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黑杨(Populus Simoniixnigra),是中国林科院林研所1959年从小叶杨与欧洲黑杨杂交组合选出的优良单株。该树种表现为抗寒、耐干旱,是农田防护林、用材林、城乡绿化的优良树种。为掌握小黑杨的生长规律,提高它的防  相似文献   

2.
小黑杨是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等单位从1960年开始,以我国耐旱、耐瘠薄的小叶杨为母本,以苏联高度抗寒的欧洲黑杨为父本,人工杂交培育出具有亲本双方优良特性的新品种。经过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山西等地复选、试种、推广,证明小黑杨在“三北”地区适应性广泛,具有速生、抗寒、耐早、抗病戡等综合优点。七十年代中期在“三北”地区广泛栽培,与当地小叶杨相比,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深受群众喜爱。在中等腮水条  相似文献   

3.
杨树良种—小黑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Carr×P.ni-gra L.)是小叶杨与欧洲黑杨的杂种,是195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培育成的,1962及1963年相继引入我所。通过评比选育、区域化试验及生产鉴定,其小黑杨的光皮类型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耐盐碱、速生等优良特性。1969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地区推广,1976年普及全省,目前育苗面积已达81,000多亩。一、形态特征乔木,高可达20米以上,树干圆满通直,树冠开阔呈长卵形,侧枝较多,与主干约成45  相似文献   

4.
三北1号杨由中国林科院、内蒙古赤峰林研所等单位经多年人工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赤峰鉴定称中赤黑小杨,1989年黑龙江省林业总局鉴定称迎春5号杨,系原产苏联的欧洲黑杨与华北小叶杨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成份分析、主成份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和选择指数选择方法,从人工杂交的欧美杨及美洲黑杨天然杂种无性系中选出2个抗寒、速生和材质优良的纤维用材无性系中绥1号(美洲黑杨的天然杂种)和中绥2号(洛阳小叶杨×欧洲黑杨)。新无性系(13年生)与对照小黑一14相比,胸径分别提高33.8%,32.9%,材积分别提高78.3%,90.6%,木材基本密度分别提高19.5%,21.3%。新无性系对灰斑病、黑斑病、烂皮病、锈病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在抗白杨透翅蛾方面比小黑一14明显提高;在抗寒性方面与对照相近。经黑龙江省、河北省及内蒙古包头市区域试验表明,两个新无性系生长稳定,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6.
赤美杨是赤峰市林科院与中国林科院合作,以美洲黑杨为母本,以青杨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经过在赤峰地区30多年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选育出的杂种后代.13年生赤美杨单株胸径最大达到46 cm,树高18.5 m,单株材积1.499 m3,平均材积生长量是对照品种小黑杨的213.8%.  相似文献   

7.
DN1 1 3杨 (Populus×euramericanacv .)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 ,1986年从中国林科院引入的无性系。DN113杨原产地为加拿大 ,属欧美杨 ,雌性。经过苗期评比筛选、无性系测定、区域化栽培试验、丰产性能试验示范等长达 15a的选育过程而获得的优良品种。经现场测试 ,9年生DN113杨树高平均为 13.72m ,胸径达 14 .82cm ,单株材积达 0 .0 95 4m3。其中材积超过小黑 10 9.7%~ 183.5 %。另外 ,该品种其综合性状在所有的试验点均超过对照品种小黑杨 ,具有生长迅速、材性好、抗病虫危害等优良特性 ,是营造纸浆林、…  相似文献   

8.
豫南黑杨派无性系的生长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南西平41个黑杨无性系5年生试验材料表明:参试黑杨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用综合座标法评定了它们的优劣,选择出4个优良无性系,它们的平均材积生长比现在生产中常用的4个品种平均值增加54 98%。  相似文献   

9.
湘林—90等5个美洲黑杨新无性系速丰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引进国内外优树材料、优良无性系、人工杂交及天然实生苗230多份种质材料中,经过苗期选择、无性化繁殖,在湖区分3地、共71个无性系参加对比试验造林;经过7~8年的定位观测,选定美洲黑杨55/65×W07杂交组合FI的湘林-90、湘林-75、湘林-101,美洲黑杨W10×2KEN8杂交组合F1的湘林-77、湘林-92共5个美洲黑杨杂交新无性系为优良、速生杨树无性系。5—8年生,湘林-90等5个杨树新无性系的胸径、材积均大于试验林平均数+标准差,且生长量排序均位居参试无性系前列,显著高于对照I-69杨、中汉-17杨。8年生,湘林-90、湘林-77材积比I-69分别增产50.1%和44.8%,比中汉-17增产32.8%和28.1%,生长优势显著;湘林-101、湘林-92、湘林-75材积比I-69增产29.1%-25.3%,比中汉-17增产14.3%~10.9%,均达新种审定增产10%以上的增产标准。诸多无性系试验表明,新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需5~6年后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杨树杂交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乡土杨树大青杨、小叶杨为母本,以美洲黑杨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建立杂种试验林,筛选出4个优良杂种无性系,生长量较亲本提高20%。  相似文献   

