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柿的几种脱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长红 《落叶果树》1992,24(3):50-50
一、硬柿脱涩法 脱涩后柿子仍保持硬脆. 1.温水浸泡法:先用50C的温水浸柿子5分钟,再放在密封容器中,水温保持40℃,浸24 /小时. 2.冷水浸泡法.把柿子放在冷水中5~7天,要经常换水,亦可固定于流动的河水中. 3.石灰浸泡法:将柿子浸于3~5%的石灰水平3~4天. 4.石灰食盐液浸果法:生石灰和盐各0.5kg,加40~50℃温水溶解后把柿果放入浸泡1~2天. 5.明矾盐水脱涩法:清水50kg,加入明矾0.5kg,食盐1.5kg,充分溶解,将柿子放人浸泡6~7天. 6.熏烟法;挖一圆形地坑,上下留口,将柿果放入坑内,留出通道,从底部留出的口中烧柴草熏烟,待坑内烟气充满时,将上口…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将柿果内可溶性单宁变为不可溶性,使人感觉不到涩味,对涩柿品种脱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温水法即用草帘围护大缸保温,将柿果浸入40℃左右的温水中,保持水温,经10~24h即可脱涩。此法可使柿果保持原有硬度及脆度,且果色鲜亮。石灰水法将采收后的柿子浸泡于用生石灰刚配好的4%的石灰水内,约2~3d即可脱涩。此法脱涩的柿果鲜脆可口。鲜果混存法100kg柿果与3~5kg苹果、梨等分层相  相似文献   

3.
正1、温水脱涩。将柿果放在缸、桶、坛等容器内(不用铁制容器),加入40℃左右的水,水量以淹没柿果为度。通过不时掺入热水或在容器口盖棉被或其他保温材料来保持水温。一般1~2d即可脱涩。用这种方法脱涩的柿子肉质脆硬,颜色美观,风味好,但柿果含水量大,不宜久贮,只适用于少量柿子脱涩处理。2、石灰水脱涩。将柿子放入7%的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用竹条压住,使柿果浸没在石灰水下,在20~25℃条件下,经3~4d即可脱涩食用。用此法处理的柿子质地脆嫩,  相似文献   

4.
柿为我国栽培较少的果树树种,具有抗旱、耐湿,结果早,寿命长,产量高,收益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及早面市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各地都有不同的方法进行催熟脱涩处理。现介绍几种既方便又适用的方法。一、硬柿脱涩法1冷水脱涩法将柿果放入缸和水桶内,注入冷水淹没柿果,每隔2天换水1次,7天即可脱涩。2温水脱涩法把柿果装入大缸。约占容积的70%,然后灌入40℃至50℃的温水,缸口用旧棉被或其它保温材料盖严。由于水中供氧不足,又在较高温度的作用下,果实缺氧呼吸旺盛,促使柿子在10~24小时即可脱涩。3石灰水脱涩法按每…  相似文献   

5.
柿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C,钙、磷、铁等,矿物质也很丰富,含糖量13%-24%。为使柿子转化增值,要及时做好脱涩、加工等工作。一、脱涩未成熟的柿子,因含有单宁,吃起来很涩口。要进行脱涩。脱涩方法有①石灰水浸泡法:把柿子果装入桶或缸内,倒入石灰水,石灰水要淹没柿果为宜,石灰与水的比例为1:10;②喷酒精法:用75%的酒精喷雾在柿果上,密封4-5天;③温水浸泡法:将柿果装入缸内、然后灌入50℃左右的温水,封盖保温15-30小时;④密封祛:柿果放入米缸内,与鲜松针混合密封,以促进柿果呼吸达到脱涩的目的。二、加…  相似文献   

