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吸磷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亩施一定氮量范围内,植株含磷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时,开花期以前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成熟期延迟;亩施氮量超过15公斤后,植株累计吸磷量和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生产百公斤籽粒产量,植株的吸磷量以亩施15公斤氮素为最低;高产冬小麦的经济施氮量为15公斤/亩。  相似文献   

2.
施足底肥,不施或少施分蘖肥,增施促花与保花肥可加速营养物质转化,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水稻旱育秧栽培高产高效的施氮肥方法。  相似文献   

3.
牧草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影响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栽培因子:密度,施氮肥量,施钾肥量,施磷肥量施有机肥量等,分三个水平,按均匀设计进行小区试验。将调查数据。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并经寻优建立牧草栽培最优模式,这个模式反应了产量与施有机肥量,施磷肥量和密度的关系。该模式在大田生产中应用取得明显增产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稻发育后期施N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水稻生育后期不同时段施氮肥对稻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后期施N对提高水产量都有显著的作用,其中以孕穗期施N的增产幅度最大;②后期施N使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后两时期施N的影响大于孕穗期施;③后期施N虽然对糙米率和精米率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④后期施N对稻米其它品质性状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金穗4号春玉米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均匀沟氮(两侧沟同时均匀施氮)、交替施氮(两侧沟交替施氮)和固定施氮(始终给一侧沟施氮)3种处理。各处理施氮量均为每公顷200千克,氮肥选用尿素,分3次开沟施入,基施50%,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各追肥25%。分别在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监测0~100厘米土层各层(每20厘米一层)植株下方、植株左侧和右侧的玉米根系长度,并根据采样土体折算根长密度,收获后测定产量。监测期内,根长密度大小表现为均匀沟施、交替施氮、固定施氮。均匀施氮在监测生育期内维持了较大根量,植株左右两侧根系分布最均匀;固定施氮下,根系在植株左右两侧分布差异明显;交替施氮表现介于均匀施氮和固定施氮之间。  相似文献   

6.
成年柑橘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效果,并且施钾水平与产量和含含糖量呈正相关。亩施K2O4kg时,增幅为14.83%,亩施K2O达到12kg时,增幅为32.55%,但超过此水平后增幅不明显。施钾与钾空白含糖量差别很大,亩施K2O4kg时较钾空白增糖1.2个百分点,超过此施钾水平后增幅甚微,所以,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为85mg/kg水平时,5年生新生系三号柑橘的经济施钾量可确定为每亩12kgK2O。  相似文献   

7.
王树林 《农家顾问》2008,(10):53-53
抓好鱼种的秋季强化培育,是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关键。 1.改善环境 首先改善鱼种生活水体,将原池水放出1/2后,再加注新水。二是施肥培水,适当多施发酵粪肥,每次每667平方米施150千克,9天施1次,每667平方米池塘共施500~750千克。适当追施以氮磷为主的化肥,每667平方米池塘施尿素1.5~2.5千克,配施过磷酸钙3~5千克,7天左右施1次。  相似文献   

8.
酸性紫色土长期定位施钾效应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酸性紫色土12年的稻,麦轮作,有机,无机定位施钾的研究证明:NPK或农NPK配施的产量高,效果好,施钾时间愈长,增产愈显著;施钾对下一季作物有后效。经测定,连续施钾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率提高,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大麦亩施N12kg施氯化铵比施尿素的各生育期苗数,每亩有效穗数及株高增加,每穗实粒、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成熟延迟,倒伏加重,导致减产。晚稻亩施N10kg,施氯化铵和尿素的各试点产量互有高低,差异不显著,但施氯化铵推迟成熟1-2天。  相似文献   