11.
迎春5号杨是由中国林科院选出的优良杨树品种。它是以黑杨为母本,小叶杨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培育的无性繁殖品种。经过在牡丹江林区迎春林业局7年的试栽。有如下优良特性。1、繁殖容易。扦插成活率高达95%以上。2、苗期生长快。一年生苗高2米左右,地径1.6厘米,比其它品种的杨树苗高大70厘米,地径大0.5厘米。3、林木生长快。在虎宝、向阳两个林场调查的5年生杨树无性系对比试验林的生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春,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育种基地引进了131杨等9个黑杨派优良无性系,并以107杨作为对照建立了引种试验林。经过6年试验研究,筛选出131杨为推广优良无性系,经多重比较,在材积、树高、胸径生长量、抗病虫害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107杨和其它无性系,可在河北南部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小黑杨——♂起源:小黑杨原是中国林科院以小叶杨为母本,欧洲黑杨为父本的人工有性杂种。于一九六○年引进我省,在白城地区进行试验,经过十多年来的观察比较,从中选出一个雄性单株,形成小黑杨——♂优良无性系。形态特征:乔木,树干圆满通直,幼龄树皮光滑灰绿色(一般在四、五年生时枝痕下仍保留三条棱线),壮龄灰白色。树冠圆锥形,侧枝与主干夹角45度。短枝叶小,菱状宽卵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色,叶先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最宽处在中部。叶柄近左右扁平,无毛或有少量疏毛,约为叶长之半。叶缘无毛,钝锯齿,有半违明狭边,叶三分之一以下锯齿疏浅呈微波壮或全缘。长枝叶大,菱壮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圆形。  相似文献   

14.
杉木无性系选育(开天系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15年间,从4 ̄6年生的半同胞和全同胞子代测验林及优良种源或种子园的子代林中选出近400株优良个体,采用根颈萌条无性系化后建立选择性采穗圃,大量生产无性系苗开展多阶段的无性系比较试验。根据10 ̄12年(少数6年)生时的表现,从257个参试无性系中选出了10个无性系。它们的单株材积比当地未去劣一代种子园或优良种源对照提高60% ̄100%,而材质的平均表现基本与对照相当。这些无性系已生产规模推广,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九三农管局科研所园林研究组经过十九年试验评比证明,他们培育的杨树新品种六五○二比当地正在大力推广的小黑杨优越得多。10年生的六五○二杨树高可达12米多,树径及材积生长比小黑杨快,感病指数比小黑杨少,具有抗寒、抗病、抗虫、抗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同时,六五○二杨树干圆满通直、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育耐寒,速生杨树新品种,经1975~1987年的试验研究,选育出黑林1号、2号、3号杨3个优良无性系,其抗寒性、抗病性均不低于小黑杨,7年生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小黑杨的40%、32%和50%;其遗传力(h~2)分别为0.9535、0.9165和0.8521;遗传增益(AG)为48.1%、35.3%和36.7%。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过程 (一)试材的引进我们于1960年12月,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杨树杂种圃中,引进了小叶杨×黑杨、小青杨×黑杨杂交组合中部份杂种植株的枝条。当年冬季贮藏在吉林省林研所的地窖内。 (二) 试种、初选 1961年4月将与同期引进的近50个品种或杂交组合,在试验基点(白城市苗圃)进行试种。在当年生长后期,发现这两个杂交组合中的苗木,无论在生长速度还是对叶部病害的抗性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地分化,因此当年秋季将生长缓慢、黑斑病重的类型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58株测定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小黑杨、白城杨、双阳快杨、美×青、小叶杨五个品种的叶面积、鲜叶重与胸径回归方程。得出株下小样方虫口与全株虫口的回归预测式和以杨梢叶甲越冬后老熟幼虫作为成虫期咬掉落叶的预报因子,进而得出杨梢叶甲老熟幼虫密度的危害指标:小黑杨23头/m~2、白城杨34头/m~2、双阳快杨40头/m~2、美×青18头/m~2、小叶杨31头/m~2。  相似文献   

19.
油茶是21世纪重要的健康油脂食品。福建省顺昌县林农积极垦复和栽培油茶。为保证生产上所需的良种,有必要建立品种园,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良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各国的杨树人工林中欧美杨占有重要位置。到目前为止,我国栽培的欧美杨品种全部从欧洲引进。为此,从1979年起,用速生的鲁克斯杨(I-69/55)为母本,以抗寒、窄冠的欧洲黑杨及其变种为父本,经过杂交、选择和无性系测试林的比较,选出了中保28、中保115和中保95三个欧美杨优良无性系。共同具有速生、优质、抗性强的特点:主干通直、圆满、侧枝细、顶端优势明显、易于繁殖;木材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都高于本地推广良种I-214(母本因气候条件不适而死亡),平均材积超过I—214杨 52.2—33.5%;其遗传增益分别为38.6%、31.1%和24.8%;耐寒性高于母本,对病虫害尤其对溃疡病有高度抗性。为我国培育了第一代欧美杨新无性系。现已在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进行区域化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