6.
柿果液藏法     
新鲜柿果不耐贮藏,尤其是脱涩后容易软化而腐烂。广西柿产区群众对硬食品种的脱涩,系采用冷水、温水或石灰水浸泡,虽然脱涩容易,但经水浸7—10天后,果皮已破裂而腐烂,不能久藏。 我国南北柿产区,柿果采收期往往遇到霉雨,一遇霉雨就无法晒制柿饼.以致大量腐烂,造成丰产不丰收,严重挫伤群众恢复与发展柿果的积极性。因此,解决柿果贮藏问题。是发展木本粮食生产的重要课题。 据最近国外报导:鲜柿贮藏采用低温气调法,如甘柿“富有”品种应用含有5%氧气与5-10%二氧化碳气体的薄膜袋冷藏,可延长柿果的贮藏寿命。在最适宜的条件下,气调冷藏可使“胜…  相似文献   

7.
鲜柿汁加工技术将挑好的无病虫害的鲜柿放入缸中,喷洒0.05%-0.1%的乙烯利,然后密闭1-2天即成脱涩软柿;用酒精脱涩软化也可。将脱涩软柿洗涤去蒂后搅成糊状,倒入铝锅内熬煮,并不断搅拌,以防焦糊。当熬煮的柿液煮沸起渣后,用干净的粗布压榨过滤,滤出液...  相似文献   

8.
涩柿常用的脱涩方法涩柿品种的果实采收后,必须经过脱涩方可食用。现将几种常用的脱涩方法简介如下:1.温水脱涩法。将柿果放入清洁缸内(忌用铁器),注入40-50℃的温水淹没柿果,密封缸口,四周用厚草帘包严保温,一般12-24小时便可脱涩。2.冷水脱涩法。...  相似文献   

9.
以长清车头柿和青州小萼子涩柿为试材,用乙醇脱涩、真空包装脱涩和CO2脱涩,比较3种脱涩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乙醇脱涩无法保持柿果硬度,食用价值较低;真空包装脱涩可使柿果保持较大的脆度,但果顶易发生褐变,脱涩时间长,只可用于长时间贮藏和长时间供应货架;95% CO2脱涩3天即可完成,且能较好地保持柿果硬度,脱涩程度均一,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1 温水脱涩法。将涩柿浸泡在40℃左右的温水中,使之在较高温度和缺氧条件下,呼吸作用加强,并转向无氧呼吸,经一昼夜即可脱去涩味。用此法脱涩的柿果肉质脆硬,颜色美观,风味好,但柿果含水量大,不耐久贮,只适用于少量柿子脱涩处理。  相似文献   

11.
1盐水浸泡 将金针菇洗净,在1%的盐水中浸泡30分钟,捞起沥干表面水分,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可在常温下保鲜3~5天。 2清水浸泡 把金针菇浸泡在清洁的冷水中,在常温下可保鲜1~3天。  相似文献   

12.
<正> 柿子一般分为甜柿与涩柿两大类群,甜柿在树上完成脱涩过程,采后即可食用,涩柿采后需经处理方可食用,我省所产柿子主要是涩柿,全省总产在1亿公斤以上。多年来常因不能及时运出又缺乏保鲜脱涩技术而造成大量腐烂,损失较为严重。为此于1989年在满城县进行了柿果采前保鲜脱涩试验,以便提高经济效益。材料和方法在1989年10月中下旬(霜降前),选采果皮脆硬、呈半绿半黄色、无病虫和机械损伤、果实保护组织生长发育良好的柿果为试材。采后装入60厘米×45厘米×0.06厘米塑料袋内,每袋装柿果10公斤。  相似文献   

13.
柿子采后,未经脱涩不能食用,因柿果中存在可溶性单宁物质,吃入口中使人感觉有涩味。柿子脱涩就是采取某些措施,使可溶性单宁凝固呈不溶性的单宁,涩味便消失。脱涩的方法很多,下面只介绍几种适用家庭脱涩的方法。 1.温水法:将柿子放入缸、桶、坛或铁锅中,例入摄氏四十度左右的温水,量以淹没柿子为度,尽量保持水温,水温降低后可加换热水,一般经过一至二天后便可食用。 2.石灰水法:将柿子浸泡入澄清的百分之十的石灰水溶液中,密封保温摄氏二十五度左右,二至三天  相似文献   

