柑橘检疫性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易落果,轻者有病疤不耐贮藏,重者发生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三峡库区是全国重要的柑橘生产优势区,为有效做好溃疡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控工作,2016—2017年在湖北宜昌秭归  相似文献   

9.
烟草野火病是一种为害多种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国内外均有发生,且有逐年加重为害的趋势。概述影响烟草野火病发生的关键因子,介绍野火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流行特征,以有效控制烟草野火病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根肿病近几年来在湖南发生日趋严重,在一些地区成为大白菜生产中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1 症状本病为害根部,与其它萎蔫病害最明显的区别是根部产生黄豆至鸡蛋大小不等的肿瘤。主根上的肿瘤常较大、数量少,侧根上的肿瘤小,量多。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发病  相似文献   

11.
 芝麻细菌性角斑病是内蒙古芝麻栽培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芝麻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重。为此,作者从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特点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兰素萍  李敬 《植物医生》1997,10(5):10-10
大白菜病虫害的药剂防治兰素萍李敬朱颖艺丁拉崔中伟(河南省汝州市农技中心467500)大白菜有病毒病、霜霉病、细菌软腐病三大病害,发生为害最重,是防治的重点。另外还有炭疽病、黑斑病、黑腐病、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病虫害,一般结合三大病害防治进行兼治。病...  相似文献   

13.
<正>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属于茄科番茄属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们喜欢的一种物美价廉的蔬菜。随着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番茄细菌性叶斑病,主要为害番茄的茎、花、叶柄和果实[1]。2021年春季,发现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设施番茄温室,番茄植株表现出的症状与已报道的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相似。叶片症状为不规则的褐色及深褐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聚集变成叶片的坏死区,  相似文献   

14.
 1988年秋,在北京和内蒙的大白菜上发生一种叶斑病,难以确诊何种病害,从其病叶分离到10个菌株,做了致病性测定,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DNA的G+C含量测定及血清学反应鉴定,结果证明,这10个菌株均属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 (Swingle) Stapp 1928。该病菌国内无发生记载,对大白菜危害国内外未曾有过报导,称之大白菜细菌性叶斑病。经人工喷雾接种结果表明,该病菌除危害大白菜和油菜外,还能不同程度地侵染甘蓝、菜花、番茄、青椒、芹菜、莴笋、芥菜、萝卜、黄瓜和菜豆,但不能侵染甜菜。  相似文献   

1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发生在甜瓜、西瓜等葫芦科植物上的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此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病原为嗜酸菌属西瓜种(Acidovorax citrulli)。本文围绕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离检测、致病机理、遗传多样性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阐明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洪海林 《植物医生》1997,10(1):24-24
咸宁市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洪海林(湖北省咸宁地区植保站437100)咸宁市地处鄂南地区,近几年来,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为害十分严重,发病高峰期发病率一般在30~50%,严重的整片绝收。一、花生青枯病的发生特点此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苗期至收获期...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潍坊市大白菜病害暴发近几年我市大白菜病害发生较重,1996年暴发流行。据调查全市发病面积2.83万hm2,其中病毒病发生0.96万hm2,霜霉病发生1.18万hm2,软腐病发生0.69万hm2。以病毒病为害损失最大,一般病株率40%~50%...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Pseudormms Panid(Elliott)stapp]是合浦县的一种较常见的水稻病害,凡连日暴雨,受洪水淹没的田块都易发病。一般稻株受淹后3~8d开始出现症状。该病害往年在合浦县发生面积较小,为害不大,但2008年局部地区晚稻细菌性褐条病发生严重,损失之大为历年罕见。为今后更好地指导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工作,笔者经过认真细致调查,现将2008年合浦县局部地区晚稻细菌性褐条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苹果是四川的主要果树之一。为害苹果枝干的病害有苹果腐烂病、干腐病和轮纹病等。1974年在蓬溪县回马地区的“麻皮”(果品名称青苹)树上新发现一种严重为害大枝及主干的真菌病害。此病能造成枝干腐烂,影响果树寿命和产量。当时调查4个果园均有发生、为害,最重的果园病株率达55.0%,部分病树已死亡。经过鉴定,认为是苹果树疱溃疡病Nummularia discreta(Schw.)。  相似文献   

20.
水稻细菌性条班病属全国检疫对象,近两年来,由于调种频繁,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逐年扩大和加重,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情况总结如下:一、发生概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县的发生特点是:早稻很少发生,主要为害晚稻。该病在我县首次发生于1984年晚稻,仅限于2个乡,发生面积470,亩由于防治不彻底,留下大量菌源,加之通过群众串种,使病源随之扩散,同时部分单位和个人调种时不严格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