10.
西瓜对钾镁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施用钾镁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施等量氮磷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增产37.53%-84.19%,增施镁肥,增产3.55%-46.03%,随施钾量增加,镁的增产作用降低,增施钾镁肥还能改善西瓜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进行单施氮肥、单施磷肥、施氮磷肥、施氮磷钾复合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氮磷钾复合肥的产量为26.5t/hm^2,高于其他3个处理,投入产出最高,在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两个水稻品种,在肥力不同的两块稻田,通过设计化肥配施不同土壤调理剂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坝头村,与常规施肥、不施土壤调理剂对照相比,增施土壤调理剂会降低水稻籽粒产量、糙米产量和秸秆产量以及有效穗数、糙米吸氮量、秸秆吸氮量,其中增施土沃宝牌土壤调理剂上述指标分别显著降低了11.6%、11.5%、11.8%、9.6%、12.1%和15.5%,增施丰收延I型土壤调理剂水稻秸秆产量较不施土壤调理剂对照降低了10.0%;而在花桥村,增施土壤调理剂对水稻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在坝头村,不施土壤调理剂对照土壤氮盈余率为51.6%,增施土壤调理剂土壤氮盈余量明显增加,盈余率在53.2%~63.1%之间;而在花桥村,尽管施肥量与坝头村相同,但由于水稻产量高,增施土壤调理剂氮盈余率在13.7%~25.6%之间。无论在坝头村还是在花桥村,增施土壤调理剂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不施土壤调理剂对照相比,坝头村和花桥村增施土沃宝牌土壤调理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5%和10.0%。此外,与不施土壤调理剂对照相比,增施土壤调理剂可提高土壤p...  相似文献   

13.
针对皖南烟叶钾含量偏低的突出问题,根据烤烟和水稻对钾肥的需求,结合烟—稻轮作周年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钾肥优化施用技术对烟叶产量、质量和钾含量等的影响,以进一步优化钾肥施用方式,提升烟叶钾含量和烟叶质量,保障基地单元优质烟叶原料供应。本研究以云烟97作为试材,比较常规施钾和优化施钾方式对烟叶产量、产值、叶绿素含量(SPAD值)、常规化学成分以及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钾和优化施钾方式烟叶的产量分别为1 842、1 947 kg/hm2,产值分别为43 093.5、45 495.0元/hm2,优化施钾方式烟叶产量和产值均略高于常规施钾方式,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优化施钾方式能够提高烤后烟叶钾含量,其中中部叶钾含量较常规施钾方式提高了12.63%,上部叶钾含量较常规施钾方式提高了10.98%。优化施钾方式提升了中部叶和上部叶的外观质量,烟叶的成熟度和油分均有较大提升。优化施钾方式烟叶感官质量整体略好于常规施钾方式,但差异不大。优化施钾方式烟叶在香气透发程度、满足感及烟气柔和度方面略有提升。综上可知,优化施钾方式增加了烟叶钾含量,尤其是中部叶的钾含量,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烟...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施用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磷,钾定位施肥对木薯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当磷,钾肥用量不变时,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地提高木薯产量,品种及作对施氮的效应不大;氮,钾用量不变时,增施磷显著的产量效应,但品种及连作对磷的效应也有显著的影响,而氮,磷用量不变时,增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木薯产量,品种对施钾效应无影响,但年份间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两种氮水平下施钼对小麦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取湖北省几个代表性地区土壤,在两种氮水平下进行小麦施钼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钼肥加快生长速度,增加有效分蘖,使生育期提高,成熟提早,并表现显著增产效果。小麦施钼效果与施氮水平密切相关,在高氮下施钼,各供试土壤上小麦普遍增产。而在低氮下施钼,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古崇 《农家顾问》2008,(8):40-41
活蔸分蘖期——早施蘖肥.浅水为主。插秧后3天即可追肥,第一次每667平方为施尿素6-7.5千克,隔7天左右,根据苗情,对生长差的田块,再每667平方米施尿素4千克。对施有机肥少和缺钾的田块,应每667平方米施钾肥5-7.5千克。  相似文献   

17.
硫肥对大蒜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蒜进行了施硫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施用硫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不同的施硫水平对大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各异,低施硫量处理对大蒜的肥效要低于高施硫量处理,施硫量为90kg/hm^2和120kg/hm^2的肥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花生新品种周花2号的高产施肥技术,通过不同的施氮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施氮肥增产效益十分显著。但施氮肥过多时,花生熟期推迟,品质下降,效益降低。花生施肥获得净产值最高的为施尿素225kg/hm^2,达1867.5元/hm^2,产投比最高的为施尿素150kg/hm^2,达1:5.47。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大豆品种增施氮肥试验,探索不同品种不同施氮量的应用效果,从中选出最佳的施氮量,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施氮次数及施氮量对青椒养分吸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室栽培试验,研究了施肥灌溉时施氮次数及施氮量对青椒养分(N,P,K)吸收行为的影响。综合分析了作物体的总吸氮量,不同部位(叶,茎,果实)的吸氮量,施氮次数及施氮量对P和K总吸收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下的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施肥灌溉条件下多次,少量施氮对青椒养分吸收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