14.
柿脱涩新法     
以前 ,柿果脱涩采用将涩柿放在阳光下自然脱涩 ,该脱涩方法需要时间较长 ,且不能有计划提供脱涩柿果。近几年 ,我们经过实践 ,摸索出柿脱涩新法。在地面上挖直径 80 cm、深 70 cm的筒形坑 ,在筒形坑周围挖 6个口径 2 0 cm、肚径 4 0 cm、深 70 cm的罐形坑 ,罐形坑肚壁距筒形坑壁 10 cm。将采收的成熟柿果分层装入罐形坑中 ,每个罐形坑可装柿果 8kg,装毕 ,用木盖盖住罐形坑口 ,并在木盖上加土封严 ,之后 ,在筒形坑内点火 ,火着再撒 3cm厚干锯末 ,每隔 4小时加 1次锯末 ,经 72小时 ,柿果可充分脱涩。该方法简便易形、时间短、成本低。柿脱涩新…  相似文献   

15.
晓岫 《果农之友》2009,(9):48-48
刚收获的新鲜柿子果肉内含有一种叫可溶性单宁的物质。也称“柿子素”,柿子素存在于柿的果肉中,分散在特殊的单宁细胞内,呈水溶性,在口嚼时,细胞破裂而流出,与口中黏膜的蛋白质结合变成有收敛感的浓郁涩味。不堪食用。因此,将成熟的涩柿果肉中的可溶性单宁变为不可溶性就需要对其进行脱涩处理。下面介绍几种柿果脱涩的几种方法,供选用。  相似文献   

16.
《山西果树》2006,(6):55-56
1塑料袋贮藏法。山楂采后经过预冷贮藏,于11月中旬将果挑选后放入装有塑料袋的木箱内,袋可大可小,不扎口,只挽一下袋口,放在0℃左右的室内或窖内,可贮至翌年6~7月。  相似文献   

17.
柿加工五法     
柿味美,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钙、磷、铁等矿物质也很丰富,含糖量13%~24%,被号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为使柿子转化增值,下面介绍五种加工方法。一、甜柿甜柿,又叫泡柿、脆柿,是用尚未熟透的青柿通过浸泡而成,具有甜、脆的特点。其浸泡方法如下:1、采果当柿果尚未熟透,全果完全呈青色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果,要将柿蒂把一起采下,同时,要注意轻摘轻放,以防造成柿果损伤影响浸泡。采摘的柿果要及时浸泡,以免时间一长,果肉自然软化,浸泡会失去脆的特点,甚至造成腐烂。2、浸泡选用坛、桶等能装水的容器,取鲜玉米叶(…  相似文献   

18.
1 温水脱涩 将柿子浸泡在35~40℃的温水中。由于水中供氧不足,又是在高温的作用下,果实中缺氧呼吸旺盛,可使柿子在16~18小时内涩味消失,且硬度不变。若在冷水中,需5~7天才能脱涩,且要经常换水。 2 二氧化碳脱涩 将柿子装筐或装箱后,密封在塑料帐内,向帐内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一般在25℃左右的温度条件下,帐内  相似文献   

19.
1 柿果产地贮藏1.1 堆藏 选阴凉、干燥、通风好的房屋或窑洞,在地面铺 15~20 cm厚的麦秸、谷草等,将柿果整齐排码3~5层,在北方地区可贮至春节前后。也可装筐装箱贮藏。1.2 液体浸泡贮藏 首先配制盐矾溶液:在开水中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用廉价易得的玉米芯作袋栽平菇的袋口塞,以解决通气和污染问题。(一)供试材料:菌种为平菇丰收一号,接种量20%.塑料袋为14×45cm。培养料为棉籽壳98%。石灰1%、磷肥1%,另加多菌灵0.1%,料水比1∶1.4,每袋装湿料700~900克.供做塞的玉米芯要选无霉无虫蛀的,切成4~6cm 长小段,用5%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用皮筋扎在装好料的塑料袋口上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